与“问题”共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位聋校一线教师的视角,讲述了不敢面对问题,到不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问题,再到以专业态度与问题共生的科研成长经历。
  关键词:聋校;科研成长;教育故事;问题共生
  聋校十余年一线教学,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事经过也就忘记了。唯独一次给学生改作文的小事令我终生难忘,是它带我走上了科研成长之路。
  老师屡次震惊
  那年我刚刚硕士毕业主动到聋校工作。本以为这里会是世外桃源一般安逸美好,万万没有想到一篇篇不知所云的作文打碎了我的幻想——
  *我嗓子疼,她给我温度的杯,也休息吧!
  *我是笑三只白痴的狗表扬盲狗,盲狗值得我们怎么。
  *现实出现了四个字“熟视无睹。”地铁或公共汽车也有了。
  ……
  几乎句句有错不说,甚至有的句子根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就算是想改都无从下手!一问前辈才知道对他们来说改作文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于是,我狠狠心,视而不见。
  直到一天,找一个问题学生谈心,她情绪激烈地反问:“耳朵听不见,学习好有用吗?没有哪个单位愿意要一个聋人,只能当‘啃老族’!”她的学业成绩很好,却如此悲观,又一次震惊了我。
  我劝她。她冷笑一下,问我,知道各类残疾人中就业情况最糟的是哪类吗?我说肯定不会是聋人,聋人有手有脚有眼睛啊。她说错了,就是聋人!听不见说不好沟通不方便,没人愿意要你!看着我惊异的神情她继续说:“老师,您猜猜,如果可以选择,著名的美国盲聋人学者海伦·凯勒愿意做盲人还是聋人?” 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聋人啊,聋人什么都看得见。她说,正好相反,海伦·凯勒说她会选择成为盲人而不是聋人,因为“盲隔断了人与物,聋隔断了人与人”。
  我再次被震惊了,我才明白语言对聋生的意义有多大——语言就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双耳”,没有语言他们只能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没有语言的世界,在“世外”但绝不“桃源”,这里有的不是祥和美好,而是痛苦无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作为语文教师,无力改变他们语言学习的现状,无法给他们一双“语言的耳朵”,这不是我的失职吗?
  学生不喜反怒
  我再一次把学生的作文拿过来,一字一字读,猜测,询问,修改。速度很慢很慢,改完一两句必须起身吃点什么、走动两下,才能有动力坚持下去。没有给聋生改过作文的人绝对体会不到其中有多么艰辛!就这样,改改停停,停停改改,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一篇作文终于修改完了!看着密密麻麻的红字,心里美滋滋的,兴奋地带上作文去找学生面谈。
  第一个找到的是班里语言最差的学生,他拿着密密麻麻批改的作文,表情木木的没有太大的反应,我不由得有些失望。老师多么辛苦才改完的,他竟然没有一丝丝感动!没关系,小泽肯定会很开心,她是一个特别有热情的女孩子,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她。
  看我兴奋期待的表情,小泽笑盈盈地凑过来,接过我递给她的作文,先是皱眉,然后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严肃地看着改过的文本。渐渐地嘴角下裂,突然一下就把卷子撕成两半。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她已经转身跑掉了。
  对此情此景的学生,我曾设想过无数:开心地笑着、兴奋地搂住我、喜极而泣、羞涩地感谢……万万没想到竟然完全相反。
  后来找到小泽,她道歉说:“对不起老师,我不是生气你,我是生气我自己。我第一次知道我错得这么多!我语言太烂!聋人没有希望!”
  问题也是资源
  这事在我心里久久过不去,我觉得很委屈,我费力费神,学生非但不领情,甚至反而表现出沮丧和敌意。我更觉得无助与歉疚,我知道学生不是针对我,他们是无力改变自己的语言状况,我又何尝不是。
  校长知道后反而兴奋地说:“你看多大的机遇摆在你面前!如果说普通教育是田地,等待教师的耕耘,那么,特殊教育就是一篇荒地,需要我们合力去拓荒。你想想,单说聋生的语言问题,这片荒地得有多大,其中有多少前人从没发现过的资源等待我们开发!”
  原来我看到的只是“问题”,问题背后竟然也有“资源”!这种想法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在校长的引领下和老师们一起做起了聋生语言教学的科研课题,开始了以课题促成长艰辛而快乐的修煉。我们主动“跨界”,向第二语言研究学习,对聋生的“语病”进行语法偏误标注与分析,我们不再只想着把病句改过来,而是分析其类型,探究其病因。
  一位缺乏专业能力的教师,眼里只有学生的错误,而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眼里,错误就是资源。之前无视学生问题中丰富的信息,只是一相情愿地认为教师费力地改过来,学生抄一遍就足够了。却没想到学生看到的只是自己的错误太多,并没有了解错误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对学生是多大的伤害。以前看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头疼烦躁,现在我们则觉得很正常,有时甚至会兴奋地说:“看,他们竟然这么表达,真有意思!他们原来是这么犯错的!”
  面对问题,不再烦躁,不再逃避,不再痛苦。自然而然,与问题共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并享受成长的乐趣。就是科研的魅力吧。
  作者简介:
  王玉玲,北京市,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宋明理学”为例,其思想核心与思政教育的道德认知趋同、实践方法统一,价值追求一致。经过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当前的思政教育实现价值衔接,从而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宋明理学;思政教育;价值衔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待
摘 要:《千家诗》是中国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国学启蒙读物,所选作品大多堪称古诗中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诗的格律美、意境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集成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千家诗》正是一种适宜当下儿童学习的好教材。如何把它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来启蒙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探索把《千家
摘要: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应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互动与交流来完成学习的过程。这都必须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完成,本文围绕个性化教学实施进行阐述,旨在让学生体验成功教育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成功;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培养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湖北版《艺术》综合艺术课程集音乐、美术于一体,成为国内众多学校所选用的教学用书。可见,学科综合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本文就在小学综合艺术课程中如何实施歌配画艺术创作指导,通过音乐、美术的融合教学,使学生提高认知、理解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作能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改革和发展,在近代的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将会给初中的教室提供更多的教育。吸收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在中学的语言教育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现状、对策的效果在高等学校的语言教育中进行论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中学的语言教育效果,达到优化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会对初中语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媒体;运用  一、 引言  目前,作为教育信息和指标上的教育改革的
摘要: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是在一定情境下的个人意义建构过程,《教育见习》课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情境。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本文分析了N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通过教育见习活动,在教师角色认知、教育教学理解以及自我身份建构的逐步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见习;身份建构  一、 引言  近年来,师范生专业身份建构问题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因为它不仅能够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学习动力,
摘 要:支架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与应用。它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建立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运用支架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支架,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支架;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积
摘 要: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呈现蔓延状态,这将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对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关键时期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重视、学校引导、提高生源质量和教师自我调适等几个角度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缓解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改善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应对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一
摘要:本研究将从4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交APP的渗透时长;大学生对于社交APP的依赖程度;大学生社交APP的使用习惯;大学生对于社交APP的态度。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对于社交APP使用情况以及对社交APP的看法以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APP;使用研究  根据文献资料,本文将手机社交APP界定为“具有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一是即时通信类如QQ、微信等;二是例如知
摘 要: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是表现出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不能理解、不会分析思考,学起来感到吃力和困难,久而久之,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更缺乏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思路不对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因而培养和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启迪;思维能力;钥匙;一题多解  高度的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