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性已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此,北京市政府2007年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的要求。旨在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及智力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拥有国际对话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提升首都研究生教育国际性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首批基地建设单位,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建设道路,为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全面提升研究生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运行情况
  1.制度保障到位,基地运行基础良好
  2008年,基地设立初期为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权范围,保证基地的执行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随后,针对基地项目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于2010年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了基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之更切合基地项目在学校执行的实际情况。同时,为规范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资助工作,学校又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资助管理办法》。为更好地促进基地项目的落实,学校还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公派出国研究生学分认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为推进基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支持,更好地实现基地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研究生教学对接。
  2.平台搭建有效,基地建设成效卓著
  在基地项目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方面,2008年~2011年,学校累计派出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87人,在派出研究生的接收院校中,不乏牛津大学、普渡大学、德国波恩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将国内的学习与国外的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培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北京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在国外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日常的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外,很多基地项目派出研究生在外方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和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例如:有的研究生在海外学习期间发表了CSSCI检索论文2篇;有的研究生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1篇、同时ISTP检索论文2篇,另有2篇论文被美国经济学年会收录,并获得了2010年美国管理学大会“最佳会议论文”等。此外,很多研究生在国外联合培养期间还积极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例如,经济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海外学习期间,参加了牛津大学主办的经济学联合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还前往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ITC),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海外学习期间,参加了联合国大学比较区域一体化研究所让莫内研究基地举办的题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其对东亚的启示”以及艾格蒙特研究所“欧洲安全战略”研究基地举办的学术会议等。
  为追踪了解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的执行情况,掌握项目派出研究生回国后的科研情况以及项目在其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写作和就业中起到的影响和作用,2010年和2011年,学校组织召开了两次 “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留学回国人员总结报告会,听取了留学回国人员的成果汇报和意见建议。基地项目派出研究生回国后均向学校提交了学习总结、产生的科研成果以及有关其所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报告等材料。学校将这批资料汇编成文集,该文集基于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料和调研报告,集中展现了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一系列成果,将对正处于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性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3.资助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充满活力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广大研究生中营造崇尚科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学术氛围,学校以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在基地的资金支持下,开展了对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工作。
  据统计,2008年~2011年,学校累计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活动共计122人次。得到基地资助的研究生范围逐年扩大,所参与的学术会议的层次也日益提高。2011年,为进一步扩大研究生参与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鼓励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的资助力度,尤其加大了对参加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并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或其学术论文被大会论文集收录的研究生的资助力度,以切实鼓励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和水平。
  在受到基地项目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的研究生中,有不少参加了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有的研究生还获得了各种奖项,为学校和国家争得了荣誉。例如,社会与人口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第26届世界人口大会,其参会论文:The choice of low fertility level adjustment in China被此次会议授予Poster Awards,是从900篇张贴论文中选出的45篇获奖论文之一,同时,该论文被收录在此次会议的论文集中,该论文集将在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SSN: 0016-6987)上系列发表;2009年、2010年学校法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分别在日本东京、美国举行亚洲杯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上先后两次荣获最佳辩手称号。2010年,在美国召开的高级数据挖掘和应用国际会议(ADMA2010)上,学校信息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快速的单对节点之间相似度计算” 获得该会议2010年度唯一的最佳研究论文奖。   4.配套资金支持有力,基地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在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方面,基地项目设立初期,一方面由于项目奖学金标准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的大学,项目派出研究生学习的专业集中在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不同于理工科和自然科学学科,这些学科申请国外高等院校奖学金的难度较大,项目派出研究生普遍反映过低的资助标准与海外学习期间高昂的日常生活开支差距太大,影响到他们在外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针对这个问题,在研究生院的积极协调下,学校在2009年划拨了23万元人民币作为基地项目的专项配套经费,由此大幅度提高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生活费资助标准,从过去的每个月300元人民币提高到每个月500美元;在随后的两年,学校从“985工程”建设经费中再次分别划拨专项配套资金40万元和60万元人民币,用于进一步提高资助标准,对项目派出人员的生活费资助标准提高至800美元。自2011年开始,学校还对部分优秀的自费留学研究生,提供往返国际旅费的资助。配套资金的投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9年,项目派出人数从2008年的14人增加到19人;2010年,项目派出人数增长到25人;2011年,该人数进一步增长到29人。且国外接收院校的质量和层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学校将继续争取更多的配套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资助标准,力争缓解项目派出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
  存在的问题
  通过总结基地项目的执行工作,挖掘出很多经验,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资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派出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还不够。例如,2010年学校约有70多位研究生收到境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邀请函或录取通知书,它们大多集中在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和物价普遍偏高。由于目前基地项目除了资助其往返机票外,对其生活上的资助还不够,鉴于海外留学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过低的资助额度,大约50多位研究生最后不得不放弃海外留学的机会,使得基地项目的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在资助比例上,用于资助学生赴境外学习的往返机票比例偏高,用于生活补助的比例较低,学生参与基地项目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留学管理上,尚需更多有关部门的参与和协调,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和深化。相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人员在海外留学期间有较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的管理和服务部门而言,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派出人员在海外留学期间的日常管理主要依靠各派出高校和派出人员所在的科研院所给予一定程度的联系和服务,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项目派出人员与所在地我国使领馆之间缺乏联系渠道,易形成安全隐患。
  未来基地建设有效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基地项目的制度建设,提高基地项目的运作效力
  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公派出国留学生的管理办法,制定适合基地建设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发展战略,对项目候选人的选拔、海外管理、回国服务等各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各基地应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探索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项目的前期宣传、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程序、加强派出人员的海外管理、做好后期项目归国人员就业去向、科研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追踪了解工作,各基地也应积极调研出国留学最新信息,关注欧美发达国家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动态和留学政策,使投入的资金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并使该基地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2.深入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对优秀研究生的吸引力
  目前,“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主要是以北京市政府和各在京高校合作共建的形式为主,与国外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平台主要依托各高校既有的国际合作交流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基地国际交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造成各基地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建议基地项目参照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基金委——国内高校——国外高校”的三方合作形式,由北京市教委基地项目主管单位牵头,与各在京基地和国外高等院校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探索以地方政府的教育国际交流带动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扩展项目的平台,为各基地单位拓宽国际交流接触面,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出国深造的选择机会。
  3.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提高基地建设的运行效果
  2010年,针对此前普遍反映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标准偏低的问题,国家留学基金委已于当年9月起,大幅度提高了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基地派出人员的奖学金标准,涨幅达30%~40%。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一直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参照,大幅度提高奖学金资助标准不仅反映了国家有关部门对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高度重视,也是为了适应部分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削减了对留学生教育的预算投入,海外留学成本不断提高等新的形势。
  因此,我们建议在基地未来的建设中,参考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以及基地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为参照,进一步提高对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资助标准,同时对资助结构做一定的调整,适当提高赴海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每月生活费的资助额度,以保证学生在海外求学期间能顺利完成学业,更大程度地发挥基地资助功能,以满足更多研究生出国深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黎军,闫迎春. 论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1 世纪发展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董晓惠.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9).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许秀,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92年离休,2003年、2009年两度被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连续3届担任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离休干部党支部2009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2007年、2009年、2011年3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  加强学习,新时期党的理论宣传员  许秀注意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老
研究生处王文:  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为:完善机制,内涵发展,积极开拓,提升层次。下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拓,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  学科建设以教育部学位授权体系结构调整的改革为指导,稳步发展学术学位二级点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立交叉学科点,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把提升办学层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构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  强化制度的落实,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
摘 要:中国音乐学院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以中国音乐教学改革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学校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优势,建设中国音乐资源数字化体系,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建设经历了长期的资料积累与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开拓和收获进程中。建设成果和经验,在我国音乐艺术资源数字化领域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关键词:中国音乐;特色教育资源库;科研;教学  中国音乐学院作为
摘 要: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强化了全球的互联和相互制衡,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且,因链接革命和人工智能,使得社会行为和规范,包括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结构、社会形态等会发生很多颠覆性变化,会诱发各类范式革命及社会转型或重塑,全球教育也迎来了一个重塑的时代。如何捕捉机遇?如何帮助学生在这样的世界中更好生存?利用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教育改革与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当前我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面临着重大机遇,也存在一定问题,只有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寻找一条适合高校的国际技术转移道路,才能让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下高校国际技术转移的重大机遇  1.产业和产能输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相关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兴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教学系建设与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从教学系“系务会”制度视角剖析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创新发展机制,并对教学系“系务会”制度进行一定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教学系“系务会”制度;创新发展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着整体利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形式和单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地位不断
改革创新(二)
期刊
摘 要:大学文化建设的操作性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如何把相关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办学实践,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大学文化建设应强化主体设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创建文化特色为核心,以构建实践体系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催生标志性成果为手段,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大学发展中的引领功能。  关键词:大学文化主体设计教育质量实践体系  大学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淀与主体设计有机统一的过程    大学文
学院的科研工作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在车辆总体、车辆传动、车辆电子、车辆悬架、新概念车辆、车辆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大功率柴油机总体技术、发动机燃烧与排放、发动机增压、先进加工、微小型制造、数字化制造、工业工程、激光微纳制造、检测与控制、机电系统与装备、交通规划与控制等方向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车辆传动、电动车辆、智能车辆、大功率柴油机、难加工材料加工、激光微纳制造等研究方向上
學校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立校优良传统,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通过开展各类团学活动,积极参与北京市各重大任务服务保障工作和举办各类主题教育等形式,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政治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提高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学校主动引领构建优秀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氛围,依托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积极参与近三年来北京市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