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自我救赎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齐林沃斯一直被人们视作十恶不赦的罪人,他象魔鬼般疯狂的复仇行为导致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对齐林沃斯这一人物的重新解读,挖掘出他人性中的善,这种“善”最终战胜了偏狭、恶毒的“魔鬼”,实现了自我救赎。
  关键词:魔鬼;恶;善;人性;自我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05-02
  
  1850年,随着长篇小说《红字》的问世,霍桑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宗教思想。霍桑生活在殖民时期教权统治的新英格兰, 他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之说”, 他认为人心生来都是罪恶的黑暗的,“罪恶是人的胎记。”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都源于人内心的丑恶,源于人类灵魂的堕落。因为相信原罪的存在, 霍桑的作品着重讨论“恶”的问题,他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自我救赎。
  在这部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以有罪之人的身份出场, 被迫戴上象征耻辱的红“A”字。丁梅·斯代尔由于一时的激情,背叛了他所笃信的宗教,承受着心灵与肉体的折磨,神性与人性、信仰与爱情的冲击。在霍桑的笔下,丁梅·斯代尔与海丝特?白兰虽然违背了伦理常规和教义,是有罪的,但他们却拥有纯洁的爱情,值得同情和宽恕,而他们诚实的“赎罪”表现和悲剧性的下场更是绰绰有余地抵偿了他们所犯下的“过失”。与此相反, 霍桑是以敌视的态度塑造另一个主人公齐林沃斯的,他向读者呈现了一个魔鬼的形象,他称齐林沃斯为“撒旦的使者”“恶魔的代理人”,说他担当着“魔鬼的职务”,并给他取了chillingworth这个缺乏人性温情的名字。霍桑笔下的齐林沃斯“满脸皱纹,身材矮小,略带畸形,左肩比右肩稍高”,他外表的畸形是他内心畸形的写照。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埋没了海丝特的青春;是他使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出逃计划归于破灭;是他残忍地从精神上迫害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并最终导致了丁梅斯代尔的死亡。他外表沉静,温和,不动声色,内心却怀着深沉的仇恨。七年来他一直在解剖一个痛苦的心,“像矿工寻找黄金,像掘墓人挖掘坟墓”一样,一心想刺探出牧师心中的秘密,他犯了刺探和折磨人心的不可饶恕的大罪。霍桑通过描写海丝特的感受,使他的丑恶、阴险、狠毒跃然纸上:“他走过的地方初春的嫩草会不会在他的脚下枯萎起来,他的足迹会不会在一片生气勃勃的青葱中间显示出干枯棕色的歪曲路径。”“大地会不会因受了他眼睛的感应立刻怀着恶意,便在他的手指下迸发出从未曾有过的一种毒草来迎接他。或者,每一种健全的草木,在他的一触之下,即刻变成恶毒的东西。”
  尽管霍桑以批判否定的色彩描写了齐林沃斯的形象,认为他在复仇中泯灭了人性,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我们不难看出《红字》中的齐林沃斯具有《圣经》所定义的双重人格:他的内心有代表善的“上帝”和代表恶的“魔鬼”,最终“上帝”战胜“魔鬼”。
  故事中的齐林沃斯自始至终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原本是一个情感坚贞、博学多识的学者,一个“体谅他人,而很少自私欲望的人”,他有着对妻子的爱和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渴望。但当他流离颠簸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后,却发现妻子已成为邢台上示众的罪人,怀中抱着与别人生的孩子。书中有段话最能表现齐林沃斯的辛酸与无奈,在狱中他对海斯特说:“我孤独,我凄凉,没有一个烧着炉火的家。我渴望点燃炉火!这总不算是非分之想吧——我是老了,我是脾气不好,我是有残疾——但是,在普天之下随处都有的、人人都可以摘取并享用的那种朴实的幸福,也应该有我的一份啊!就这样,海丝特,我把你拽进了我的心,拽进了我心房的最深处,想用你在那里产生的温暖来温暖我!”这段表白细细品来是格外意味深长,让读者看后无不潸然泪下。毕竟他是海斯特的合法丈夫,当希望破灭, 美好的愿望变成残酷的现实时,他心中充满了嫉妒与忿恨,复仇的欲望控制了他的灵魂,这与情与理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人而不是神。在疯狂的复仇过程中,他的冷酷他的“恶”是由于未得到海丝特的温情和忠贞。其实,奇林沃思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他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恶”可以原谅。但是,恶与善在性质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齐林沃斯成为丁梅斯代尔的惩罚者之前,在与海丝特的关系中,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一名罪人。他在狱中对海丝特说:“我们彼此都委屈了,……是我首先委屈了你,……我不想报复,不想对你施用阴谋诡计。在你我之间,那天平是相当平衡的。”齐林沃斯的善使他在心理上宽恕了妻子,他只是想找出伤害他们夫妻感情的第三者,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他有权维护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
  同时,对于珠儿,这个因罪孽生下的孩子, 齐林沃斯是没有丝毫的恶意的,他明白她是无辜的,而且他对珠儿所做的远远超越了他的亲生父亲丁姆斯代尔。在狱中,面对“在疼痛的痉挛中扭动”的珠儿,齐林沃斯是一位称职的大夫,一位善良的天使,他精心配好了药水,可海斯特担心他会加害珠儿,不敢给她喂服。他如同慈父一样,把珠儿抱在怀中,亲自为她喂药直到她“沉入香甜的梦香”,“要是她是我的孩子,即她是我的也是你的,我也只能对她如此。”当珠儿三岁时,以贝灵汉州长为代表的清教社会要剥夺海丝特对女儿的监护权,威尔逊牧师问珠儿是从哪里来的,珠儿回答是妈妈“从牢门旁的野蔷薇丛摘下来的”。此刻,齐林沃思是在场唯一一个“面露笑容”的人,这个小细节把齐林沃斯对珠儿如父亲般的爱怜与赏识表露无遗。小说的结尾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齐林沃思把他的善全部给予了他仇敌的孩子——珠儿,“老罗结齐灵沃思寿终正寝……根据他的遗嘱,将他在本地和在英国的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遗赠给了海丝特?白兰的女儿———珠儿。”这种善行是珠儿今后生活安定幸福的前提和保证。由此可以说,齐林沃斯临终时的这一举动包含了对自己复仇的忏悔,是他净化心灵、自我救赎的一种表现。
  另外,齐林沃斯对医药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追求也是他人性中的一个亮点。因为他之前有着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厚功底,再加上他在被印第安人俘虏的日子里学会了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简单的东西来制药,人们很高兴他成为殖民地的一员, 所以,齐林沃斯很快融入了波士顿的生活,并成为牧师的医生。自从成为丁梅斯代尔的“健康顾问”以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他的病人,即使不在丁梅斯代尔身边时,他也忙着采集药草,准备调配药剂。虽然在小说里,霍桑时时处处提醒读者,他为丁梅斯代尔治病完全是出自他个人复仇的野心,但在知道这位可敬的牧师就是与自己的妻子通奸的男人之前,他是诚心诚意地想帮助这位病人减轻痛苦,他对这位特殊的病人心存更多的是关切和同情。正如齐林沃斯对海丝特所说的:“古往今来医生从君主帝王那里获得的最丰厚的报酬,也无法买到我在这个不幸的牧师身上所花费的心血!要不是我的帮助,在他和你犯下罪孽后的头两年里,他的生命早被痛苦的烈火焚为灰烬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齐林沃斯的一生也是一场悲剧,因为妻子的背叛和家庭的破裂让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在折磨丁梅斯代尔身心的同时,也让自己在肉体和灵魂上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海斯特也承认是自己对婚姻的不忠给丈夫带来了莫大的委屈,认为“又有一个人被毁了,部分的责任应归咎于她”。
  齐林沃斯由于其自私自利的疯狂报复一度成为小说中最大的恶人,但他的“罪恶”掩饰不住内心“善”的光芒。虽然复仇之路让他毁灭了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但他经过了代表精神之善“上帝”与代表肉体私欲的“魔鬼”的鏖战,最终“上帝”战胜了“魔鬼”,用善行自我拯救,最终,齐林沃斯摆脱了肉体的羁绊在精神和灵魂上复活了,完成了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霍桑.红字[M].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2]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曹其军.霍桑及其《红字》之一:批评史略[J].深圳大学学报,1999.
  [5]Freud,Sigmund.Writings on Art and Literature.Ed.N.Hertz.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Grosz,Elizabeth.Jacque Lacan:A Feminist Introduction.London:Rutledge,1990.
  [7]Mellard,James.Using Lacan Reading Fiction.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6.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审判机关的司法权威存在较大问题,作者阐述了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树立和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  关键词:司法权威;法院;司法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87-03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威”一词的解说有两种: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物。在法学上最早
期刊
摘要:我国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现象依然存在,劳企关系因此陷入紧张情势。究其原因在于法律体系、法律用语、执法及劳工团体方面存在缺陷。我国应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国情,从修改现行《劳动法》、补充行政法律法规、完善劳工团体法律制度等立法层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加班加点;工时;工资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7-01 
期刊
摘要:当今各国交往日渐频繁,许多国人走出国门,谋求在国外生存发展。与此同时,国人在异国他乡受到屈辱、歧视、无理侵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何保护在外国的国人成为了世界性课题。本文归纳了中国在国民保护方面的现状且结合案例指出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有所作用。  关键词:国家;国民;外交保护;双重国籍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6-01 
期刊
摘要:按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其酒店岗位实习是其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酒店管理这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顶岗实习过程对于实习生、企业和学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个案,归纳总结学生酒店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对策研究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显著,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69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遵义市也推出了“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伴随着该项活动的深入发展,在市郊的周边乡镇逐渐呈现出以“农家乐”为模式的乡村旅游潮,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成了许多城里人消遣和放松的场所。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而提供服务的场所和服务质量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和提升,特别是其中的餐饮服务的
期刊
摘要:非真实性话语(非真实性话语decption 简称DEC),不仅是一种有效地语用策略,而且是一种艺术。本文试图以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范本,来探析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经分析得出,根据各种情景和需要说出不同的非真实性话语的确是一种艺术,这充分显示出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  关键词:非真实性话语;《三国演义》;艺术  中图分类号:I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
期刊
摘要:明末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经阶段,《崔待诏生死冤家》曾被收入《警世通言》。本文试以《警世通言》中的《崔待诏生死冤家》为依托,关注近代汉语动词,研究其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及演变的方式,由此看出近代汉语动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词义;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00-02    本文试以《崔待诏生死冤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正式通过,即将生效。对于多年来被广泛关注和议论的生命权之损害赔偿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规定,本文仅从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角度对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命价值;侵权责任;死亡赔偿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5-01    一、死亡赔偿请求权理论基础的有关学说  关于死亡赔偿请求权基础的学说有很多
期刊
摘要:辛格的小说对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他着重从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女性自身的个性与追求这两个方面,揭示出了造成女性命运困境的主要因素。而在更深层次的思考中,他也看到了社会与时代所决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观念,特别是男女两性的不平等等因素对女性生命与命运的根本性制约。  关键词:辛格小说;女性命运;两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