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p1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学生最大的缺陷是书读的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不仅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育人为本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在投身祖国建设的工作中随时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广泛的阅读依然是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快速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指导,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 语文;阅读指导;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58-01
  一、加强中学生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指导工作对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由知识积累型向动手动脑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学生减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为学生展开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新课改开始,各级教育部门的减负令夹杂着严厉的制裁措施开始实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带着沉重的思索大声疾呼,全国上下的掀起了一场关于为孩子减负的暴风雨。在这场暴风雨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
  2.图书馆建设日益加强。中学图书馆越来越多,藏书越来越丰富。图书馆工作人员也逐渐正规化和专业化,为加强学生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备类人才的基本需求,重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
  二、指导中学生阅读的具体做法
  (一)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要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任务,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课本上所选的课文,是经典,是精品中的精品,但数量太少。应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可以根据课内所学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沟通课内课外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知识量和思想境界。
  (三)语文课上重视方法指导
  1.初中阶段应主要教给学生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博览,就是在看一本书之前,首先阅读它的序言、引论、目录、结束语以及它的梗概,以求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博览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可采用默读法、扫描法、跳读法、竖读法,只抓重要信息,忽略一般的叙述、说明。精读,就是在了解全书、掌握概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阅读,随时摘抄、标志、批注,在阅读中随时将文中精彩的句子、片段以及词汇摘抄下业,尤其不可放过名言警句和创造性的语言,还要学会概括提炼书中的内容,做好读书笔记。
  2.整体感知,把握思路。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对于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用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根据文章特征和文体特征,顺“藤”摘“瓜”,抓住中心,欣赏优美语句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语体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4.在有声朗读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的能力。
  三、不同年级要采取不同的语文阅读方法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出,初一年级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的方法,指导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侧重学生语文阅读感受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层面上下功夫。初二年级侧重指导学生探求性的速讀方法,指导学生编提纲、作批注、写好读书随感,做好简要评点,侧重学生阅读体悟的指导。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
  四、教会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学校图书馆里藏书丰富,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可能全部读完。学生的阅读要在语文教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哲理性、思想性强的图书,能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图书和古今名著,引导他们健康的阅读趣味。还可以开展网上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校园网已经开通,网上资料丰富多彩 教师要选择有意义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阅读教学老师就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增加阅历,丰富知识,为学习语文阅读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推广。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应用“活”等特征被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多认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就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期刊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受到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限制,及农村父母对于子女教育漠视的限制,及社会因素对学生本身影响的因素等等,本人因在农村教学,根据个人经验,分析总结出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 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O572.24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56-01  成功的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概述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完全可及、不可及、部分可及以及间接可及,但这几种观点均无法完全反映二语习得
自从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后,福建的经济发展态势迅猛,而作为龙头城市的厦门更是日新月异.文章主要从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着手,结合高校日语人才就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与信息化科技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事业有效结合,从而推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目前多数小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微课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微课在数学教学有没有发挥出教学优势。因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