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谈起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梭的《爱弥儿》,是教育界惊天动地的巨作。在这本书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世人要关注儿童的天性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教育必须从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谈起。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为后来的教育事业以及教育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其思想的局限性也不应视而不见。因此,应该辩证地看待其教育思想,为当今的教育事业寻找更多有用的资源。
  关键词:卢梭;儿童天性;自然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72-02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是第一个真正关注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家,也是最早提倡让儿童的天性率性、自然发展的第一人。在他看来,教育如果不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不仅会压抑和扼杀儿童的天性,也会阻碍儿童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养成。
  一、理论基础
  卢梭关于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的思想,深受其性善论、感觉经验论和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爱弥儿》中可以看出,卢梭也是遵循这些理论来培养爱弥儿,使之成长为一个保持天性的自然人的。
  (一)人性论:性善论。
  卢梭认为人性中最根本的属性便是“善”,“仁慈”一词在《爱弥儿》中出现频繁,被他称作“天职”。“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众所周知,人的天性在最初的阶段是善的,即便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儿童不听从成人的教导、过分调皮捣蛋、善恶不分等等,都是由于儿童未成熟的天性所导致的,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无意识发生的。成人不应把儿童的过错归咎于教育的无能,而应该多关注教育是否与其天性契合。同时卢梭也提出,为了避免儿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在发展儿童天性时,也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因为“只有理性才能指导我们认识善和恶”。[2]
  (二)认识论:感觉经验论。
  卢梭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3]卢梭认为经验先于教育,而教育也是从训练感官开始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卢梭描述儿童在12岁以前),都不要学习,不要认识和接触书本,尽量进行感官教育,而不是理性教育。“孩子们最初的感觉存粹是感性的,他们能感觉出来的只是快乐和痛苦”。[4]就好比当婴儿啼哭时,可能是在“喊”饿;当婴儿微笑时,可能代表着需要得到了满足,很惬意。卢梭所使用的“自然后果法”,也是通过对感官进行教育,来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把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都看作是自己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5]这种天性需要通过感官的教育进行开发。从这些细微的观察可以得知,感觉经验论构成了卢梭进行感觉教育的主要依据。
  (三)本体论: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代表性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的思想对卢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自然主义者普遍认为自然是一切存在的总和,可以用科学方法去认识和把握自然,从自然本身去了解世间万物。到了17、18世纪,自然主义飞速发展,以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者,使自然主义思想成为西方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举足轻重的重大教育思想。特别是卢梭,充分肯定大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他认为,“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6]“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7]因此,卢梭认为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下,教育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既是对教育的尊重,又是对儿童的尊重。
  二、卢梭式的教育方法
  “要使人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8]合适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一)实行自然教育。
  1.年龄分段进行教育。自然教育可以理解为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遵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儿童是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出发,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出发,在自己与事物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取知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保存自我的,这些都是依靠儿童的天性得以实现的。真正的教育只不过是儿童原始本性的发展”。[9]让儿童按照大自然所喜欢的方式去成长,就好比让花草树木自由生长,这样才能茁壮成长,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减少畸形生物的出现。
  2.使教育回归自然。为了使爱弥儿能够健康成长,卢梭把他带到乡下去教育,希望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闹,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大自然的恬静与舒适中,使爱弥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真,维持天性的真实。他把大自然比作富有教养,知识丰富的最伟大的老师,认为自然会教给儿童非常多的有用的东西,不仅不会伤害到儿童的天性,还会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自然教育的原则有两个:(1)正确看待儿童。儿童首先被称为“人”,其次才被称作“儿童”。卢梭认为,“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0]儿童的天性、人格和性情都值得被尊重。(2)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儿童也不例外。如果成人要代替儿童去思考、判断和选择,这样不仅最愚蠢,更会让儿童变得无知,阻止儿童成长,最终被这个“疼爱他”的社会淘汰。
  (二)实行消极教育。消极教育最基本的精神是保护儿童的天性的自然发展,减少人为的干扰,给儿童提供一个纯净的、快乐的成长环境。卢梭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11]因此对待犯错的儿童,卢梭反复强调:“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12],要让儿童通过体验自然后果所带来的痛楚,吸取教训,重要的不是灌输和权威压制,而是防范社会上的偏见以及不良习俗的影响。必须认识到我们不需要替儿童去做,他们的天性会指导他们去做。
  消极教育是卢梭提出的一种独特的教育艺术,“学会等待,这恰恰彰显了教育者对儿童的最大的热情和最深的关怀”。[13]儿童的成长是渐进的,需要耐心等待才能看到结果。因此,卢梭主张,“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14]这也告诫所有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分争取儿童学习的时间,他们的成长自有规律,我们应当做的是把时间白白浪费掉,尽可能让他们的心闲置下来,珍惜童年的价值。“表面上看,这样做牺牲了一些时间,但最终结果是在长大的时候加倍收回来,甚至还会创造教育的奇跡”。[15]   (三)實行生命教育。卢梭认为,儿童由于其心智的不成熟,其天性是非常脆弱的,社会上的任何一种情绪、制度以及限制,稍不留神就会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因此必须进行生命教育,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律,保护儿童的天性发展。“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应当培养儿童的天性,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用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16]因此,教育应当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减少人为的干扰和阻碍,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舒展。
  如果由教育灌输给儿童的情绪而扼杀了儿童的天性,那么,就不要在费尽力气把儿童教坏了之后,还抱怨他们成为在社会上不受欢迎的人。“人生是很短促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说,不是由于它经历的时间少,而是由于在这很少的时间当中,我们几乎没有功夫去领略它”。[17]儿童的天性决定了他们首先为了生存而活,只有拥有鲜活的生命,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工和生活。因此,生命教育提倡让儿童率性发展、自由成长,教会他们理解生存的意义,保护他们的生命活动,培养生命的意志力,正确对待他们合理的欲念。
  三、评价
  毋庸置疑,卢梭关于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的观点,在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有许多积极的、正面的思想,也有一些不足的、需要不断完善的理念。下面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评析。
  (一)正面评价。
  1.使儿童认识自我,做“新”的儿童,不再是小大人,也不再做年纪轻轻的博士。“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8]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不畏权威、快乐自由、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够实现自我的自然人。对此,卢梭尖锐地批判了封建教育,认为其扭曲的社会制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抹杀了儿童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并且由于教育中到处充斥着奴役和折磨,使得儿童的天性还来不及发挥,便已经夭折。“教育应摆脱社会文化的樊篱而使人率性发展”。[19]只有摆脱封建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育通过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来展开,儿童才能重生为具有“新特点”的儿童。
  2.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的真谛,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在于教给儿童生存的方式;不是使儿童成为智者、道德家,而是成为一个真正享受生活的平凡的、自由的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告诉他‘来呀,去呀,休息呀,做这个,不做那个呀,’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是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20]教育最终教给儿童的,不是千篇大论,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大道理,对于儿童真正有用的,是学会在社会上生活、生存的方法。教育是培养行为举止都文雅的文明人,而不是思想行动上都粗鲁的野蛮者。教育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保证了教育不偏离这一培养轨道,更难能可贵的是,培养出了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负面评价。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卢梭关于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育存粹向“善”倾斜。自然教育的实践有可能导致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失去应有的价值。“学生把老师只看作他在儿童时候遇到的灾难,而老师则把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它卸掉;他们都同样盼望彼此摆脱的时刻早日到来;由于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心诚意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所以,一个是心不在焉,一个是不服从管教”。[21]当然,教育必须倡导“善”,然而在教育中只倡导或者过度倡导“善”,对“恶”绝口不提或有意回避,那么,教育的理想与现实的间隙会变大,儿童所受到的教育便不完善。儿童不能学会辨别是非,遇到困难想也不想就逃避;老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使用欺骗或强迫的诡计来使学生就范,误导学生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教育向“善”倾斜所带来的隐患。
  2.教育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是有条件的——在教师的严密控制下、以其极其隐蔽的方式实现的。可见,即使大力倡导,儿童的天性未必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卢梭这样认为,“如果你放任孩子不管,就是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遭到危险,使他们在眼前受到许多的苦楚;但是,如果你过分关心,一点苦都不让他们受,就会使他们在将来遭到更大的苦难,使他们长得十分娇嫩、多愁善感”。[22]为了不让儿童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一些痛苦,结果反而给他们制造了许多他们本不该遭遇的灾难。老师在儿童还不懂得什么是权威与权利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管制和操控,命令儿童服从他们,请问,这不是超前教育是什么?
  总之,卢梭的教育思想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在阶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争议是不可能的。难能可贵的是,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先进的、伟大的,富于革命性,具有指导作用和珍贵价值,非常值得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们学习与借鉴。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影响力非常巨大,这也是教育家们争先向他学习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2][3][4][5][6][7][10][11][12][14][17][18][20][21][2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83:5.56.97.49.86.7.13.74.109.13.96.286.91.138.33.85。
  [8]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3。
  [9][13][19]刘黎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15.140.112。
  [15]刘黎明,钟昭会.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J].现代教育论丛,2014(5)。
  [16]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
  作者简介:王梓霖,(1990——),女,湖南省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教育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埃”、“氛”二字为例,对《楚辞》中词汇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楚辞》中词汇的词义会随着词汇所具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楚辞》中词汇感情色彩的确定,对于精确定义《楚辞》中词汇的含义,充分理解《楚辞》作品的内涵和感情都非常有益。  关键字:楚辞;埃;氛;感情色彩;词义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王岳川在《艺术本体论》一书中对当代“艺术本体论”所提出的观点:艺术本体论受到生存本体论确立的影响而加以转化,从而集中在人的根本性和内在历史的演化上来讨论。因此,在这里,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放入本体论美学视域下来重新进行分析阐释,旨在说明此阶段在整个艺术本体论美学中的地位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启示。  关键词: 艺术本质;生存本体;本体论美学;文艺复兴;启示  中图分类号:J209.5
期刊
摘要:两千年的古滇,恰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祖国南天,照亮了滇中这片富饶辽阔却被蒙昧和野蛮所笼罩的地域夜空;时光流转,虽然曾经盛极一时的古滇国早已流逝于岁月的长河中,但是今天其所创造的灿烂而又辉煌的青铜文明却依旧震撼人心,贮贝器、铜鼓、扣饰,这些古滇特有的符号如今静静陈列在博物馆中,在那斑驳的铜锈下无不诉说着昔时那属于它们的光耀和辉煌。  关键词:扣饰;动物搏斗;艺术构思;朴素认知;哲学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秦及汉初的刑罚除了完备的主刑体系之外,还有不少辅助性的刑罚。比如说财产刑和流刑,因可以减少肢体伤残,增加政府收入,体现贵族特权而广泛存在。  关键词:秦;汉初;财产刑;赎刑;罚金刑  中图分类号:D9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41-02  财产刑主要是指对犯人进行财产上的处罚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出土简牍中出现的财产刑,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取多种灵活机动的方法,给阅读插上快乐的翅膀,讓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7-01  新课标语文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期刊
摘要:在当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浪潮中,众多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所以,重建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加强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便成为了中国电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开讲啦》的成功制作与播出,无疑为目前的电视节目注入了一泓文化清泉,它不仅迎合了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把握住了受众需求的脉搏,无论从节目的形式或节目内容上,都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重建了中国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人文价值;自主创新;重建
期刊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施行双校区办学。本文针对双校区教学运行过程中,高低年级缺少互动以及对低年级缺乏学业引导这一问题,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从教师管理、校车运行、社团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双校区教育联系几点建议。  关键词:双校区;教育联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15-02  当代高校,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
期刊
摘要:人性从无先天善恶之分,然而不当的后天书写可能会让生命这张白纸走向黑暗。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促使人性走向罪恶的一些因素:权威服从、情境效应、角色认同、责任分散、权力放纵。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总结与反思,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生命;电击实验;监狱实验;善良  中图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34-
期刊
摘要:2008年发生在贵州省的“瓮安事件”震惊全国,这一起恶性群体冲突事件严重危害了公共利益,造成了人员及公共财产的重大损失。“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当地行政部门对自杀女生的不恰当处置造成的家属情绪不满,当地已经存在的恶势力与政府勾结的现象,领导者及行政人员自身行政伦理道德的缺失,领导者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不当。针对这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领导者应该从危机发生前、危机爆发中和事后处理三
期刊
摘要:我们自身的艺术创作,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境,首先我们苦于自己没有创造力和对周遭的事物缺乏感知力,那么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否可以通过对大脑或者机体的训练来实现呢?再者,就是自身脑海中想的东西和自我表达的差距,也就形成了脑海世界与艺术实体之间的巴别塔,能不能通过一种科学的方式来缩小他们之间的转换率呢?  关键词:大脑;媒介;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042;J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