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度的思考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既担负着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的重任,又承载着知识的升华与提升,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本文对复习课相应的操作加以阐述,并对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复习课;应对策略;有效性
  数学复习课并不像新授课那样富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富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数学复习课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摒弃外在的繁华,追求有效度的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摆脱沉闷的学习氛围而对复习课保持新鲜感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及听课的反思,谈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复习课堂充满“磁性”.
  一、重记忆的激活——创造情境重现“知识点”
  就数学复习过程而言,数学“知识点”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是巩固四基的切入点.教师应注重记忆的激活,着力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解读情境、反思经验、放飞思维的人性化过程中,自主重现“知识点”,实现数学复习活动“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同步.复习课上,教师要在知识回顾上出新意,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把“知识点”重现于情境中,放飞学生的思维,捡拾学生的思维成果,在师生互动中再现知识点.
  当然,在复习课中重现“知识点”,不能是简单的你问我答或自问自答,那样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复习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或已有的知识入手,去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诱导讨论.如果没有情境重现,而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回忆已学的知识点,那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为复习而复习,他们就不明白复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而把知识点溶于引入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知识,不断生成自己认可的解决方法,必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愉悦将对复习课的后续起到推波助澜的效用.
  二、重体系的梳理——组织探究完善“知识链”
  数学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必须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知识联系在一起,那是会被遗忘的知识.”教师单纯地强调疏通知识点,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应用时就无法从大局出发.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注重章节知识体系的梳理,引导学生探究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浓缩所学知识,建立合理的章节知识结构,形成完善的“知识链”,以便学生在头脑中长时间的储存和提取.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复习时要将平时所学的孤立的、分散的数学知识作横向、纵向或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行有序的整理,连成知识链、结成知识网,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和调用.如果说新课的学习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知识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复习课担负的作用就是把数学知识串联、归类,是一个知识由厚到薄的过程.与其告诉学生这个知识与那个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归为一类,倒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组织探究完善“知识链”,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更能学会对凌乱信息的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受用一生的.
  三、重能力的提升——辨别反思明晰“知识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表明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复习阶段,一定要体现对知识的提升.数学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明其“知识源”,即会引起概念的模糊和思维的混乱.只有明确了知识的源头,才能让学生分清联系和区别,从而正确进行解答.
  为此,教师在复习题设计方面应该有独到之处,应注意选择利用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去追溯生活问题的数学源头,从而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源”的价值,那将为一节复习课教学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学生的能力来自于不断的思考与积累,只有让他们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才能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兴趣有了,动力有了,成绩就上来了,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强化了.
  四、重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感悟“知识值”
  决定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把握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伯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数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学复习课以其特别的性质,当然更应该重视知识的应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把学生“放”回到现实世界中,让他们发现数学知识的真谛,体会数学的价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复习课中教师就题论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能力提高幅度小,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得依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精心筛选例题.筛选时要重视例题的代表性,多拓展,努力做到讲一题明一类,尽量减少单纯的模仿和重复的操练,逐步引导学生一题多用,多题归解,揭示出解题规律.这样,学生在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整合能力才会得到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才会逐渐浓厚,“知识值”超脱于教材之外的生命价值也会在应用中得以亲身感悟.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不断摸索,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担负知识的重现,承载知识升华与提升,包含方法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功能.要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有一点是无可非议的,那就是绝不仅仅是寻来时的“路”.
其他文献
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一直是数学教学中困扰师生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方面展开讨论,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供同仁参考.
一、挖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模型  1 “增长率”在教材中呈现的形式  增长率问题在教材中均渗透在“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学中,教材中“增长率”呈现两种模型,一种是同一个数量中,经过一次增长(降低)的增长率(降低率)问题.
[摘 要] 在目前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除需要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而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及学生培养中,相关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并且需要积极选择有效途径及策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保证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关 键 词
2008年对国人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而单就IPTV来讲,却是利好频传,发生了很多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事件。为了帮大家更好的梳理2008年这个IPTV拐点之年,流媒体网特整
重大爆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严重,社会影响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群众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事件发生.本文对重大爆炸事故的现场勘查、物证检验及现场分析
通过适当延伸配煤溜槽出口和两侧加收口,减少装煤到箕斗过程中的撒煤,通过在翻板箱体内加导流板、和翻板箱体两面加焊BRSV1耐磨层,减少箕斗走后翻翻板过程中的撒煤,从而提高
有关离子共存的题目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涉及面广,也是教学的一大重点、难点.笔者经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以下离子共存题目中经典的隐含条件.
良好的听课方式与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课后浪费时间.听课时思维要紧张、活跃、积极,切忌消极、被动、心不在焉,学会经常走在教师前面.在听课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教师怎样讲自己就怎样想,脑筋并没有真正开动。  同一课堂里的学生的表现千差万别,效率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特别强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
一、历史概述  在上古时代,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宇宙.宇宙是什么模样,又从何而来?西方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在东方则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传说.不同的古代文明对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然而在今天看来,这些回答并不正确,其错误的根源在于人们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解释自然,没有可靠的事实为基础.  而在古希腊时代,出现了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亚里士多德.他学会了观察自然
物理学的研究,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与一般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的思维又有其个性.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一、物理教学中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