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满族新城戏传播方式的变革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满族新城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璀璨戏曲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作为具有独特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文化,满族新城戏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文章以满族新城戏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中其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的举措,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满族新城戏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满族新城戏;传播方式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满族新城戏艺术的融媒体传播模式研究”(JJKH20210554SK)研究成果。
  中华文化宝库璀璨夺目,岁月变更也无法掩盖其光芒,满族新城戏作为颇具地域特色和个性化的地方戏曲,是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之一,给中华戏曲的多样性增添了活力色彩。同时,满族新城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荡涤过后留下的宝贵财富。新媒体时代给满族新城戏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挑战。而打破满族新城戏传播的僵局,最大化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既能体现新媒体的时代价值,又能促进满族新城戏传播与传承,此举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与以电视、报刊和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全新的媒体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21世纪也可以称作是新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的媒体环境发生着让人们为之震惊的变化,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仅是内容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内容的传播者与反馈者,某种程度来说实现的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也就让信息跨越边界流通成为可能。因此,在考虑戏曲等传统文化传播时,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考虑当前的媒体环境,搭上新媒体的便车,因势利导,促进传统文化传播。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依靠强大的技术背景,新媒体在当今时代的生活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媒体既有着传统媒体的某些特点,又超越了传统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具有内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
  二、满族新城戏的传播
  (一)满族新城戏传播的重要性
  满族新城戏作为带有独特地域风情的戏曲,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传播十分重要,而这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加强满族新城戏的传播有利于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二是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宝库。满族新城戏作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加强对其的宣传不仅可以丰富其传播价值,也可以让更多人体会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二)满族新城戏传播过程面临的困境
  值得探究的是,在其传播过程中,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满族新城戏的传播未能有预期的效果,甚至收效甚微,起不到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作用。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受众的关注点容易转移,缺乏持久性,在未能转换传播语境的条件下,满族新城戏的传播很难再吸引受众的目光,从而未能达成应有的传播效果。此外,满族新城戏自身的创新性缺乏,无法满足受众的口味,将其带入当前的传播环境中也就成了天方夜谭,所以要想突破困境,需要认真审视当前的媒体环境,考虑当前的受众特点,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满族新城戏传播方式的变革
  满族新城戏传播方式的变革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媒体形式的走向的。在新媒体之前的阶段,以实地演出传播为主。或在专门剧院里面,爱好戏剧的人欢聚一堂,看着台上的演出,静静品鉴;或下乡搭台,给鲜有观剧机会的乡民凑个热闹。这是较为传统的传播方式,实现的传播效果和当前很难相提并论。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点与时间限制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可以在手机频道上点播观看满族新城戏,也可以在经常浏览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它的身影,它的存在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得不提的是,即使是在当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传播环境下,满族新城戏的传播仍然存在问题,影响着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视域下满族新城戏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技术融入不足,难以突出新元素
  新媒体时代舞台环境的变化也是极大的,受众习惯了聚焦于新媒体的舞美当中,能够吸引自身的兴趣。但是,舞台没有投入过多的新元素,单单凭借传统的唱腔与服装和舞美,延续的受众只有对其一直感兴趣的忠实观众,而对于跨越年龄阶段的受众的捕捉则较难达成,因此在舞美和灯光技术等作为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在,未能迎合观众的口味,能否正常传播也就成了问题。
  (二)全景直播运用不足,难以形成在场式体验
  直播作为现今的一大利器,在滿族新城戏传播的过程中也较少运用,使得追求在场、沉浸式体验的观众很难买账。在追求良好观感的条件下,使用的直播设备要求较高,所需要的经费也就随之增加。对于满族新城戏传播者来说,较少在意直播所蕴含的价值,因此很难坚持运用直播的手段来扩大这项独特地方戏曲的影响力。
  (三)各平台联动力缺乏,无法实现叠加效应
  如今,人们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说人们已经难以离开这些平台。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平台,那么产生的效果也将是可观的,但是目前满族新城戏无法有效利用这些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无法形成集群效应,虽然能达成一定的传播效应,但是与预期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四、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加舞台效果
  舞美作为满族新城戏的重要部分,在追求较好的舞台效果时,应该考虑适时纳入新元素。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舞台灯光的表现形式,可以结合激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LED 柔性技术,给人们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舞台灯光变换,可以更好地凸显剧情变化,渲染人物内心情感,表达历史时代背景。舞台上人随戏动,光随情动,让观众通过灯光的变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对舞台艺术内涵主题的领悟,引发观众强烈的回味和深层次的思考。   (二)实现各平台联动,扩大传播效应
  各平台的联动,可以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演出开始前在各大平台上预热,扩大宣传,加深受众的印象,根据微博、微信、抖音等各个平台的自身特点制作出与之相符合的宣传内容,增加与观众见面的次数。在潜移默化当中,受众也就接受了它的内容,而在对其产生兴趣之时,也就随之会去了解、观看,甚至成为传承者。
  (三)运用直播形式,增添在场式体验
  当地可以增加对满族新城戏的传播经费投入,增加直播设备并且改善网络质量,帮助其实现更好的传播。经过直播这一不在场的“在场”,同时与观众进行直播互动,会给观众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戏剧观看体验,所以从整体传播效果而言,这种不在场式的“在场”,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就可以观看一场十分精彩的舞台表演,还是实时互动的,无疑是比较好的一次体验。
  综上所述,满族新城戏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其的传播无疑是必要的。而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技术既可以给满族新城戏传播带来益处,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阻碍,所以破除传播过程中的阻碍,利用好新媒体,实现满族新城戏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海霞.东北满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张翼飞.吉林省满族新城戏文化价值研究[C]//LEE G. Proceedings of 2018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ICSSH 2018)(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VOL.121).Bangkok: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8.
  [3]张翼飞,张春城,张国.吉林省满族传统戏剧研究[C]//LEE G. Proceedings of 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4) Volume 53. Singapor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 Institute,2014.
  [4]張默言.抖音短视频的戏曲传播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5]余潇夏.传统戏曲传播形态演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6]韩奇.新媒体视域下豫剧文化传播的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8.
  [7]张冲.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4):125-129.
  作者简介:
  赵莹,硕士,通化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
  郝连科,硕士,通化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
其他文献
摘要: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学生本身就经历着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可是我们必须明确,没有“人之初”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 有效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开放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内容开放  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实践 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
期刊
大浪淘沙,很多民族的古老语言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中,唯独汉语绵延数千载,真到今天,依然鲜活地流淌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源头活水。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下面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记诵文言佳篇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记诵,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
期刊
摘要: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意识,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可在教学中文言文却不受学生欢迎。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收效颇佳,总结如下: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升华情感。  关键词:激趣、放手、重情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继承、发扬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
期刊
摘要:我国实施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培养更过的是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教育模式还不是很合理,这样就间接的导致了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所以说,高职教育必须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 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2021年初,一档以戏剧为主题的节目——《戏剧新生活》在网络平台播出并引发热议,戏剧相关研究者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思考。以一些戏剧作品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全览样本—分类—数据分组—整理数据)对样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根据样本探寻现代戏剧创作者演剧观念的走向与趋势。  关键词:《戏剧新生活》;戏剧观;“后戏剧剧场”;表演体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形成于20世纪中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公共艺术”一词形成于由公共群体连接对话的场域和19世纪以来主张艺术家的个体表达的拼接,其本身就带有辩证统一的色彩。文章基于20世纪初公共艺术引入我国的现状,分别讨论公共和艺术两个概念的历史、外延与发展,探讨公共这个去个体意志化的集合概念与较为注重个体表达的艺术的概念中,公共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内
期刊
摘 要:纵观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传统声乐审美意识对现当代民族声乐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声乐艺术越来越疏远,在民族声乐的演唱当中,民族风格也就显得更加浅淡,甚至整个作品风格混杂,进而导致演唱“无味”。由此,文章将民族声乐与曲艺、戏曲演唱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研究视角,结合曲艺、戏曲的发展概况,研究民族声乐和曲艺、戏曲之间的关系,促使民族声乐得到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