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通常以教授法为主,学生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生硬的书本知识、一些高深的专业术语,但是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不知如何取舍。遇到了一些难题,也不知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指导。甚至某些同学对伦理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伦理学的学科只是说教,无实用价值。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能把认识的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教学改革  知行合一  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4(c)-0164-03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of Marxist Ethics
  —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NIE Jing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333000  China)
  Abstract: Marxist ethics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morality.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rooms, teachers' teaching to students is usually based on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often "know the hows but not the whys", but they have learned some blunt book knowledge and some advanced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in the classroom. But once in real life, I don't know how to choose. I have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and don't know how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Marxist ethics to explain and guide. Some students even had a feeling of resistance to the study of ethics, thinking that the subject of ethics was just preaching and had no practical value. Therefor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must be reformed so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 “know the hows but not the whys”, but also can internalize the goodness of knowledge in the heart and externalize it in action, so that the moral code can be controlled by others. Turn to self-discipline to achieve the tru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Key Words: Marxist ethics; Teaching reform;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Morality
  “知行合一”這个概念最早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在贵阳文明学院讲学中提出。“知行合一”中的“知”,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识;“行”指的是人的道德行为。因此,知和行的关系,也就是道德的意识和行为的关系。王阳明提出良知无所不能,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这里提到的知就是伦理学范畴里提到的良心,良心是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化为自律过程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心与德性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必须坚守良心,倾听良心的呼声,按良心的要求行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要求从义务本身来理解良心的实质。从实质上看,良心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的反映,是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后,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道德自制力[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发展规律,并以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先进而科学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不同于中国伦理思想传统,亦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传统,它辩证地改造和汲取了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精华,实现了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2]。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通常以教授法为主,学生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生硬的书本知识、一些高深的专业术语,但是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不知如何取舍。遇到了一些难题,也不知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指导。甚至在某些同学对伦理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伦理学的学科只是说教,无实用价值。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能把认识的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   1  丰富教学案例库,改革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马克思伦理学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的一般是一些当下热议的话题,而在今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伦理学的教学案例库有了非常多的新鲜素材。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媒体上一些林林总总的信息,在保证事实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编成一个个教学案例,再结合教材,提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会善恶的取舍[3]。
  比较分析法在讲授中国伦理思想传统和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阶段、派别和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到。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不是某些学者所声称的中国没有伦理学。但与古希腊罗马传统相比有许多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没有出现像《尼各马可伦理学》那样的专门著作。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分散在各个时代思想家的文章集子中,与政治、法律、哲学、教育、文艺等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科意义上的伦理学著作,是直到近代学习西方、创办新式学堂之后才出现的。刘师培的《伦理教科书》、谢蒙的《伦理学精义》以及蔡元培翻译的《伦理学原理》代表了中国伦理思想科学化的近代努力成果。
  分组讨论法在讲授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这一部分会经常用到。当代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使得道德价值的选择以及道德评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多样的价值取向中选择正确而高尚的道德价值,如何正确认识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责任、目的与手段以及道德评价中的动机与效果等问题,成为道德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笔者在上网课期间,抛出话题“针对最近微博热议的女护士剃光头支援武汉事件,结合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谈谈你的认识”。同学们的参与度比较高,有些同学的回答对笔者的教学改革亦有所启发。
  2  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有优良的叙事经验,历史故事、英雄传记或者神话传说成为基本的叙事题材,口耳相传是主要的叙事方式。但传统叙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助文字、声音和图像等表现形式的道德传播,以小说、影视和专题片等为表现载体,使道德教育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感,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显示出更大的教育优势,更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效果[4]。
  在试卷的出题上,笔者不仅在大题上增加了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而且在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上,也减少了一些对识记知识的考核,提升了对理解和运用等相关知识的考核。
  3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如《伦理学》实践课程是景德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实践课程在学期第18周进行,内容主要结合《伦理学》有关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要求,体现师范类专业特点,更好地把伦理学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他们的求知能力,从而适应学生未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实践周主要围绕以下两项活动展开。
  (1)选择《毛泽东选集》中的《为人民服务》,结合伦理学所学开展读书讨论会。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并在课堂上和同学共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到集体与个人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直以来,集体和个人利益都是一对矛盾体,它们出现的矛盾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情况是因为集体或个人的不应当或不正当要求或利益。或者由于集体的追求和管理出现问题而导致集体利益与个人的正当利益发生矛盾,或者由于个人的不当欲求导致不正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不应当或不正当的一方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出限制和调整。这种情况实际上不属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调整的范围。另一类情况是均属正当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条件下形成了不能两全的悲剧性冲突,比如自然灾难的降临、外敌的入侵,使集体和集体利益受到巨大挑战和严重威胁,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类情况之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集体和集体利益优先。
  按照评分规则进行3轮的分组实训,3轮的打分,最后取平均值作为他们报告会的期末成绩。报告会参与度达到了73.5%,全班仅有12名同学没有发言,整体气氛讨论热烈,基本上达到了实践的目的。
  (2)选择就第十章第三节“道德传播与当代道德教育”撰写试讲教案并开展试讲。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试讲比赛。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试讲的技巧,从而在试讲比赛中能掌握具体章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可以思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主要载体、特点、方式,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一形式,不断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同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道德传播也承载了更多的道德教育功能。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研究道德传播的教育功能、伦理责任和社会管理,对于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也有重要意义[5]。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道德泯灭的人和事,这是人们现在和将来都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更加了解到教育功能的作用和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有利于为人们发挥道德传播教育积极功能提供一定的指导。而该节的教学难点在于道德传播者如何理解道德责任具体要求和实践。这是由于在道德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自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方面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需要做出许多准确判断。
  实践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试讲的初步技巧,从而在试讲比赛中能掌握具体章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思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能在体验试讲过程中,明确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该学会如何驾驭教材,并且学会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在每组代表同学试讲后,由笔者点评后,按照评分规则进行打分,参与度达到了70%,全班仅有15名同学没有发言,整体气氛轻松活泼,基本上达到了实践目的。
  4  知行合一,感知价值
  把日常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将思想理论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如可以进行一定课堂教育后,组织带领学生围绕课堂教育的主题开展一些社会调研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更好地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深化课堂教育成果。目前,笔者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6]。该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结合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科建设的積极推动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审视的具体和深入,并且相应地促进作为应用伦理学重要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的产生。而这无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2)丰富和扩展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道德思考,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必须要有社会生活。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教育,不仅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而且这一教育活动还决定着整个社会集体的精神面貌。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伦理学的审视。而伦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之应然的学问,也包含对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追问。
  (3)升华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道德蕴意。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以伦理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极大地丰富这一内容,提升这一理论的道德意蕴。
  参考文献
  [1] 肖霞.道德健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 胡义清.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的社会功能思想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3] 胡朝阳.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 宋敏.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5] 王迎迎.道德意愿及其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7.
  [6] 王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我国企业在管理上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环境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该文以此为主题,分析了新时期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问题。在对企业管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新时期企业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新时期下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新时期现代企业管理对策。希望对增强现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化产业的改造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生产的重要方面,在社会各个生产行业领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我国的电力行业,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在当前越来越受到行业发展的重视,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传统的电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新时代下,电网设备的技术水平对于电力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推动我国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共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使公共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大力推动公共管理改革和创新,是公共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但有些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人员对大数据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基层卫生院的建设得以稳步发展,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也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被引入卫生院各个科室,提高了诊疗的准确率,医疗设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卫生院自身竞争力。确保医疗设备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对设备的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促进卫生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疗设备 管理 定位 适
期刊
摘 要:随着印刷行业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发展的加快,就国内市场而言,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行业严峻的挑战,更需要提升企业员工色彩管理的意识,针对印前数据匹配程度、印刷生产、印后加工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必要的色彩管理。该文重点对显示设备、印前设计软件和数字印刷等常用设备进行色彩管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全流程监控让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色彩的准确传递。  关键词:中小型 企业色彩管理 方案 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为社会、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破坏。该文主要分析了化工行业的工作特点和安全生产现状,具体阐述了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化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管理措施,更好地推进化工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 管理措施 污染  中图分类号:X3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技术转移备受重视。高效地将优质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产业水平,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厚的创新底蕴,但由于其正处在产业调整的阵痛期,各项经济指标还有待突破。为提升天津市技术转移工作效能,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打通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通路,该文通过对英国技术转移的资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化融合创新已成为我国提升科技创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文化新业态的重要发展路径。该文对科技文化融合的内涵做了梳理界定,调研分析了近年来山东省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发展现状,明确了该省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突破。该文提出山东省关于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不对称、发展不均衡、保障不完善和体系不全面等,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科技 文化 融合创
期刊
摘 要:说课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或同行讲授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说课是重要教学研究和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方式,教师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该文以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经典代表阿司匹林的说课设计为例,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7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为探求新型的药理学教学
期刊
摘 要:2020年第17期《求实》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此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精神力量,营造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