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小宇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老师这学期新接手了一个中班。开学前,她就听说班级里有个叫小宇的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脾气,不仅大喊大叫,甚至还砸东西。
   开学没多久,A老师就见识到了小宇的脾气。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小宇因为晚了一步,自己想玩的积木被同伴拿去玩了,就立刻发起脾气来。无论A老师如何安慰和劝导,他都听不进去。A老师只好暂时对其冷处理,让他自己冷静一会儿,待他情绪平复一点再行引导。但小宇一直在大喊大叫,在一旁玩的其他小朋友都提意见,说“吵死了”。紧接着第二天,小宇又因为午睡时间结束了还不愿意起床而大哭大闹,哪怕教师对他说“如果你实在还不想起床,可以再休息一下,缓一缓,等你休息好了,就穿好衣服来加入我们的游戏”,他还是不依不饶。
   后来,A老师找机会约谈了小宇妈妈。从小宇妈妈那里了解到,小宇是家中小儿子,家里人从他小时候起就比较惯着,他想怎样基本都由着他。小宇有个姐姐,A老师从他姐姐那里了解到,家里大人对待小宇的教育没什么原则,一般只要小宇一哭闹,他提的要求就会被满足,要是他实在是无理取闹,大人就打他一顿来解决问题。A老师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通过家访、日常约谈、微信等方式,频频与小宇家长沟通,彼此交流小宇在家和在园的情况,A老师还向小宇家长传授了一些能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宇发脾气的频次减少了很多,从一开学的两天左右闹一次,减少到了一周左右闹一次。但小宇一发起脾气来还是会倔强地大喊大叫,班里其他孩子都会被他的尖叫声干扰,A老师常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引导他停止尖叫,平复情绪,学习正确表达。对此,A老师很头疼。小宇在家发脾气、无理取闹时,家人大多是通过无原则妥协或粗暴打骂的方式来应对,而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A老师肯定不能也不会选择这样做。A老师觉得,对待小宇的无理要求,教师应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耐心地加以引导。但同时,让A老师感到矛盾的是,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往往难以“立竿见影”,而小宇的持续尖叫一定会影响到班里其他孩子的活动。况且,很多时候就只有A老师和保育员两个人在班上,A老师不可能放下其他孩子不管,长时间地去做小宇的情绪安抚工作,而保育员面对小宇的脾气也很无奈。每次小宇发脾气时,A老师都觉得很为难:要是放下大多数孩子不管,专心去应对小宇的问题,是不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而且,小宇通过这样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负面情绪,也许是想要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一发脾气,教师就去安抚,会不会反而强化他的这种不适宜的情绪表达方式?其他孩子见了,会不会觉得发脾气的小宇享受了“特权”?他大喊大叫的情绪发泄方式会不会被其他孩子模仿呢?但是,如果教师不对小宇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加以理会,一方面,他的大喊大叫会打扰其他孩子的活动,另一方面,其他孩子会不会认为教师默许小宇的这种情绪发泄行为呢?
   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是您,会如何应对?
  (江苏太仓市璜泾镇幼教中心荣文幼儿园 朱程程 提供)
   要求:来稿字数不限,长则数百、上千字,短则三言两语。题目自拟。
   热忱欢迎提供话题。
   时间:来稿务请于2020年2月10日前发至本栏目专用邮箱dtzwyejy@126.com,请在邮件“主题”栏里注明“爱发脾气的小宇”,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传真:(0571)88073054
   电话:(0571)88054395
其他文献
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旨归。显然,不研究儿童,不认识儿童,教育的旨归无法实现,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既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问题是,我们对儿童真正认识吗?答案一定会是: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具体地说,对有的儿童认识,对有的儿童陌生;有时候熟悉,有时候陌生;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更为严重的是,常常
案例“莉莉的妥协”真实地为我们呈现了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困惑,即因为不确定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同伴间的冲突而倍感焦虑:是行使教师的权威,让孩子服从于既定的同伴相处的规则,还是大胆放手,让孩子从他们行为的自然结果中去自行规范、调整他们的社会行为?如果选择前者,会不会剥夺孩子自主提升社会行为能力的机会?可是一旦选择后者,又不免担心自己是否尽到了教师应有的责任。  坦率地说,面对这类问题,任何教
在日常生活中,几个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幼儿园几乎天天上演这样的一幕:面对同一玩具或其他物品,孩子间总是一次次地出现类似的冲突和纠纷——“那是我的!”“我先拿到的!”“我先看到的!”“我就要这个红颜色的皮球!”“他太自私了,总是不给我们玩!”……对于孩子间的这种冲突,许多成人包括一些幼儿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怎么会天天不厌其烦地纠缠于这些事情呢?  一、幼儿之间冲突不断的原因  导
编者按:“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由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设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具体实施,主要用于培训边远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8月5~10日,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组建的培训团队赴云南省剑川县开展项目培训工作,共培训剑川县农村幼儿园教师近200人。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们力求了解当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最需要培训的内容,等等,亲身体验了农村幼儿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常见的军用装备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游戏以收集装备为情境,既加深幼儿对野外行军装备的认知,又隐含着定向运动的打卡任务。基于幼儿已积累了识别地图符号、按路线依次打卡等定向经验,本次游戏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场地设置上,将东草坪、礼堂、体育运动长廊室内外邻近的三块区域整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二是地图设计上,采用图示模拟地图,有干扰点的地图可进一步提高幼儿识图与定位的能力。
模式是数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反映了数学的实质,即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形式、结构和关系的抽象化模式的研究。早期的模式活动能帮助儿童发现、理解数学的知识结构,为儿童以后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如函数、代数)奠定基础。然而,由于教师对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和儿童模式学习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把握不清,因此他们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与模式相关的学习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化现象。例如,可能会把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明确提出:到明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是目前河北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为此,河北提出,要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办园体系,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不到50%的县(市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以物换物活动,热衷于這种交换活动的群体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换客”。“换客”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拿自己闲置的物品与别人交换,获取对自己更有用的东西。在发掘闲置物品价值的同时,他们也充分享受着交往的乐趣。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名加拿大的“换客”经过16次交换,拿一枚红色回形针换得了一套双层公寓两年的使用权。  可以看出,“换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对创造自己的家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十分热衷于在建构区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搭建自己的家。  一天区角活动时,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房子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孩子围观。这时Simone发话了:“你们搭的房子好高呀!子键的最高!”一边的加尔不服气了:“你说得不对,我的最高了!你看,有那么高,高到天上去了!”边说边夸张地
幼儿园大型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一般由园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协调和组织某个年龄段甚至全园的幼儿及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整合多个领域的活动,为幼儿提供真实、可操作的环境,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很多幼儿园都看到了大型活动的独特价值。然而要组织好大型活动,使之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不少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流于形式,反映出教师课程意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