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楼房高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对创造自己的家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十分热衷于在建构区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搭建自己的家。
  一天区角活动时,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房子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孩子围观。这时Simone发话了:“你们搭的房子好高呀!子键的最高!”一边的加尔不服气了:“你说得不对,我的最高了!你看,有那么高,高到天上去了!”边说边夸张地比划着。Simba插嘴说:“加尔,你的楼没有子键的高!他的楼有一百层那么高了!”边说边举起手做了个“很高很高”的手势。加尔有些不乐意了:“你们说的都不对!让我来数给你们看,一,二,三……”房子搭得确实有些高,加尔数了好几遍也没有数清到底有几层。这时旁边的孩子也加入了数楼层的队伍,可数了半天,孩子们还是坚持说自己的楼房高。我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发现孩子们在比较楼房高矮时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数楼层,而这正好是引导他们学习更多比较方法的契机,于是,我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我先问他们当时没站在一处的两个差不多身高的孩子谁高。孩子们犯难了。这时我又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他俩谁高?”对此,孩子们都有经验,所以马上说出让他们背靠背站到一起。这时Simone恍然大悟地说:“让房子也背靠背比一比!”大家便迅速将两幢房子移到一起。“真的是子键的楼房比较高!”孩子们欢呼雀跃。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机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们想一想,除了放到一起比一比,还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两幢房子的高矮呢?”Tim突然站起来,说:“你们看,这幢楼比墙上的那张贴纸要高,另外一幢楼没有那张贴纸高,所以这幢楼比那幢高!”孩子们都表示同意。没想到孩子们能用找参照物的方法来比较楼房的高矮。接下来,有几个孩子还想到了用尺子丈量的方法来比较楼房的高矮。
  后来,我还引导孩子将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迁移到比较物体长短和大小上。有了前面的经验,孩子们后面的探索过程就顺利多了。其实有时我们只要在孩子遇到探索的瓶颈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孩子就能触类旁通,体验成就感,产生自信心,而这些恰恰是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听幼儿说画
  李楠
  在一次小班自由绘画活动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让我帮他们写上姓名,并记录他们画的是什么。虽然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高,但我基本都能看出他们画的是什么,然而当祥祥把他的画交给我后,我疑惑了,因为我实在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一张白纸上只有从上到下的两条线。
  虽然我看不懂这两条线的意义,但并不表明孩子在乱画,我需要听听他的解释。于是,我问道:“祥祥,你画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我这个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祥祥大声地说道,声音里充满了自豪。我顿时震惊了,这是多么的形象、生动!“你画得真棒!真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呢!”听到我的鼓励,祥祥很高兴:“老师,我还会画很多故事呢!”“真的吗?那你都把它画出来,然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好吗?”祥祥兴奋地点点头。
  祥祥只用了简单的两条线便生动地表达出了他对“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名句的理解,让我感动,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而应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其他文献
同伴冲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幼儿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做好支持者,培养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妥善处理和同伴之间的冲突。  一、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  为了做好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支持者,教师首先要细致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引发幼儿之间冲突的原因以及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哪些幼儿能够独立解决同伴冲突,哪些幼儿需要教师或其他同伴的帮助。在此
秉承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我园利用园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努力创设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获得体验。这则“我和玉米有个约”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解。  种什么好呢  春天到了,我在带孩子们到园内散步途经“小农场”时,告诉孩子们:“这块地可是属于我们大四班的哦。”不想,就这句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播种的无限热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种上点什么
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旨归。显然,不研究儿童,不认识儿童,教育的旨归无法实现,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既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问题是,我们对儿童真正认识吗?答案一定会是: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具体地说,对有的儿童认识,对有的儿童陌生;有时候熟悉,有时候陌生;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更为严重的是,常常
案例“莉莉的妥协”真实地为我们呈现了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困惑,即因为不确定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同伴间的冲突而倍感焦虑:是行使教师的权威,让孩子服从于既定的同伴相处的规则,还是大胆放手,让孩子从他们行为的自然结果中去自行规范、调整他们的社会行为?如果选择前者,会不会剥夺孩子自主提升社会行为能力的机会?可是一旦选择后者,又不免担心自己是否尽到了教师应有的责任。  坦率地说,面对这类问题,任何教
在日常生活中,几个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幼儿园几乎天天上演这样的一幕:面对同一玩具或其他物品,孩子间总是一次次地出现类似的冲突和纠纷——“那是我的!”“我先拿到的!”“我先看到的!”“我就要这个红颜色的皮球!”“他太自私了,总是不给我们玩!”……对于孩子间的这种冲突,许多成人包括一些幼儿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怎么会天天不厌其烦地纠缠于这些事情呢?  一、幼儿之间冲突不断的原因  导
编者按:“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由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设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具体实施,主要用于培训边远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8月5~10日,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组建的培训团队赴云南省剑川县开展项目培训工作,共培训剑川县农村幼儿园教师近200人。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们力求了解当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最需要培训的内容,等等,亲身体验了农村幼儿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常见的军用装备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游戏以收集装备为情境,既加深幼儿对野外行军装备的认知,又隐含着定向运动的打卡任务。基于幼儿已积累了识别地图符号、按路线依次打卡等定向经验,本次游戏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场地设置上,将东草坪、礼堂、体育运动长廊室内外邻近的三块区域整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二是地图设计上,采用图示模拟地图,有干扰点的地图可进一步提高幼儿识图与定位的能力。
模式是数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反映了数学的实质,即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形式、结构和关系的抽象化模式的研究。早期的模式活动能帮助儿童发现、理解数学的知识结构,为儿童以后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如函数、代数)奠定基础。然而,由于教师对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和儿童模式学习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把握不清,因此他们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与模式相关的学习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化现象。例如,可能会把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明确提出:到明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是目前河北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为此,河北提出,要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办园体系,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不到50%的县(市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以物换物活动,热衷于這种交换活动的群体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换客”。“换客”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拿自己闲置的物品与别人交换,获取对自己更有用的东西。在发掘闲置物品价值的同时,他们也充分享受着交往的乐趣。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名加拿大的“换客”经过16次交换,拿一枚红色回形针换得了一套双层公寓两年的使用权。  可以看出,“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