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如何衡量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正式通过,即将生效。对于多年来被广泛关注和议论的生命权之损害赔偿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规定,本文仅从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角度对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命价值;侵权责任;死亡赔偿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5-01
  
  一、死亡赔偿请求权理论基础的有关学说
  关于死亡赔偿请求权基础的学说有很多种,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
  “加害人赔偿义务说”认为,加害人的赔偿义务不因被害人的死亡而消灭,所以被害人的受偿权利可以作为一种财产权利被继承。因为被害人的生命权受到伤害并且死亡,因此作为生命权的主体,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即使这种赔偿已经因为被害人的死亡不能尤其亲自承受,但是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可以为其继承人加以继承,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民事权利能力转化说”认为,死亡有由民事权利能力存在趋于不存在的转化过程,由此受害人享有赔偿请求权。但是因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因死亡而终止,因此这种赔偿请求权也应该随之丧失,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合理性。
  “双重受害人说”认为侵害生命权不仅导致受害人直接损害,其近亲属也受到财产和精神损害,故有权自行获得赔偿请求权。该说主张近亲属基于自身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取得赔偿请求权,死者则基于自己的生命权收到损害取得赔偿请求权,但对于死者所受的那部分“损害”,因为受偿主体的灭失还要不要救济,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
  以上各种说法中都存在合理性的因素,但是都不全面,笔者认为观点差异的最终结果是生命权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标准及其承受主体。那么这一问题的核心应当是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对此问题,笔者比较赞同生命双重价值理论。
  二、生命双重价值观
  人的生命同商品一样具有二重性:具体意义上的生命与抽象意义上的生命。前者是由每个人具体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属性,它在性别、年龄、相貌、性格、气质、健康、学识、能力、职业、爱好、收入等许多方面因人而异,其本质是人的实际生活状态、生存价值及生命质量;后者是排除或超越个人差别的具体生存属性与特殊生活状态后所共同拥有的生存或活着的价值,即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其本质是人的性命价值或活着的权利。与此相适应,人的生命价值是具体的生命价值与抽象的生命价值的统一,人是生命具体存在与抽象存在的统一体。那种认为“生命是一种不以特定生命的具体属性为转移的存在……对生命的赔偿也不能根据特定生命的具体属性来决定金额”的观点,忽略了每个人生存期间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生活特质与生命内涵,即只看到生命的抽象存在而无视其具体存在。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命价值的确有贫富苦乐悲喜甚至贵贱之分,抽象的生命价值则无差别。
  基于此种理论,对于生命权损害的赔偿也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特定生命价值的赔偿和一般生命价值的赔偿。对于一般生命价值的赔偿应当遵循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这点毋庸置疑,也是“同命同价”说所坚持的基础。但是对具体的生命价值的赔偿必然而且应当因人而异,“同命不同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当的。“个体劳动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收入差异,这是朴素的平等感情所不能掩盖的客观现实。依据死者劳动能力的价值做出对死者余命收入损失的判断怎么说也有相当的合理性。”
  三、《侵权责任法》关于生命权损害赔偿的规定及其思考
  《侵权责任法》难于生命权损害赔偿的规定主要有: 第17条“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第18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47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侵权责任法》并没有完全的解决“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争论,笔者认为这是《侵权责任法》的一个缺憾。作为一部以规范侵权行为为目的颁布的专门法律,解决生命权损害赔偿问题属应有之义。而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侵权责任法》只针对具体的几种情形做了规定,明确了同一行为造成多人死亡时,损害赔偿数额相同的规定,但并没有明确此“相同数额“的确定标准,即面对数个被害人时赔偿数额的计算是就高就低还是折中处理?同时第47条规定因产品质量致人死亡并且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要对侵权人进行惩罚性赔偿,但是这种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因为当特定的侵害对象不同时,体现“惩罚性”的数额自然会发生差异,那么是不是这种惩罚性赔偿也要因侵害对象的不同进行数额的调整呢?如果调整那么调整的尺度又如何把握?这一切都是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但是实务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关于生命损害赔偿问题的规定给司法留下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这也必然导致今后的实践中“同命同价”、“同命不同价”或是其他关于生命权损害赔偿的问题依旧会给司法带来困扰。
  以上是笔者对于《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的一点思考,综合以往关于此问题一些讨论的总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命权损害赔偿数额的差异性是客观和必要的,但是这种差异确定的标准在法律上亟待细化,以规范生命权损害赔偿问题,平息此问题在社会中引起的疑问。同时,生命权作为最基本的人身权利,理应得到完善的保护,以维护生命的尊严,彰显法律的正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航空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航空公司都把折扣作为一种促销手段,这对消费者、整个航空业及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打折机票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机票打折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打折机票;成因;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56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67-02    进入2009年,中国老百
期刊
摘要:司法鉴定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诉讼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理论及实务界对司法鉴定内涵及外延认识上存在不同看法,影响了司法鉴定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司法鉴定概念的辨析着手,分析司法鉴定的本质属性及功能。  关键词:司法鉴定;鉴定意见;概念;功能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73-02    一、司法鉴定的概念辨析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审判机关的司法权威存在较大问题,作者阐述了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树立和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  关键词:司法权威;法院;司法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87-03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威”一词的解说有两种: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物。在法学上最早
期刊
摘要:我国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现象依然存在,劳企关系因此陷入紧张情势。究其原因在于法律体系、法律用语、执法及劳工团体方面存在缺陷。我国应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国情,从修改现行《劳动法》、补充行政法律法规、完善劳工团体法律制度等立法层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加班加点;工时;工资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7-01 
期刊
摘要:当今各国交往日渐频繁,许多国人走出国门,谋求在国外生存发展。与此同时,国人在异国他乡受到屈辱、歧视、无理侵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何保护在外国的国人成为了世界性课题。本文归纳了中国在国民保护方面的现状且结合案例指出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有所作用。  关键词:国家;国民;外交保护;双重国籍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96-01 
期刊
摘要:按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其酒店岗位实习是其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酒店管理这种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顶岗实习过程对于实习生、企业和学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个案,归纳总结学生酒店实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对策研究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显著,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69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遵义市也推出了“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伴随着该项活动的深入发展,在市郊的周边乡镇逐渐呈现出以“农家乐”为模式的乡村旅游潮,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成了许多城里人消遣和放松的场所。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而提供服务的场所和服务质量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和提升,特别是其中的餐饮服务的
期刊
摘要:非真实性话语(非真实性话语decption 简称DEC),不仅是一种有效地语用策略,而且是一种艺术。本文试图以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范本,来探析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经分析得出,根据各种情景和需要说出不同的非真实性话语的确是一种艺术,这充分显示出非真实性话语的艺术性。  关键词:非真实性话语;《三国演义》;艺术  中图分类号:I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
期刊
摘要:明末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经阶段,《崔待诏生死冤家》曾被收入《警世通言》。本文试以《警世通言》中的《崔待诏生死冤家》为依托,关注近代汉语动词,研究其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及演变的方式,由此看出近代汉语动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词义;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00-02    本文试以《崔待诏生死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