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教法学法衔接探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高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差异分析
  1.教法的差异分析
  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过关教育,选拔功能处于次要地位,所以知识难度不大,考试要求较低,加之内容较少(知识点较高中三年比),教学时数也很充足,教师可以支配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和训练,学生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巩固和强化。只要学生能记住概念、公式,考试就没有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记忆、模仿和重复训练取得好成绩。这样造成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形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做题,轻反思”的不良倾向,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其探索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本没有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当然也可想而知了。
  进入高中实际是进入选拔教育阶段,教学和考试内容大幅度增加,教学要求也明显加深,涉及的知识迁移范围更广,更接近实际生产和生活。面对教育性质和教育功能的转变,教师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手把手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品质的培育、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高中教育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这一重任,这就更决定了高中教师的教法“重知识,更重能力”、“重做题,更重反思”。这较初中教师的教法转变来得迅速,没有过渡,学生思想没有准备,高中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2.学法的差异分析
  初高中教法的差异必然导致学生的学法差异,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要求不严格(忽略严格推理),考试要求不高,因此课堂上教师很容易把知识、题型归纳全面。学生上课时只要注意听讲,掌握常见的题型,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习惯围着教师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自主归纳总结解题的规律和经验,不会自主分析思考,更有甚者很多初中生不能很好地安排学习时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巩固复习和总结,学习依赖性很强。
  进入高中,教育的性质转变为选拔教育,这种选拔不是选拔会考试的学生,而是选拔具有高度学习能力、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因此原来的学法显然不能适应,切实可行的学法是: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勤于钻研、善于归纳、善于反思、善于应用。
  二、对高中数学教法的建议
  面对以上的分析,面对实实在在的差异现实,尽快寻找到弥合初高中教法差异,使初中毕业生尽快并很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的做法,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对于刚接受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1.尊重具体学情,放缓教法过渡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参考当今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特点,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改变策略、方法,在高中第一学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法过渡上,且不可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
  2.摸清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首先,教师要通过进行摸底测试来摸清学生的实际基础,通过调研掌握他们的学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和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具体建议如下。
  (1)疏通学生思想,提高重视衔接意识
  在摸清了具体学情之后,做好思想动员,既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高一数学对学好整个高中数学乃至大学数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畏惧情绪,树立能学好的信心。其次,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做好衔接的知识准备
  初高中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是前后连贯的,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续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螺旋上升的,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学习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比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只要能和初中相关联都要结合起来讲,以减缓坡度,增强学生能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其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定”,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瞪”,即仔细看清教师每一步板演;“手动”,即适当做好笔记;“口竞”,即随时争抢回答教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且会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常查阅有关资料的习惯或向教师、同学请教的习惯,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教师同学,问,也要在一翻思索、尝试之后才进行。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另外,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切不可空洞地谈道理,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
其他文献
提到美术,大家自然会想到“副科”这个概念,因为美术不是考试科目,对于高中生来说,这门功课就是“副科中的副科”,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理解,美术和我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意识、价值观都有诸多联系,甚至是密不可分的关联,怎么能说是“副科”呢?为了纠正对美术课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并从美术课中获得更多精神营养。  一、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播种美术之花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选取的素材多是我们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现实及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更加地亲近文本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高度体现,其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构
笔者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概括起来讲就是坚持以“动”为抓手、以“活”为措施、以“好”为目标,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总体目的。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为了真正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作者通过参考近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多为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一种多向交叉而又错综复杂的网络,而联系其中各要素的就是“提问”。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提高课堂实效呢?  一、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学实践表明,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一是提问时机的选择应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