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模仿·激趣·拓源·评改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教会学生以积累词语夯实习作基础、以模仿练习提高习作技能、以培养兴趣开启习作活力、以生活实践丰富习作源泉、以注重评改增强习作实效等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方法;积累;模仿;兴趣;实践;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写作文也是令学生深感头痛的事。如何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教师对习作教学得心应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现抛砖引玉,提出习作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积累词语夯实习作基础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厚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学生习作没有词汇和材料,如何写作文?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关键。”。积累词语的教学策略有:归类整合,系统积累;运用规律,长久积累;借助语境,准确积累。重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阅读,另一条是动笔。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一旦需要,这些材料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自己应用。“不动笔不读书。”课内,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要认真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还积极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以及和同学交换阅读,扩大閱读量,并做好语言积累。课外,教师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篇目,采用学校阅读和家庭阅读相结合,提倡多读书多看报,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他们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词汇,为习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模仿勤练习作技能
  模仿,是人类学习语言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模仿是学习,是借鉴,是习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模仿指导,要求学生从仿句、段、篇入手,从仿内容、细节、情感入手,从仿人物对话、肖像外貌、心理描写入手。通过仿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为学生打好句子基础。比如《画风》这篇文章,内容浅显,可以结合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仿写因果关系的句子。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学生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你所熟悉的一座山、一条河、一处景点。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美丽的家乡。无论哪种形式的仿写,都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的仿写。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长,教师可通过范文培养学生的驾驭材料能力、开拓思维能力,从范文中悟出的规律应用到创作中去,引导他们逐步从“仿”作阶段进入“创”作阶段,努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三、培养兴趣开启习作活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自由地写,这样会使学生增添许多写作乐趣。把学生喜欢的游戏适当地引进作文课堂,如老鹰捉小鸡游戏、袋鼠跳步游戏、击鼓传花迎新年等等,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由地、轻松地展示个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真实的交往,有想象互动的过程,有真实的感受。并且每个学生都是这个过程的不同形式的参与者、描述者、评价者,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写,思维最活跃、想象最丰富、表达最顺畅,写起文章来,就会思如源泉、妙语连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诗词竞赛、美文朗诵、踏青写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心得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习作真正成了他们表达交际的工具。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行,写文章没人逼不行。”我的“逼”,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我采用小练笔的方法,坚持随课文内容仿写小作文,每周至少一文,定时交流,选出好的展示在“学习园地”上。这样通过引导,通过“逼”,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生活实践丰富习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就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泉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哪里有生活,哪里就会有习作的材料。现实生活绚丽多彩,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敏于观察、善于发现,把生活中的见闻积累下来作为日后习作的素材。生活中的语言也极为丰富。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对联、歌词都是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习作时恰当地运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有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生活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中逐渐走向成熟,在习作中得以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无边的生活空间,融入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引来一渠清水,给他们提供创作机会,让他们的心灵无拘无束地奔腾,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究的多元生活空间,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城市学生见到的是高楼大厦、繁华街道、和谐社区。那些奥妙无穷的科技馆、美轮美奂的展览馆、景色宜人的公园、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机勃勃的动物园,都是学生们的好去处。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日益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习俗仍在农村延续,诸如: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赛龙舟、娶新娘闹洞房、新居落成仪式等是农村学生亲身经历的场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挖掘习作材料。
  五、注重评改增强习作实效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有的老师碍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没有进行当场点评。其实同学和教师当场的点评、激励,能使其他学生产生力求写好的积极心理。教师可结合班级、学校举行的各类征文比赛中,选取一些典型的习作,先让学生浏览一下,概括出优缺点,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习作的立意、选材、构思、方法等进行讲评,给学生指明了修改方向、教给修改方法。教师的评改不是作文的最后步骤,而是让学生扬长避短,使习作写得更好,更有创造性。教师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自改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一般采取多读的办法,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由于学生习作水平与自改能力有限,对自己的文章形成思维定势,找不出毛病来,教师应创设民主修改的氛围,提倡互改。互改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一方面,优秀习作被同学所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改他人的习作,迅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借鉴别人的构思、布局、方法中精妙之笔,从中领悟到写作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非一日之功,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循循善诱,授予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施教,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和创作动力,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使学生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施荔仙,女,1969年生,福建莆田人,大专,小中高职称,福建省莆田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理解古诗文字面意义的同时通过体味韵律美、领略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丰富的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情景交融;《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对《伯牙绝弦》一课的反复打磨中,我尝试摸索出
【摘要】“一颗沙粒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当我们注重对词语的教学时,学生在经历对词语进行感知、咀嚼、运用后,它们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学生也将从一个个词语中构建自己的言语世界。  【关键词】词语教学;高年级;《詹天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通过作者字斟句酌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
【摘要】拓展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立足文本。我们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拓展的内容、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天鹅的故事》;阅读资源;文本;时机;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标准》精神的深入人心,在语文课堂中拓展阅读资源也越来越受语
【摘要】《台北人》是一部充满着悲剧意蕴的小说,作者通过描写个体人物今非昔比的凄凉唤起读者的怜悯情绪,而后再通过十四个故事对无常的命运进行了整体的刻画,于是命运的整体公平性淡化了之前所形成的哀伤格调,最终在“一切皆空”主题的统摄下,怜悯和恐惧都得到了有效的缓和,一种温婉平静的净化效果由此生成。  【关键词】《台北人》;悲剧心理;怜悯;恐惧;净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白先勇曾
【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件事都可以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生活厚实的人,做出来的文章才有积淀。学会了为人,处事,下笔才有话写,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写。博览、阅读、思考与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观点中所提倡的,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下做到语言的积累与感悟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體,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选材、自我构思、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讨论入手,说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形式,并讨论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应用方式,总结了艺术性语言应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中国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发展教育。因此
【摘要】正确理解鲁迅作品中引文的原义和在作品中的含义,需要回归原文,整体理解;选准角度,关注引文对环境、情节、人物、主旨等起到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引文在原文与文本中意义的区别,关注其化用义。  【关键词】鲁迅;作品;含义;引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次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折服于其语言的凝练简洁、铿锵顿挫和意蕴悠长。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对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篇章反复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更是一大难点,要想把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我们留心生活,寻找合适的活动主题,更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关键词】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活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教学方面的建议曾经提到:“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以及态度、教学环节及
【摘要】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也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如何让小学生找到习作的“捷径”?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作文;习作技巧 ;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识别码】A  语文教学中,最难的是作文。  我也曾无数次想过,我们的学生从心到手的距离为什么这样遥远?心,可容纳世间的万事万物,可装
【摘要】当下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解读,而是要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在“求同存异,引领阅读教学的课堂追求”中给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本文将以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为例,分别从导语艺术、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