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生产桑黄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单因子摇瓶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药用真菌桑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g/L):蔗糖50、玉米浆3.0、KH2PO410.0、MgSO41.0、CaCl23.0、VB1200μg/L。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0~168h,桑黄发酵pH、总糖、还原糖、胞外多糖、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pH变化不明显,总糖含量先降后升,生物量先增后趋于稳定,于120h达最大值11.012 g/L,胞外多糖在144h达最大2.594 g/L,生产强度为0.018 g/(L.h)。经7 L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桑黄代谢与摇瓶存在一定差异,胞外多糖的合成速度更快,于120 h达最大值3.283 g/L,生产强度为0.027 g/(L.h),与摇瓶相比分别提高了26.5%和50%。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评估了发酵泡沫抑制剂对提高发酵罐装量,抑制发酵过程过多的泡沫,提高CO2回收量的效果,跟踪评价其对酵母、发酵液理化指标、口感及对成品酒泡持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使用发
选取河北崇礼、青海马牙、云南白皮豆、云南透心绿4种高产优质蚕豆品种,对其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蚕豆淀粉颗粒呈(椭)圆或不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在12~32μm,24
将合成的红薯淀粉磷酸酯与魔芋粉及复合磷酸盐复配,以不同比例加入红薯淀粉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生产无矾粉丝。结果表明:当红薯淀粉磷酸酯的加入量为6%;m(魔芋粉)∶m(复合磷酸
对3株2-苯乙醇转化菌株的产物耐受性进行了比较,确定了1株产物耐受性较强的菌株,经过自然分离纯化和紫外诱变,筛选获得1株转化合成2-苯乙醇浓度有显著提高的菌株BD-25—39,转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