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话作为传播两个文明的语言载体及教师的职业语言,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迫在眉睫。
  国家自实施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以来,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教师聘任上岗、评先晋级、工作考核等工作中都把普通话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把普通话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得到了行之有效的贯彻落实。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教师队伍中年龄阶段上的差距,年轻教师占优势;二是城乡差距,城区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占优势;三是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与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差距,尤其在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教学并不占优势;四是教学管理中的差距,使用普通话的占优势。当然还有监督、考评等机制上的问题,其中“城乡差距”是最为突出的。
  怎样消除这些差距?换句话说,怎样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使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以为以下对策可供参考:
  对策一:在打基础上狠下工夫。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之所以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础差,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差。大多数教师不会说普通话、说不好普通话,每年一度短短几天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说普通话难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重心必须下移,必须向乡镇渗透。因此,建立乡镇普通话培训中心势在必行。以乡镇普通话培训中心为依托,每学期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坚持不懈地对本乡镇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既能方便教师就近参加学习,又能经常不断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对策二:在抓骨干上做文章。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推普”骨干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是促进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用普通话行之有效的措施。2003年至2006年,我市分6批对二级甲等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进行“推普”骨干培训,经测试考核合格后811名教师获得了“市级推普骨干上岗证”,并让他们担任了乡镇“推普”中心的主讲教师,负责本学区、本乡镇、本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实践证明,由于“推普”骨干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本区域教师学、用普通话的工作,并为学校乃至将来全社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对策三:在抓使用上动真格。教师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培养学生会说普通话。针对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取得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后上课不用普通话的现状,我市制定了教师普通话教学年度考核措施,分学期、分年度,由乡镇、县(区)层层对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教师教学档案。考核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获得前两项的人员方可参加聘任上岗、评先晋级和骨干教师选拔,获得后两项的则责令其限期参加培训,否则视为语言表达不合格,取消聘任上岗、评先晋级和骨干教师选拔资格。由于我们把教师使用普通话列入对教师业绩考核的管理之中,教师参加普通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教学在我市已蔚然成风,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攀升。
  对策四:在抓难点上求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的难点在于大龄教师,而相当一部分大龄教师是由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转正的公办教师,他们的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据调查,相当一部分这类教师虽多次参加普通话学习和测试,最长的已经参加了10年,至今仍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等级标准,未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针对这种状况,我市参观国家对公务员普通话达标的等级标准,制定了照顾条件和办法,重点向农村大龄教师倾斜,鼓励他们参加普通话学习,并保证其逐年提高。这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村中小学大龄教师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对策五:在抓重点上找突破。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最大障碍是方言土语。针对各方言区的特点,如何使之进入普通话语音的轨道上来,这是他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全市各方言区的特点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然后再针对各方言区的实际,深入基层,培训指导。我们培训和辅导的原则是:不求理论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只求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广大农村教师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责 编木子)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两点看法。第一,讲解要有启发性。教学过程是任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自主探索、学习并掌握,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给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和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品质。    一、思维的深刻性    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2.尽力让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在“勤”字上下工夫,只有“勤”字当头,其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得心应手,素质教育之花才会处处开放。    一、“勤”学    向别人传道,先自己懂经。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都应该经常
妻子跟着我,真是太委屈了。  我和妻子是20世纪60年代末结的婚,婚后生了3个子女。  那年月,嫁个干部少干活,跟着教师活受罪。我在外地教书,逢到假期也不让回家,不仅要参加组织的学习,还要参加当地生产队的劳动,平时很少有空回家。操持家务,养育儿女,去生产队里挣工分,都成了妻子一个人的事,她承受着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记得是1972年暑假,我奉命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一打三反”学习班。学习班一办就是3个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已大为减少,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时尚”。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拓展学
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推进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何证明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原因有两个,其一,所学的几何定理、定义、公理等记得不准,理解不透,运用不够熟练。其二,没有掌握一定的证题方法。学生若能克服上述两点,做题时应该说没有问题。下面就证明几何题时,如何添加辅助线的思路介绍大家参考。  证明几何题一般需添加辅助线,所以我们在分析思考一道几何题的证明方法时,也就要考虑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的问题(辅助线的类型分为直线型和圆型两种)。我们知道,
接触网硬点的产生会导致电力机车不能稳定取流进而影响机车的安全运行,同时会造成电力机车和弓网的使用寿命缩短,消除接触网硬点的产生对电气化铁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