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论下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核心理论。其中,A是Activating event的缩写,B是Belief system的缩写,C是emotional Consequence的缩写[1]。通常,我们认为情绪结果主要是因为行为事件所引发的,但埃利斯却认为,行为事件A和情绪结果C之间要形成关联,必须看我们的信念系统B是如何认为的。信念系统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其中,非理性信念是导致我们陷入困扰的根本因素。换句话说,即同一个行为事件A,因为个体的认知、感受和解释不同,会产生B1、B2两种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C1、C2。因此,他认为,只要改变我们信念中的非理性信念,就可以促成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
  二、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本文数据是在四川省N市某高校201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16年和2017年两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资料的基础上,探究在同一批学生群体中,专业学习介入前后学生的专业认同仍旧不高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对专业困惑较多。在调查中,有60.32%的学生属于被调剂的学生,49.21%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专业完全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专业学什么,只知道自己属于调剂生,这是“不那么好的专业”,对专业初印象不佳。
  (2)对专业学习认知不足,增加专业不自信感。目前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仍旧存在于高校教学,导致学生有选择性地强化自身知识,专业学习不全面。
  (3)专业实践不够,技巧使用生涩。学校主要是以集中实习为主,从学生大三下学期开始,设置有为期6个月的集中专业实践,学生平时主要是以分散实习为主,需要学生更加主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进行分散实习,有些甚至从未参与过。
  (4)对专业发展不清晰,自我方向模糊。根据调查,有37.5%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包罗万象,适用于所有行业,针对性不强,很多技能即使不通过专业教育也知道,专业学习没有必要。超过55%的学生认为一线社会工作者薪资较低。加之社会上很多人把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直接等同,造成社工身份认同困难,从而增加转行的可能性。
  三、ABC理论下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对策
  纠正学生对专业的初印象,即把調剂专业等同于差专业。受非理性信念影响,学生认为调剂生就会被调剂到“差”专业。社会工作既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职业[2],正确认知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专门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由全体社工专任教师一起参与授课的“社工导学课”,使学生尽快地了解专业是什么。
  纠正学生认为应用型学科就是实践性学科,从而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社会工作包括很多必修课和选修课,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更偏向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后者更多的是对具体实践中的技巧进行讲授。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开设了“社会工作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等课程。
  纠正学生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大而全,即使不通过专业教育都可以从事该行业”的非理性信念。社会工作由于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导致学生既认为自己没有学到“专门”的社工知识,又觉得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过于庞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邀请了来自行业的社工人才讲座,开设了“社工技能课”,有意识地区分“专业”和“非专业”知识掌握要求。
  纠正把社会工作者等同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就是“钱少活多任务杂”的非理性信念。很多学生直接把收入的多少等同于专业好坏的认定标准。固然,收入是评价专业的一个方面,但社会工作根据所选择领域的不同,收入是不同的,如医务社会工作收入相对较好。此外,学生胜任能力也是收入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通过座谈、线上线下互动、专题讲座等形式改善学生偏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朱眉华,文 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60.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括(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
其他文献
摘 要:区域游戏是幼儿教师根据自然环境创设的一种可以激发幼儿游戏自主性的游戏方式。只有在充分调研和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下,才能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提升幼儿的自主性,文章从目标、幼儿、教师等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自主性  一、制订正确的区域游戏活动目标  一般在幼儿园设的区域活动大多是娃娃家、自然角、科学角等。主要是合理利用教室或幼儿园的空间,增设一些自由活动角,幼儿在自由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对提升学生党员素质、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微党课”作为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上的一次探索,提高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党课”;学生党员;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单一、落后  
摘 要:中学语文课堂是掌握语言、提升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而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教学意外,运用教育机智,正确认识,睿智重构,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事件转化成教学中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教学意外;正确认识;睿智重构;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一、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教学意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看到这样的意外现象:有些教师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思维不清晰,对课文解读囫囵吞枣
摘 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文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33-02  一、信息技术开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情感教学以情感模式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文章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有效途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知识目的大于
摘 要:当前语文教学现实性的增强,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性,集中体现在分数教育或应试教育的思想。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和升学率,集中于客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教学中人所共知的现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教学理念;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师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大都停留于
4月21日,南京的气温格外的高,4000名中脉家人齐聚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共同见证2012中脉全国业务峰会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