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英语语言对汉语语言的影响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汉语词汇深受英语影响,大量来自英语的缩略词等增添到汉语的词汇体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语言的强势渗透下,应该以语文教育为重要手段,让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群体对东西方语言的词义、使用语境都有清楚的认知。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语言 汉语语言
  引言
  当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交流符号的共享也有利于推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为此,我国加大了英语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传播和使用力度,因此,英语对我国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传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语言交流的特点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已或多或少地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空间的频繁切换和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人们的信息交流已不可能依赖于单一媒体,只有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平台和媒介,才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目前的新媒体,完全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其上承载的信息无所不包,具有海量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一批简明形象且语义单一的语言符号便应运而生,如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指“信息技术”)等。[1]它们便于不同文化圈,如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些由新媒体平台催生的新兴词语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交流效率,扩大了互相沟通的范围。
  二、英语语言向汉语语言的渗透
  (一)汉语词汇受到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语言对语言的影响中,词汇受到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在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英语词汇的使用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成为时下流行的语言趋势之一。下面按照汉语词汇受到英语词汇影响的关键线索来追踪这种渗透的表现:
  首先,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前信息交流与传播快捷化的需求,缩略词汇在新媒体语境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这里仅对其中三类常用的缩略语作简单解析。第一类缩略词汇采用单词缩略法形成,往往以英语词组中每一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它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比如“PK”一词,它是“player killing”的缩写,这一词汇源于网络游戏,是指游戏之中玩家之间的相互较量,在游戏中以一方生命的终结作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对抗,如今该词更多地被用于指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所进行的比拼。类似的还有CPI(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指“居民消费指数”)等等。[2]第二类缩略词汇采用句子首字母缩略法,往往以英语短句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的大写形式组合而成,最常用的有CU(See you的缩略语,指“再见”)等等。另外还有一类缩写词汇则采用单词与数字组合的方式,将英语词汇简写成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比如,f2f(face to face缩略语,指“面对面”)等等。[3]如此,复杂冗长的英语词组便成了一个个短小精悍的专有名词,不仅形式简单,提高了人们的交流效率,而且意义明确,有利于精准传播,不易产生误解。
  其次,还有一类新词汇不是产生于快速交流的需要,而完全是在新媒体语境里时尚文化的情境化产物。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态,使他们对新词充满着好感,在日常交往和表达中更愿意使用鲜活、生动、新奇的词汇,而陈旧、古板的词汇往往不受青年人青睐,甚至不少大学生把创造新词视为一种时尚。目前青少年外语水平大幅提升,更倾向于用英语来表达相应的意思,因此,大量英语外来词汇直接应用于汉语语言中。比如,现在网络上年轻人常常使用的口语表达“很in”,这里的“in”便来自“in fashion”,表示“时尚、新潮”的意思;与之相对的词汇有“你out了”,在这里,“out”就表示“过时、应该被淘汰”之意。如今这些在新媒体语境中快速成长起来的英语用语已经被网民大范围地应用了,并且通过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的推动作用,正逐渐融入汉语词汇向现实生活蔓延。
  (二)汉语语法受到影响
  除了有大量来自英语的缩略词等增添到汉语的词汇体系中来,近年来,英语的语法形态也被直接借用。众所周知,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系,英语则不同,形态是其语法意义表达的重要方式。比如,在英语中,“-ing”常常用于动词词尾,其实它并非词缀,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在语法范畴内表示进行时态。如今 “-ing”常被放在汉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词尾,同样表示某事正在进行当中,某种状态正在持续当中。在新媒体语境下,大部分年轻人网上聊天会选用诸如“上班ing”、“开心ing”之类的词语来进行日常表达,而不会说“我正在上班”,“我现在很开心”,一方面,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快捷沟通,另一方面,这种俏皮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的融洽氛围。
  三、英语渗透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英语渗透对我国语言文化的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汉语词库中有大量的外来语汇,其中英语的影响作用可谓至关重要。为了丰富汉语语言体系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鲜活性,只要词汇是反映积极、健康的社会现象和生活态度,都应该纳入我国的汉语语言体系中来。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部分看似不合理的新词汇,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会逐渐被认同和接受,而最终发展成为主流词汇。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英语语言不断向汉语语言渗透,汉语的使用语境和英语的使用语境中相似成分也就随之增加,中西文化日渐交融。
  (二)英语渗透对我国语言文化的消极影响
  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英语渗透对我国的汉语语言体系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不利于汉语语言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此,一方面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容纳的心态,不能封闭自守;另一方面应该走一条全球本土化之路,为了使本国的民族文化获得鲜明的身份认同,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保持自身文化的本土性,并同时寻找机会来发展自己,产生展现本民族特色的新语言和新文化。青少年学生正是处在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育是一门以汉语语言学习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路上应该自觉担负起向学生传播我国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让学生在对我国经典的文学名篇典籍的阅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相似主题上可以引入西方名篇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明白在不同思想观念的关照下,“东西方文学在观念和表述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虽然同一事物在表达思想上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方面各具特色,呈现出不一样的体现”。[4]进而使学生们对书面语言、口头用语和在新媒体语境中生成的网络语言有明确的区分,了解这三者的具体应用场合及在使用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主题。
  结语
  对于类似英语等外来词语大量涌入的现象,对此既应该看到它有利于全球化交流,又要看到背后暗含的深层隐忧,即它对整个汉语文化的冲击。只有清醒地认识英语语言的利弊及其给汉语语言带来的影响,才能使中华民族的语言系统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不至于丧失民族特色,从而有效实现汉语语言从文字变革到观念变革。
  参考文献
  [1]杨鸿.网络英语用语的构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30.
  [2]刘秀芬.信息时代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相互渗透[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8):73.
  [3]齐晓燕.英语词汇与汉语语言的融合与规范[J].河南社会科学, 2006(05):14.
  [4]张冰.试论文化差异与文学语言表述上的区别[J].语文建设, 2014(17):25.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324004101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2013CJY021)】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学进度掌控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善于调控课堂的进度掌控,和学生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普及,在常态课堂上已经随处可见大屏幕上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这些无疑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然而在与一
撑开雨天的伞一个男孩挨了过来,小心地问:“袁老师,你要出差几天?”“一天。”“什么时候回来?”“下午就回来了!”我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他一下子高兴地叫起来:“那明天又可以上
目的新引进美国BISCO公司Tescera间接树脂修复系统:一种在有水的情况下,并结合压力、光、热进行操作的新的间接树脂充填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对15例牙体缺损病人采用Tescer
一次名师之路培训听取了韩兴娥老师的讲座——让海量阅读伴随孩子成长。听着她讲述自己的教学模式、喜人的教育教学成果,我内心澎湃,暗下决心,要向名师学习。随后我又参加了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受传统语文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传授远远高于口语技能的传授。因此,小学生的口述水平相对不足。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提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药阿替卡因(碧兰麻)用于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麻醉的患牙156颗,随机分成碧兰麻组92颗,利多卡因组64颗,分别行唇颊侧粘膜下浸润麻醉后进行开髓
新课标已在我省实施很多年,但是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进,制约我省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师资配备严重缺乏,乡镇中学一般只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而且学历层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不仅给读者和听者以启迪,而且会起到讲解达不到的作用——感受真情、培养语感。成功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