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角度来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阅读教学水平低下。文章试着以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为例,从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的角度着重分析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探究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阅读;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教师网络研修主题拓展延伸——上林县初中语文工作坊生态阅读课堂实践研究 ”(2018C645)论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践行者,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偏向于教授文本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诸多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措施,探究生态阅读教学的良好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模式没有太大的改变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1]。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学习,没有自主性,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致,不知道阅读的目的,更谈不上自主质疑与探究。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教师要拓宽视野,挖掘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感受生活,丰富情感。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讲授书本知识,使语文阅读拘泥于文本教学中,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使得学生对社会生活内容的感知很少,缺乏对生活的认知与判断,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很好地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应当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构建趣味式、体悟式、表演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有效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文本知识进行重组延伸,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领域;趣味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知识要素,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表演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材内容表演出来。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情境的实效性,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件,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弥补学生对语文内容认知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2]。
  例如,在教学小说《变色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变色龙的特性,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色龙的特点。然后结合教学实际,编写课本剧,鼓励学生去演绎剧本中的角色,加深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理解,从而对小说再次拓展与延伸,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悟。
  (二)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应当走出陈旧的课堂阅读教学,善于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社会生活感知有效地引入课堂阅读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拓展阅读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爱好。比如,在教学小说《孔乙己》时,笔者提示讲解了一些与小说相关的课外知识及当下比较新鲜的社会生活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分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以疑促学,运用学生熟悉、关注的话题有效地引出新课知识内容。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孔乙己》之后,先鼓励学生思考与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总结社会生活事件与小说情节内容的相似与差异,让学生从小说文本走进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阅读不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励学生参与阅读,彰显个性,教师应当设计多维度的问题,提供学生认知的源泉,引导学生选择需求的知识,自主参与阅读,让学生循着各自的学习方向,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走进生活。
  在《最后一课》小说阅读时,笔者以“可怜的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人是“可怜的人”?问题一经抛出,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小弗朗士是“可怜的人”,平时不认真学习,连分词都不会,现在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郝叟老头儿、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等是“可怜的人”,今天他们坐在这里,仅仅为了纪念最后一堂法语课;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民是“可怜的人”,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不许教法语了;最后进一步理解整个的法兰西人民都是“可怜的人”,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家陷入空前的危机,小说就是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这时,教师辅以小说阅读相关的文体知识,并加以点拨,这样,学生对小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发散了思维,并张扬了阅读个性[3]。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针对目标进行质疑,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来释疑。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文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重在积累,积累是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语文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收集课内外语文知识,养成勤于摘抄、勤于做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但做阅读笔记有一定的难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记录开始,例如写心得,写批注,写评价,写读后感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的习惯。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生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弊端的良好对策。
  【参考文献】
  [1]邱彩虹.基于语文教学视角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0):33-36.
  [2]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8):103-106.
  [3]杜亚丽.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3(01):15-17.
其他文献
2006年11月23日~25日,北京市举行了第二届中小学德育观摩交流活动。  从2005年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建立起每年一次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观摩周制度,用相对集中的时间,以展示、报告、研讨等方式,调动全市各区县和学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德育工作的落实。这是首都教育系统从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加强
【摘要】无锡市教科院组织全体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研讨、审视互联网技术下“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和音乐学科特性,开发了“诗歌与音乐”专题课程,挖掘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补充了教材内容,探索了新的文化育人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从碎片化走向统整化,更让师生在传情的歌声和优美的律动中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本文对“诗歌与音乐”专题课程的内容开发进行了理性分析,同时聚焦“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课堂引导方式。互动交流不仅能使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得到增进,还能使他们的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让英语课堂充满无限活力。互动式教学之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深受欢迎,关键在于它的特性符合小學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能够释放他们的天性,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课堂活力;教学策略  课堂中的互动是必然存在的,而互动式教学是对课
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又回到了原来熟悉的学校,从事着熟悉的工作。但是在我内心深处,仍然充满着对蓝天绿树、柔风清气的延庆的向往与怀念,对热情友善、纯朴真挚的大柏老中学师生的留恋和感动。  随着春天的到来,我与学生更加熟悉了。一天,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拿着一把刚挖到的野菜问我:“崔老师,您吃野菜吗?”“没吃过,想尝尝。”我对这种纯天然的绿色植物产生了兴趣。第二天,恰好是我回丰台的日子。刚下早自习,一个
编者按: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职业,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有人说教育是科学,有人说教育是艺术。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校长杨英认为,人们对教育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始终贯穿于教育过程中的,应该是“仁爱”。正所谓“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了这种仁爱之心,教育工作者才能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为手足;才能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才能真正把教育事业当作人
编者按:作为成立最早的一批职业高中之一,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亲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起、兴盛、低谷直至今日的重新崛起。虽然也有过彷徨、艰难与曲折,但这所学校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快速发展与整体提升。25年间,电气工程学校从一所“底薄、地小、名不见经传”的职普融合校成长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建设了国内一流的实训基地,并成为北京市4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除中专校以外)惟一一所
创建于1982年的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就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背依着著名科研院所,目睹着欢腾的“中国硅谷”。独特的地理坐标,赋予了中关村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激发了它特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不过,如今在首都教育界声名鹊起的中关村中学,几年前在名校如林的海淀区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学校真正崛起,是近几年的事儿!  2000年,富有思想、作风稳健的邢筱萍开始执掌中关村中学的帅印。“创造适合学
教育需要爱,这是个不老的话题。众多的对爱的阐释与诉求,使爱成了人们最为熟悉的范畴之一,但熟悉相伴随的往往却是深入思考的缺失。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当中,爱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直观的希冀与追求,缺乏深层、全面的理性思考。由此,爱是什么,就有了更进一步探求的必要与需求。   爱是一种奉献。对于为人师者,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爱是“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的坚守。爱之奉献,成了为人师者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城近郊区和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面积470.6平方公里,适龄学生近14万人,另还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面对如此众多的中小学生,在课堂内外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朝阳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朝阳区根据区域实际,陆续建设了3个地区学校教育辅助中心(以下简称“地区教辅中心”),分别是垂杨柳教辅中心、酒仙桥教辅中心、幸福村教辅中心,并将最终形成以朝阳区青少年
专家办学 名师执教    七色花教育培训学校的前身是北京市化学奥校,2004年开始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扩大了培训范围。  校长黄儒兰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50多年,曾任北京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化学教育》刊物常务编委,曾被评为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学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