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考查探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在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音乐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门学科,也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二是学校教育中特长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家长和学校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尽管如此,小学音乐教学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受重视程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考查或考试方面。小学音乐教学考查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是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规定,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谱、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而有些学校仅仅以考唱歌为考查对象,这样的考查方法很难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音乐学习的真实情况,也就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有重视音乐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努力寻求正确科学的考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科学细致的考查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
  科学细致的考查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考查前,可以先将所教的音乐教材系统地回顾一下,把音乐知识,视唱、节奏、欣赏、歌唱进行归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找出各类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列为考查范围,然后制定考查的方法。通过全面的考查,并对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在唱谱时怕苦、怕难,很不情愿多加练习,当对这些学生单独考查时,他们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要么唱谱速度慢,要么对附点音符及切分音击拍不准确。这些问题不容易在平时的教学被发现,而是在集体练习或歌声的掩盖下蒙混过去。
  发现了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考查中出现的问题:
  (一)诱导法。
  学生只有克服了怕苦、怕难的心理障碍才能有兴趣,有毅力学下去,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唱谱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乐谱是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那么唱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迈向音乐之宫的阶梯,是进一步学习、深刻理解、亲身体验音乐之美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认真练习,唱出准确美妙的歌曲。
  (二)分解法。
  许多复杂的音乐节奏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在教学中不妨把复杂的音乐节奏进行分解,变成学生熟悉的、简单的节奏,待学生清楚明了在用各种方法进行组合,这样学生就会对该节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通过变化多端的练习,让他们在对比中去认识,在练习中去获得。
  二、把考查与系统复习相结合,全面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考查可以使学生巩固、积累、完善自己的音乐知识,将每一阶段的音乐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小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要想在一星期的两节音乐课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考查和系统复习相结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考查方法:
  (一)书面考查。
  书面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听音填空,画小节线,书写各种节奏和附点,创作旋律等,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所学音乐知识。考查前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所要考查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目的一是给学生增加一点压力,使他们重视音乐知识的学习;二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再加以复习,使记忆更加深刻。这类考查难度较大,适合在小学高年级中,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的结构、节奏的组合,又可以克服学生只会唱不会写的毛病,可谓一举两得。
  (二)旋律创作考查。
  旋律创作考查是一项集音、节奏为一体的综合性练习考查,这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平时所学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笔写出像样的旋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学生脑海中有着优美的旋律,但无法辨别符杆的上下左右位置,或者不会书写正确的节奏和休止符,或者对旋律中的音高排列掌握不好,即使再优美的旋律也无法表达出来,就是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某些地方出现了错误,而使旋律大打折扣。
  三、通过考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音乐知识的考查不单单停留在对音、节奏的把握上,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使得音乐课逐渐由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向审美型模式发展。通过考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考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表现情感的教学,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特定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的表现,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尽可能多的、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分析中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进而生发出审美的情趣。在音乐考查时,教师应强调学生始终将美贯穿在音乐作品表现之中。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此时,教师应在作品的音乐背景上下工夫,着重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抒情儿童歌曲,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广泛流传。在考查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词、曲进行反复体会,然后诱导学生想象一幅优美的大自然水彩画,使学生体味到歌曲中的美,并由衷地生发出一种赞叹。这样学生就会情绪饱满、激昂,歌曲唱出来就富有感情。
  考查不是为了考查而考查,它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考查进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便将来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努力寻求正确科学的考查方法,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观念的实施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尤为重要。教师不应极力往学生的脑子里硬塞既定知识,而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积极快乐地主动参与学习,以此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尝试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情境感染,点燃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指导自学,为学生激情自燃创造条件。  关键词:兴趣火种 质疑引捻 情境促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奠定基础。  计算机信息课在课程安排中明显属于“副科”,经常要为主课让路,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一、 保证学生充分的上
摘 要:时下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根据这一现象,我就如何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欢迎的课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感兴趣 体验成功 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把体育课上成受学生欢迎的课。那么,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受学生的欢迎呢?  一、“导入”要导的精彩,让学生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能促进21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经验,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拓展延伸培养敏锐的思维、善教善放、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外相结合、及时评价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学习动机 拓展延伸 善教善放
摘 要:当今,无疑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综合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时下农村初中师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有效提升农村师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师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增加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尽快提高现任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规范管理学生的实践学习、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一、二年级要教给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
摘 要: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要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识字教学变成快乐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识字 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提高识字教学能力,不仅能为学生以后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实践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一门重要课程。上好这门
历史是一门学科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历史学习中有很多事件,需要学生清晰地记忆年代、名称、原因、意义和影响,这就使得历史课堂上好多趣味被这惨重的记忆压力湮没的无影无踪,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极度地下降。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来改变这种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课堂便成了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多媒体教学的形象化、真实化和具体化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兴趣盎然,更
众所周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却是很多教师普遍漠视的。绝大多数教师在备课中所关注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