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透视下辅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透视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MIS-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52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采用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治疗(A组);28例患者采用透视下辅助MIS-TLIF治疗(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通过CT平扫采用Gertzbein-Robbins对螺钉精准度进行评级.其中A级和B级被评估为满意置钉,C、D、E级被评估为置钉错误,采用Babu等方法评估螺钉对上关节突的侵犯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置入螺钉分别为96枚和112枚.术后3d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法评估两组置钉精准度,A组中A级90枚,B级5枚,C级1枚,无D、E级置钉;B组中A级84枚,B级16枚,C级8枚,D级4枚,无E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9,P=0.000).A组满意置钉率为98.96%(95/96);B组满意置钉率为89.29%(10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4,P=0.004).术后3d根据Babu等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对上关节突关节侵犯情况,其中A组0级90枚,1级4枚,2级2枚,3级0枚;B组0级86枚,1级12枚,2级10枚,3级4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置钉失误造成的严重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9.06±1.60)个月.术后神经症状均改善良好,随访期间未见症状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的情况.结论:与透视下辅助MIS-TLIF相比,脊柱机器人辅助MIS-TLIF术式不仅更具有微创性与安全性,而且置钉精准更高,侵犯上关节突的发生率更低,明确减压靶点更精准,可用于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放置引流管组与未放置引流管组,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
目的:深入了解医护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d Care Planning,ACP)的认识与实践情况,为推动ACP在我国临床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9月—11月在北京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临终关怀医院,对11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从访谈资料中凝练出4个主题及9个亚主题.4个主题包括:①AC P目前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临床实践处于尝试探索阶段;②医护人员对AC P概念认识不足,对A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与C形臂X线透视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外科治疗的36例脊柱疾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18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 (38.44±3.60)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脊柱结核1例,腰椎滑脱7例,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5例.另外18例采用C形臂X线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8~58(43.22±2.53)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腰椎
目的:探讨整骨手法联合经皮颈椎后路椎间孔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ecompression,PECD)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9例CSR患者,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先予PECD治疗,常规护理4周后再予整骨手法治疗4周.共23例患者完成随访,男14例,女9例;年龄29~78(50.30
手术的安全、微创、高效、精准一直是医学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医生而言,手术的安全性都是最重要的.由于脊柱结构的复杂多变且毗邻神经血管,脊柱手术总是面临着很多风险,因而,对手术安全性也有更大的需求.rn1椎弓根精准置钉的重要性及问题所在rn由于脊柱手术很多需要内固定,需要置入螺钉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这带来了椎弓根螺钉的精准性问题,精准性意味着安全性.螺钉位置偏差,一旦螺钉偏出椎弓根骨道进入椎管,就可能出现损伤神经的灾难性后果.虽然,外科医生从毕业后就开始培训,大部分主刀医生的技术都已经非常
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针刀组(96例,脱落4例),常规针刺组(96例,脱落4例)和口服药物组(95例,脱落5例).微针刀组给予上颈段局部微针刀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7次;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口服药物组给予敏使朗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2周.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
目的:比较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33~83(60.1±11.4)岁.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者(36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C3-C6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揭盖”的方式掀开C3-C6全椎板,侧块螺钉植骨固定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轴性疼痛、脑脊液漏、术后C5神经麻痹
目的:探讨微创经腹膜外斜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以OLIF术式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72(63.15±7.2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6例,腰椎滑脱5例,邻椎病4例,退变性腰椎侧弯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3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复发1例.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固定13例,无后路固定(Stand-alone)9例.记录术中出
目的:深入分析医院护士对护理质量督查的态度与建议,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护理督查方式,构建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3月—5月对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临床在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护士对护理质量督查的态度与看法可归纳为2个主题:认可质量督查的重要性、认为督查标准过于理想化.护士对护理质量督查的建议可提炼为4个主题:督查者应专业、客观、公平;督查方式应多元化;督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并指导改进;督查过程应融入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