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口欲开”到“能说会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言辞匮乏,啰啰嗦嗦,主次不分;而有些人却文采翩翩,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归根结底就是两者平时词汇的积累,语言应用的差异的缘故。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即人们往往重视“学”的训练,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口头作文是学生具备精良表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要唱好三部曲:
  一、营造氛围——想说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与对事物的好感分不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自由、信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些表扬,少些批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们应打消学生对口头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敢于口头作文的自信心,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每周利用自习课,训练学生把上一周感兴趣的事说给大家听,无论是做过的,还是看见的、听说的,都行,说的内容可长可短。开始有的同学不敢说、不愿说,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嘲笑,我就因势利导,带头说自己身边或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让不敢说的同学复述一遍,说得不好再由其他同学补充。该鼓励的给予鼓励,需指导的给予指导,并根据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口头作文并不难,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口头作文时就有了一定的自信心。
  口头作文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教师交流时声音就小了,头低了,自信跑了。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平等意识,并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挖苦嘲笑他人。同时,还要面向全体,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但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把一次口头作文变成了“向朋友介绍我的家”的交友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会场,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课始先让学生说说想了解好朋友家的哪些情况,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家的情况,接下来再进行全班性的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更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口头作文能力的重要性。
  二、立足课堂——会说
  在解决了学生敢说、想说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就要进一步地训练学生把话说对,说好,说美。
  1.说得对
  指导学生说准多音字、异读字、冷僻字、统读字的字音,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例如:不要把土豆说成“洋番薯”,把萝卜说成“菜头”,把芋艿说成“芋头”,把撕破说成“啪了” 等等。
  2.说得好
  说得好指说话要有条理、层次感;有头有尾、完整性;流畅、动听。
  3.说得美
  说得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做到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这就要训练学生平时的观察力、想象能力;动手动脑、触景生情;情动于衷,发之为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口头作文时用上优美的、传神的词来描述,才会使听者身临其境。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旦“发现”之怎样转化为“言辞”,这就需要教师的有心点拨。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神态的优美。刚刚开始说话训练时,学生有的两眼盯着地板,有的望着天花板,有的全身摇摆,有的甚至背对同学。经过长期的锻炼、纠正,学生的说话姿势自然了,有的还表现了较优美的体态:比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立足于课堂就是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把话说对、说好,不仅敢于说,而且善于说。我有计划性,分阶段实施。比如,一年级只要求学生敢说;二年级要求学生把话说准确、清晰;三年级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有重点、有中心,努力做到生动形象、绘声绘色,把话说好,为高年级综合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分阶段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都是围绕课本进程而做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多方位地进行训练。
  如课文《黄山奇石》,既有具体叙述,又有简略部分,教师先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让学生仿照练说课文中略写的奇石,学生说得生动具体,有声有色,口头作文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引向课外——爱说
  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仅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的课余生活无边无际、丰富多彩。教师们常常能看到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集在一起谈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影视剧里的人物特征,大小活动的成败缘由,家家户户的喜怒哀乐,从家庭琐事至国家大事、国际风云,几乎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说,无其不谈,而且是劲头十足,有时甚至连上课、吃饭的时间也会忘记。我们何不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拓宽口头作文的渠道,创设更多的实践、训练的机会呢?
  同时还可以跟课外阅读结合,同家庭教育相联系,与社会教育相配合……不同的场合都让学生参与到交流中,努力将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出来。
  要培养出具有好口才、善写作的新型人才,就需要我们教师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得当,微观着手,认准了就干,持之以恒,必定会有所收获。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游弋于朗朗的校园,有形而又无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唯有爱,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爱,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一、师爱,指引学生的人生    “无论我身在哪里,我都会牢牢记着每位家长沉甸甸的托付,丝毫不懈怠。”这是我自第一天当老师起发自心底的宣言。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非外语的环境中学习外语,说的时间少,实践机会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开口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教师应做到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境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表达  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口语训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改的今天,情境数学越来越受欢迎,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以“认识圆周长”教学片段,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认识圆周长”片段回放:  学生四人合作,桌上摆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  师:为了保护花草,公园管理员准备沿圆形花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或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也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同时也普遍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泛滥化、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以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培养知识更为重要。美术创造的先导是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创造的灵魂是学生对生活感悟的情感,美术创造的核心是学生对事物丰富的想象。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充分想象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与想象一起成长。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充分想象的动力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学生主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案例:  本次我有幸接受了我校组织的“三组一体”的语文课题研究课《爱如茉莉》的教学任
剪纸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剪纸技法,更需要文化上的传播。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情”与“景”(意象)的完美统一,意与境总是相融无间,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物我同一。作者的情感意蕴融入作品的意象是一个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起了内引的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剪纸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使艺术情感之花得到升华?  一、激情引起兴趣  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了准备。  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后试上时,实验结果大多数所见到的却不是“面包发霉”的现象,面包有发硬的,有不变的,极少数的发霉现象也不太明显。而我同时做的几组实验,也有与学生实验类似的结果。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实验的那几天气温偏低;二是四个袋子比较大,我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陶行知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究的内驱力,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