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尝试教学让例题教学事半功倍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教学是巩固所学的公式、定理,根据物理条件进行运算过程.例题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讲明讲透,再布置练习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师为完成例题教学而教学,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式接受例题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书上有的,可听可不听,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往往较低.
  如何提高物理例题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学习变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从尝试教学为抓手,寻求改变传统例题教学方式.
  尝试教学的教学宗旨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精神.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尝试,结合学生思维特点,进行例题教学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学生自学例题,同时出示“尝试题”
  要求教师讲授例题和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例题得出启示,解决另一道相拟要求的题目,其效果截然不同,后者具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在全过程中只是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学、合作、成功等过程,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例题:质量为0.25 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 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kg?(g取10 N/kg)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例题,尝试完成如下的题目:
  一个质量为3 kg书包,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N?若另一个重力是35 N的书包,他的质量是多少?(g取10 N/kg,解题格式参照例题)
  学生若听教师解题的全过程,可以不动脑.但要求通过自学后完成后面一道题时,必须要认真看例题,弄明白例题运用哪些公式,已知哪些物理量,求什么物理量,如何求解,解题的格式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问题具有挑战性和知识迁移性,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提问或展示一二个学生答案,及时表扬表现出众的学生,或指出存在问题,学生的印象将更深刻,学习更有动力,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
  2编写尝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体会成功感
  编写尝试题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难度过大,大部分学生解不了,易产生畏难情绪,没法体会成功感;难度过小,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可求解,没有挑战性,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编写尝试题的难度要适中.难度要与例题的难度相同或略微降低.
  刚学完阿基米德原理,接着学习例题:
  有一个重7 N的实心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g取10 N/kg)
  此题文字不多,看似简单,但其实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求学生求出铁球的质量,根据质量求出铁球的体积,浸没时铁球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受到浮力的大小.尝试题的难度要适当降低,分步要求,步步推进,最后完全掌握解题思路.
  如设计尝试题为:有一个重10 N的实心铁球放入水杯中,当他完全浸没并静止在杯底时.
  (1)求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2)浸没时铁球所受到的浮力;
  (3)铁球静止时杯底受到铁球的压力(g取10 N/kg).
  这样的设计,分步要求,问题即思路,将解题的难度降低,但学习要求提升了.
  3适时进行讨论及引导,使问题完全解决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定存在难以理解或存在疑问地方,若不能马上解决,很难进行下一内容的学习,所以,有必要通过适时讨论及引导,使学生存在的问题完全解决.适时进行讨论及引导,是理解教学中难点和重点内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对学习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也是很难一步到位,尤其变形R=U/I的理解,要进行适时的讨论:
  从I=U/R可得R=U/I,从公式可知,电阻R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少,这种说法正确吗?若电压为0时,电阻为0吗?请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理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这也是欧姆定律公式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4回到例题中去,彻底理解例题
  学生在完全解决了尝试题后,表明已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但不能完全不用再看例题.此时,更应回到例题中去,与学生一道总结解题的思路及格式等,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全面.
  如上面所举的例子:有一个重7 N的实心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g取10 N/kg).
  学生完成尝试题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求浮力大小的关键,就是要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G排液.这时的总结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方法.
  例题的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变为尝试式,学生面对例题不再是没味,而是变得有趣,更有挑战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三复习后,高三作文教学仍有很多问题。就学生而言,愈加无话可写,作文内容一次比一次空虚、干涩;学生感到时间更加紧张,不敢也不愿拿出时间进行课外读写积累。针对当下
“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发现这种疑,这就是学生眉宇间显示出的猜测,眼神中流露出的迷惘,表情里跳动着的怀疑.当今的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其中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的习惯和质疑的能力.  1教学案例  笔者在《静电现象》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要验证自然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荷,而且只有两种电荷的事实.教师先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在研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这样描述: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在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这样描述:将一根较窄的长度约30 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绝大部分都伸出来.拨动
对于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中学师生都不陌生,然而对于物理在数学中的应用,一部分年轻教师和高中学生就不太熟悉了.为开阔师生的视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策略、标准及要求,充分认识数理结合、数理融会贯通的重要性.本文现以部分国内外数学竞赛题为例,归类说明如下,供高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1 解平面几何问题  [BP(]【例】如图1所示,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过点A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若AF
随着物理学科课程的全面改革,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物理教材主要以宇宙中出现的物理现象为研究领域,因而,就需要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索.也就是说,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的求胜欲望、好奇心等比较强烈,对新知识、新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而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就需要教好学生做好物
递推法是高中物理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应用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规律寻找和运算.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对物理运动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做出通式.递推法应用的关键是做出递推关系式,以便于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应用中,递推法可以解决多种问题,递推法的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 递推法解决火车启动问题  递推法解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火车启动问题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  例
“灵动”一词在百度词典中有“灵气、显灵”之意.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所谓物理教学的“灵动之美”,就是一种有生气、活力的教学状态,就是要让物理教学与人的发展同步,使物理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所谓“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物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学生在学习电磁振荡的相关知识时,由于思维定势,往往利用有关稳恒电流的知识去理解和解释振荡电路的问题,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和认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图象及斜率的有关知识,去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振荡中各物理量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稳恒电流中的有关知识不能用到电磁振荡中去.  例如: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谈谈笔者的想法和做法.  1培养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是进行探究实验的关键,怎样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或少讲,不要怕学生不会用!游戏机、手机比我们很多实验仪器都复杂,学生是怎么学会用的,都是看着说明书学会用的.笔
物理学史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资源宝库,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考物理始终重视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对其考查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从教育评价的角度认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1 物理学史的内容分析及考查形式  什么是物理学史?物理学史包含哪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答案.笔者根据Wang分析科学史内容的框架,并结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