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往往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知识课,很多家长、学生乃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仅仅是背背而已,犯了“一背就灵”的错误。忽视了它自身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灌输式说教,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等倾向。这些偏差究其原因,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忽视了学生周围生活实际的教育因素。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有责任适应时代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落后的思想,纠正人们的偏见,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富有魅力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导入的政治课是成功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或气势磅礴,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否,直接影响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播放乐曲”等。
  例如,我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内容时,选择了《上帝创造世界》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一天,当西方神学家在宣传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时,有个智者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先生,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大石头?”“上帝是万能的,当然能够创造。”神学家说。智者又问:“既然上帝创造的这块石头连自己也举不起来,不正说明了上帝不是全能的吗?”“如果是这样,上帝是造不出来这块石头的。”神学家马上改口说。“上帝连一块石头都创造不出来,你怎么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学家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这样,精彩的导言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开展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知识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知识点时,我向学生讲了一个“量体裁衣”的幽默故事:从前北宋有个裁缝,替人做衣服时,除了量身材外,还对穿者的相貌、性格、年龄以至何时科考中举等情况都要作一番调查研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大讲裁衣的“短长之理”,体胖的腰要宽,体瘦的腰要窄;性急的衣宜短,性慢的衣宜长;少年中举,趾高气扬,走路挺胸凸肚,因而衣要前长后短;老年中举,意气消沉,走路弯腰驼背,故衣服要前短后长。
  三、实现由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摆正位置,不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否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岂有不厌学之理?为此,教师必须注意角色转换,要充当“导演”角色,要由“幕前”退到“幕后”。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建成“群言堂”,把讲台办成“民主台”、“自由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进入知识探索的忘我境界。
  例如,在讲授《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引导学生系统地回答问题。设问:如果你是经营者,如何把企业经营管理好?学生:低廉的价格,领先的产品,优质的服务,绚丽的广告,知名的品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等。但这些都是非理论知识,如何整理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呢?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教学目的。另外,在讲到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时,也要注意设问学生:如果你是经营者选择正确的经营战略,结果如何?如果你是经营者选择不正确的经营战略,结果又如何?引导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实践证明,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但掌握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也由此搞活了。
  四、教师应是博学和公平正义的化身
  孔圣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获得好评的主要品质,恐怕也是“博学”和“公平正义”。因为“博学”,孔圣人才能“因材施教”;因为“公平正义”,孔圣人才会“有教无类”。“为了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应当从整个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语),否则,为人师者,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平等的第一步是公平正义”,学生如果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公平正义,他们恐怕就难以回报社会以公平正义。教师,要经得起“博学”与“公平正义”的检验。
   例如,在讲《我国的对外活动》时,可以联系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思想,提出了它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佳方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此问题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它既体现了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交融,又强化了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如果没有教师的博学,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
  公平正义的道理,教师也懂,但在实际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想要公平正义,其实非常困难。权力的威压,关系的挤压,功利的诱压……都会让老师的天平难以保持平衡。座位谁先谁后,三好生谁上谁下,甚至于上课发言的机会谁多谁少……都成了对教师公平正义的考验。尤其是现行教学业绩的认可,升学率才是硬道理,教师要能不因学习成绩的优劣而对学生另眼看待,实在是难乎其难。连学生也懂得了这个道理——我成绩好,老师就该对我好,是我替他撑门面,是我替他捞业绩。有些学生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成了不受校纪班规约束的特殊学生;公平正义,也就成了校园的奢侈品。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好“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做到不因学习成绩优劣而对学生另眼看待,关心成绩好的学生的同时,更要关心所谓的“差生”,因为“差生”并不是真的差生,只是由于一时找不到学习的方法,而让成绩落下来的。教师耐心点拨,自信同样会挂在他们脸上。同时教师还应看到所谓的“后进生”身上有许多优点,有些优点并不是每一位优生都具备的,如:极强的耐挫力。所以不能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政治课上同样给他们发挥水平的舞台,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让他们在政治课上感受到公平正义, 学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思想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我们的工作中主要应体现为贴近我们的教育对象即普通高中学生。所以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毫无疑问教材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事例时也要注意贴近生活,因为思想政治课编排的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讲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可以选用中国人追求新“三大件”的事例来导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0世纪70年代国人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经济体制,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进入新世纪,时兴新三大件:买房、买车和旅游。引导学生朝着生产力决定消费水平方面思考,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农机具维修业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高速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乡镇农机维修质量问题非常突出,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对乡镇农机化管理工作、农民增收、农机化经济效益的发挥和农机
从配方设计角度着重描述了在高固体份丙烯酸树脂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引发剂浓度,体系温度和酸值等等。
本文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模式、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并总结了稻鸭共作多重效益的特点,对其进行多重效益的综合评价,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生普遍出现厌学或者恐惧感,学习没有自信。学生自信心不建立,学习积极性就不能形成,基础知识、技能学习等一系列后续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所以要学好物理,首先是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习物理的成功感。   一、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从幼年起,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掀起了研究合作教育的热潮,把现实教育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通过改善课程中的人际关系,来提高教学质量。合作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公开的、信任的交往来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公开信任和尊重。如果每位教师上课似好朋友般与学生交谈、游戏,那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形成教学中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关系。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
平面应力条件下,对低碳钢材料的弹塑性断裂提出了一个穿带颈缩区模型。利用颈缩区裂尖前缘的近似平面应变性质,求解带颈缩区的Dugdale模型及计入材料硬化性质的颈缩区尺寸,所得结果与经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历史学科由于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本应该是知识性及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却变得了无生趣,教师们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本文中谈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知识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诸多现实原因,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未能完全地投入学习。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历史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首要教学原理的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辅助策略及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尝试以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规划,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首要教学原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与创新做出探索。  关键词:首要教学原理;高中历史;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
研究了苯甲酰氯在283K下与氯气反应生成间氯苯甲酰氯的氯化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为一级连串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1和k2分别为0.00626min^-1和0.00110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