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实在是不容乐观,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固守传统,即便是面对新课改,也似乎无动于衷,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着新课改的机遇,学习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勇于打破陈规,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掌握学习理论初中地理教学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并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跟学生的智力无关,而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择有关。
  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一直在强调“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具体到学科教学中,实际上就可以对应到一切为了學生能掌握所学知识。作为新课改支撑理论之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教和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它甚至提出这样的理想状态,“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我们在借鉴的时候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高谈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他起码为我们的教学方法选择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我们教学的目标既然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益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地理学科本身就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科,不同于人文学科,地理学科更加偏向于理工科,它更加追求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统一性,换言之,排除各国间的语言差异因素,即便是在中国本土学到的地理学学科知识,在国际社会上都是可以通用的,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国际性优势,然而,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在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以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是没有接触过地理学科为前提“讲地理”,学生上课听得云里雾里,下课了就“背地理”,诚然,一些基本的地理名词、概念等需要记忆,但是问题就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集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也拿不出全部的具体的地理实物来展示给学生,如地壳等,光凭教师单方面的“口授”实在是很难让着特定年龄段的孩子理解。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地选择多元视角的教学法。
  三、掌握学习理论下初中地理教学多元方法的选择
  而从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其实能看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选择多元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授课制是具有很大的弊端。他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是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表现为同样的教师,同等的课时量,同样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使得教师的努力在客观上表现为只会对班级内三分之一的成绩较为良好的同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即由于教师关注和指导不够,必然产生学生的学习误差,这样班级内部分化的出现就是必然了。同时,掌握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我们所谓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掌握学习理论是非常支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选择的,只要我们最终达到了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可以了。
  目前我们可选择的初中地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其实很多,如生活教育视野法、诊断式教学法、积极心理学法、差异教学等,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成过程中最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好,甚至有人提出看似比较“极端”的观点,如“不择手段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说法。笔者认为,在遵守教学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是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做出有效地选择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差异教学法,我们就要保证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毅力(布卢姆认为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与兴趣、态度有关)、教学质量,并观察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能力倾向等。而具体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从网络平台就能获得,如相对权威的就有中国知网等。另外,笔者认为,我们鼓励教学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以研促教,教学理论引导实际教学实践,没有理论指导或者没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实践永远都是经验主义,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也无法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发展。
  总之,当前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实在是不容乐观,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固守传统,即便是面对新课改,也似乎无动于衷,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着新课改的机遇,学习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勇于打破陈规,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被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到了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的教育也逐渐在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了能够实现和国际社会的更好地接轨,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必要手段和途径。我们不仅仅要想办法保障我国传统教育的与时俱进,还得引走出去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来说,在当前背景下,我们更得“笨鸟先飞”,借着经济全球化这股东风,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李维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周腾跃.生活教育视野下初中地理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郑磊.诊断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田艳蕊.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王东方.差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在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在课堂学习各个环节中贯穿学习能动性与独立性,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因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而信息化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的应用  2015年5月25日,我
摘 要: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教育界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孩子们的听课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校方最重视的问题。学校的授课方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通过老师的解说,使同学们获取知识这样一个过程。数学作为理科思维较强的科目,教师该如何利用好上课这45分钟进行精准授课呢?本文章就是以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为题,进行研究谈论,并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文化素养与阅读兴趣。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勤于动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等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
摘 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推进高效课堂的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
摘 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内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延伸;引导;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既要立足课内,又要延伸课外。“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
摘 要: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意力;培养  1病因  1.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
摘 要:有效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效教学是针对无效教学提出来的,无效教学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新课改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探讨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问题;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固步自封,不能
口语交际具有能力的综合性,交际过程中不仅需要听说能力,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交际能力,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发展,和人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状态,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际信息,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举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