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疏导做好涉检信访稳定工作

来源 :今日法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果人的利益訴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以致产生过激言行,影响和谐稳定。从信访工作实践来看,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造成的。因此,做好上访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有利于信访事件的妥善解决。
  一、心理疏导的主要功能
  1、认知调节。人们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正确的认知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认知则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行为。人们的思维认知有时候会步入误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调节和控制,往往成效甚微。心理疏导是通过攀谈、解释、说明、引导、启发等方式,与上访人员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使其调整心理状态,排除心理障碍,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心理支持。个人在面临困难时,如果能得到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或者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就能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外界支持、疏导不够,个人受挫情绪和悲观心态容易增强,甚至萌发对抗心理。目前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还没有全面普及。在此情况下,信访就成为群众寻求心理支持、反映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疏导的基本功。
  3、情绪宣泄。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人们获得精神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人们在特定时期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的情绪宣泄,来达到内心的平衡。通过发泄不满、埋怨等方式消除情绪,有利于人们恢复心理平衡,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心理疏导作为解决心理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避免因情绪激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1、针对上访人员的对立心理,做好情绪疏导工作。有的上访人员带有排斥心理,难以接受不同意见,对有关政策、规定及问题发生的根源也不愿意深入了解,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决问题。一旦愿望落空,他们往往会把矛头指向信访接待人员,与其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信访接待中,工作人员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上访人员的心情,体谅上访人员的处境,学会专心、专注地倾听,让其有机会发泄不满、表达诉求,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要耐心地宣传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做到变“堵”为“疏”,使上访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如针对郭德敏二十年涉检上访一案,郭德敏对孟津县人民检察院于1992年1月24日作出的郭治良涉嫌贪污一案撤案决定不服而长期上访。对此,孟津县院专门成立处理郭德敏涉检上访一案工作组,充分运用处理信访案件“五步工作法”和心理疏导方法,使郭德敏息诉罢访,此案得以顺利解决。
  2、针对上访人员的自尊心理,做好情感疏导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多数上访人员既为了讨个公道、要个说法,又有一种赢得理解的心理渴求。接访者态度热情,一个笑脸、一杯热水、一句暖人的话语,就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工作中,信访工作人员要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群众来访,平等相待、专心倾听、认真记录,同上访人员进行朋友般的交流。遇到上访群众情绪激动的情况,要宽容理解、耐心劝慰,尽快使上访人员冷静下来。总之,必须自始至终使来访者感受到亲切、温馨的氛围,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温暖,从而消除隔阂,转变对问题的看法,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
  3、针对上访人员的困惑心理,做好政策疏导工作。解疑释惑是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上访事件是由于群众对有关政策、法律不熟悉或者片面理解造成的。对这类上访人员,要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打消其疑虑。而对于有的来访者提出的过急、过高甚至无理要求,即使政策上无依据、道理上讲不通,也不能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要带着感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常识,真正做到讲清形势、讲明政策、讲透道理,最大限度地赢取上访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其心悦诚服。
   4、 针对上访人员的求助心理,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上访人员大都是带着困难、问题而来的,他们都希望通过信访渠道获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从维护行业稳定和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发挥应有的答疑、协调功能。同时,要根据工作实际,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上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为解决上访人员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5、针对个别上访人员的侥幸心理,做好教育感化工作。个别上访者知道自己的要求并不合理,但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一再上访。针对上访者的这种心理,信访工作人员要不怕麻烦、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引导这类上访人员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做到知法、守法,依法信访,自觉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
  
  
  
其他文献
检察机关在办理公安部门移送批捕、起诉的案件中,存在着许多“另案处理”案件。“另案处理”对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保护已在案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从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另案处理中存在许多不规范情况,甚至出现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现笔者就枣强县检察院近3年来所办理的“另案处理”案件加以分析,试探索对“另案处理”案件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该院“另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相对于我国经济成就而言,司法制度的改革较为滞后,离公众的期望差距很大,为什么司法制度改革的效果不太好?因为司法体制改革要解决法律涉及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是有一些人害怕触及自身利益,对改革缺乏动力和压力。那么当前司法改革该怎么样推进,作为法律监督的检察机关如何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如何定位在司法改革中的职能作用。2005年1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期刊
[内容摘要] 检察权是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专门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一重要指示为检察权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检察权的优化配置,是检察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配置检察权,需要以现行的宪政体制和制度框架为基础,遵循司
期刊
[摘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正式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决定(试行)》(简称《规定》),将省级以下自侦案件的批捕权上提一级,该规定是加强内部监督、维护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一项较大改革举措,但该举措的实施也同时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时间压力大、机制不完善等工作上的挑战,本文将对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产生的利弊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
期刊
【摘要】当今,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而作为职务犯罪侦查机构的各级检察院也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国家机关之一。对于检察院来说,它即是职务犯罪的侦查者,也是职务犯罪的监督者,这双重身份给检察机关的工作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首要的就是处理好自侦和监督的权限划分,而要明确这个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本文正式从这个角度出发,
期刊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处理诈骗罪,由其是对于诈骗罪与非罪界限的把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易于混淆民事纠纷中的欺诈行为和刑事诈骗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现笔者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简要案情介绍  犯罪嫌疑人林某,男,20岁,无业。2009年11月29日,犯罪嫌疑人林某
期刊
[摘 要] 心理契约是员工对组织内隐的期望,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心理契约破坏是员工对组织未履行心理契约的主观感知。笔者从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与强化理论分析贪污受贿人员的心理契约状态,可以更为有效地抓住贪污受贿人员的心理特征,这对有效预防贪污受贿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契约;贪污受贿;心理特征    一、心理契约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在其1960年的著作《理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枣强縣检察院按照“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塑检、文化强检”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具有枣强特色的物质、行为、廉政、精神“四大检察文化”建设,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检察工作长足发展。2009年,该院被命名为市“检察系统先进检察院”、“实绩突出领导班子集体”、“文明单位”和“河北省先进基层检察院”。  一、“物质文化”强基固本  物质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2008年,该院启用投资5
期刊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但目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不能形成一定的监督态势,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案源缺乏。2006年孟津县院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5件,2007年共受理13件,2008年共受理7件,该院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法院因素。  1.审判机关审理案件大量采用调解结案的
期刊
【摘要】诉讼监督是检察院的重要职能,它对司法进程的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今的检察工作中,诉讼监督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纠正、完善。本文从当前诉讼监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具体分析目前我国诉讼监督活动中的不规范执法工作,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论述规范诉讼监督规范执法的具体方法,以期对现实的诉讼监督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词】诉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