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审美与修养的提升探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多维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有正向激励作用。文章简述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流行音乐在大学校园的传播现状,从形象偏好的重塑、文化认知的迁移、审美的
  流行音乐是当代大学生热爱的主要音乐形式之一。相较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具有内容通俗、形式活泼等特点,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不少人往往对流行音乐存在一些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是商业宣传和商业利益的产物,是低俗的、没有艺术高度的音乐,会腐蚀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虽然一小部分流行音乐的确带有不良因素,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大部分流行音乐还是积极向上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音乐,并且具有一定正能量。一些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具有正向影响,且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在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和依赖程度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探析流行音乐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的策略,以期引导大众理性看待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
  一、流行音乐的发展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不同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属于一种影响力较大、传播范围较广的大众文化。流行音乐对世界文化具有较大影响,它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的意识形态。20世纪50年代,流行音乐以摇滚乐为主,其主要内容在于反对战争、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等。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流行舞曲,迪斯科在世界各个角落开始盛行。
  中国流行音乐最早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因为进入我国的时机较为特殊,流行音乐给大众的最初印象并不理想,被附上了许多非客观的标签,如靡靡之音、谄媚低俗等。由于与当时国家的意识形态背离,流行音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几乎没有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文化发展逐渐繁荣,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得到解放,流行音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到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逐渐走进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流行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流行音乐在大学校园的传播
  当今影响大学生的主要音乐形式为流行音乐,大学生对其他音乐种类和音乐形式的了解普遍都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园文艺活动、音乐鉴赏课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所接触的大部分音乐都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校园得到传播,且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随着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流行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流行音乐以其内容通俗易懂、节奏简单明快的特点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简单,但其内容却很丰富,情感表达也较为直接。随着流行音乐在国内的发展,各种音乐节目应运而生,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等,这些音乐节目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关注和喜爱。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三、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审美与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形象偏好的重塑
  从21世纪初开始,流行音乐就已经在大学生和青少年中引起极大反响。因《超级女声》选秀节目而出道的李宇春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她的流行歌曲也被传唱于大街小巷。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音乐风格的偏好,也打破了大学生群体对传统女歌手形象的认识。李宇春的中性形象逐渐被更多大学生所模仿,部分大学生开始追求这种“中性美”,审美倾向发生改变。因此,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会重塑大学生的形象偏好。例如中国香港流行乐女歌手邓紫棋就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形象偏好。邓紫棋是一个创作型歌手,嗓音高亢,曲风多变,身材小巧,性格直爽。因为喜欢邓紫棋的歌,进而喜欢她的人,部分大学生开始模仿邓紫棋的外形风格,这就是一种对大学生形象偏好的重塑。
  (二)文化认知的迁移
  流行音乐不是稍纵即逝的文化,甚至许多流行音乐还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文化认知。周杰伦、李玉刚等都是华语乐坛的著名流行歌手,他们演唱的诸多流行歌曲深受80后、90后甚至是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菊花台》等,这些都是被大学生群体广为传唱的具有中国风的现代流行歌曲;又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虽然属于流行歌曲,但却融入了京剧元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固有认识,以一种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新的音乐形式激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许多流行歌曲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在著名歌手与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作用下,这些具有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学生文化认知的迁移。
  (三)审美的解放
  近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大众对流行音乐也越来越包容。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小众流行音乐开始兴起。以往命题式的流行音乐节目逐渐被真人秀式的节目所取代,固态的流行音乐审美渐渐被解放,流行音乐也开始去套路化,歌曲形式不再单一。更多大学生开始喜爱以情怀、本真、自我、梦想、热爱等为主题的流行歌曲,喜爱节奏感极强、语速快、歌词押韵的流行歌曲,如Hip-hop。以Hip-hop为主题的《中国有嘻哈》音乐节目就曾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该音乐节目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及追捧。同时,这类小众流行音乐还常以诙谐的语言讽刺、抨击社会现实,例如GAI的《天干物燥》、潘玮柏《壁虎漫步》等,此类流行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这些音乐中常常出现的“diss”“respect”等单词,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词,被大学生普遍用于日常交流。此类流行音乐的兴起代表着大学生群体一定程度上的审美解放,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独特审美需求。
  (四)道德修养的熏陶
  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的特点,在特殊时期,意识形态的建立甚至需要流行音乐的助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流行音乐被创作出来。例如由10家电台联合策划的《声暖人心,我们在一起》全国抗击疫情公益歌曲大型征集展播活动,用歌声温暖人心,用音乐歌颂英雄;又如用于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歌曲——《最美的风景》,既是对最美逆行者的致敬,又是对白衣天使、基层干部等所有战“疫”英雄的赞颂。这类流行歌曲都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四、结语
  近些年,流行音乐在我国获得了空前发展。流行音乐中蕴含着音乐美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原理。因此,合理引导大学生鉴赏高品质的流行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具有很大帮助。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校园中的音乐鉴赏教育、艺术文化活动、歌唱比赛和社团活动等,都离不开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学生可以在流行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和精神享受。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流行音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这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又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差异性分析[J].明日风尚,2021(7):15-16.
  [2]冯丹.试论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审美教育[J].当代音乐,2021(4):43-45.
  [3]贾小东.文化大背景下音乐创作的实践[J].今古文创,2021(16):85-86.
  [4]刘臣.黑龙江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1(13):106-107.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大浪淘沙,很多民族的古老语言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中,唯独汉语绵延数千载,真到今天,依然鲜活地流淌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源头活水。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下面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记诵文言佳篇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记诵,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
期刊
摘要: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意识,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可在教学中文言文却不受学生欢迎。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收效颇佳,总结如下: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升华情感。  关键词:激趣、放手、重情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继承、发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
期刊
摘要:我国实施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培养更过的是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教育模式还不是很合理,这样就间接的导致了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所以说,高职教育必须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 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2021年初,一档以戏剧为主题的节目——《戏剧新生活》在网络平台播出并引发热议,戏剧相关研究者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思考。以一些戏剧作品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全览样本—分类—数据分组—整理数据)对样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根据样本探寻现代戏剧创作者演剧观念的走向与趋势。  关键词:《戏剧新生活》;戏剧观;“后戏剧剧场”;表演体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形成于20世纪中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公共艺术”一词形成于由公共群体连接对话的场域和19世纪以来主张艺术家的个体表达的拼接,其本身就带有辩证统一的色彩。文章基于20世纪初公共艺术引入我国的现状,分别讨论公共和艺术两个概念的历史、外延与发展,探讨公共这个去个体意志化的集合概念与较为注重个体表达的艺术的概念中,公共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内
期刊
摘 要:纵观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传统声乐审美意识对现当代民族声乐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声乐艺术越来越疏远,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当中,民族风格也就显得更加浅淡,甚至整个作品风格混杂,进而导致演唱“无味”。由此,文章将民族声乐与曲艺、戏曲演唱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研究视角,结合曲艺、戏曲的发展概况,研究民族声乐和曲艺、戏曲之间的关系,促使民族声乐得到全
期刊
摘 要:满族新城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璀璨戏曲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作为具有独特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文化,满族新城戏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文章以满族新城戏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中其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的举措,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满族新城戏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满族新城戏;传播方式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
期刊
摘 要:皮影戏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语言,承载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特性。随着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陕西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阐述了陕西皮影的时代价值及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了“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陕西皮影艺术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陕西皮影;艺术传承  注:本文系安康学院20
期刊
摘 要:提起钢琴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当属钢琴伴唱《红灯记》,它的成功为中国传统音乐和钢琴都探索出了新的发展道路。以钢琴伴唱《红灯记》为具体实例,阐释了钢琴“介入”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教学的理据及其构想,希望能促进钢琴“介入”传统音乐的演奏教学。  关键词:钢琴“介入”;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教学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进入21世纪之后,钢琴已经逐渐在中国得到普及,很
期刊
摘 要:琵琶的演奏技法十分复杂,不同的演奏技巧带来的音响特色截然不同,带给听众的感受也千差万别,而摇指则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技巧,其能够形成十分独特的演奏效果,因此得到了广大演奏者的一致认可,在很多音乐作品当中发挥了  琵琶是极为典型的民族乐器,经过代代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其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演奏效果也越来越优越,能够带给听众以精妙绝伦的享受。而摇指技法属于琵琶指法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