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经手术治疗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成干预组(54例)和常规组(54例),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预防和相关的护理,常规组:对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 两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规组少;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干预组平均医疗费用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肝胆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肝胆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于深静脉受损使血液流经静脉时速度减慢并凝结,导致静脉腔容积变小,血液回流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疾病[1]。DVT好发于下肢,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是外科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VT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使病情延误并发肺栓塞,严重威胁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加强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以预防DVT的发生和减缓DVT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肝胆外科经手术治疗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8例,将针对原因进行预防护理的54例作为干预组,将进行常规护理的54例作为常规组。干预组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23~76岁,平均(49.4士3.2)岁,十二指肠手术10例,肝脏手术15例,胆手术16例,胰腺手术9例,腹膜手术-4例。常规组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 5~72岁,平均平均(48.9士5.1)岁,十二指肠手术12例,肝脏手术14例,胆手术17例,胰腺手术8例,腹膜手术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常规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肝胆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预防护理以防止血栓形成,具体方式为:手术后使患者下肢稍抬高,约与床面呈300,指导患者踝关节的自主背伸运动、脚趾前后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个动作每次持续5秒,每个动作30次为一组,每天3组,练习时间为术后一星期之内。指导患者家属定时对患者下肢肌肉作向心按摩,加速血液的回流。鼓励患者深呼吸、正确的咳嗽方式、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的回流。配合营养师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防止大便干燥增加腹压,加重静脉血液回流的阻力[2]。术后三天测定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检测结果、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1.3判定指标[3]
  观察患者下肢颜色、肿胀情况、询问疼痛程度,测量下肢周径,根据医师诊断判定深静脉形成。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两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常规组少;干预组住医院费用、时间均优于常规组,见表1。
  表1两组各项情况对比
  3结论
  血浆D二聚体主要是交联纤维分解产物,其含量的变化标志着体内纤溶分子和高凝分子的高低[4],其不能作为DVT的诊断标准,但是能够反映出血浆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而使得DVT的发生得到减少和控制。目前,在临床上导致发生DVT有为: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损伤。然而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由于患者术中体位的固定和麻醉,使得患者周围静脉扩张,术后由于疼痛、切口等原因,患者常卧床休息,导致静脉血液的流速减慢;手术对血管位置的影响、机体缺氧等原因导致静脉血管的损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患者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由于DVT在手术后发病较高,临床应对手术后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以减少其的形成。具体措施如下:①严密观察:患者DVT早期症状不明显,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后的患者及时、定时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肢体情况,发现异常时通知医生:患者自述下肢肿胀感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的颜色、温度并与另一下肢进行对比;如患侧下肢周径比另一下肢周径明显增大时,经医生诊断发生DVT后,应密切注意患者有无胸痛、咳嗽、呼困等症状,以及时发现肺栓塞征兆,争取救治时间,减轻对患者的伤害。②预防护理方法:术后帮助患者正确的抬高患肢,禁止在U窝或小腿局部垫高,防止颈静脉回流[5]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及下肢锻炼;指导正确的饮食,减少血液回流发生的因素。③器械的使用:器械能帮助患者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促进DVT发生的因素。主要器械有:防栓袜、充气泵等。防栓袜可从下至上给予患者下肢一定的压力,帮助血液回流;充气泵能有效的加速血液的流动,防止DVT的形成。④药物的使用:遵医嘱使用抗凝血药物,患肢尽量避免输液及反复穿刺,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以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⑤疼痛: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时间过长常导致患者免疫降低,凝血异常等,加速患者发生DVT,减慢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对手术后的患者应及时了解其疼痛的情况,通过护理干预减轻疼痛对其的影响。⑥饮食:患者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大便秘结导致的排便困难会引起患者腹压增加,从而影响血液的回流,因此,应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根据患者体质定时定量饮水以保持排便通畅。⑦心理护理:手术后由于疼痛和并发DVT,加上患者DTV的知识缺乏,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因此,因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心理疏导,以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速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针对原因进行预防护理,能有效的减少促进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5-4.
  [2]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田.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65-968.
  [3]靳彩霞.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27):5-7.
  [4]黄秋兰,容超贤,黄炯强.预防肝胆外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48):70-71.
  [5]劉海菊,魏丛袖.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49):1801-18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流产后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將86例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随机分组,比较对照组(传统处理)和观察组(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主动避孕率、二次流产率及意外怀孕率。结果:观察组的避孕节育知识评分及主动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意外怀孕率及二次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后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可有效避免意外怀孕及二次流产。  关键词: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腺叶或全切除术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其中甲状腺腺叶或全切除26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240例,将甲状腺腺叶或全切除患者纳入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实施不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状腺次全切除观察组患者与甲状腺全切除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改良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0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综合治疗后眼压控制不良,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即术中运用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前侧切适量放液减压、可松解缝线和主动形成前房的手术方法。结果:30例31眼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周2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术后1月随访观察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28眼;术后1周30眼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国内外报道临床肾结核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肾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医患双方认识的不足,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规范,因而在医院检出的肾结核以晚期较多。为探讨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对22例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肾结核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晚期肾结核;诊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合理的饮食控制+三联疗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Hp根除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Hp根除率为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均比治疗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胃炎方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自拟胃炎方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均有好转,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合并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出血合并心肌梗塞的案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通过不同药物治疗对比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为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急性脑出血并发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上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治疗过程中再出血几率小,
期刊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息、三凹征、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国内又称喘息性肺炎[1]。严重者可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及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及时控制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静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对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中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住院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营养补充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入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并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所制定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以及患者的体制指数(BMI)等
期刊
摘要:急性损伤是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之一,由于闭合性损伤腹壁无开放伤口,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有一定难度,给选择治疗方法带来一定困难。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死亡。现将我院3年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32例的诊断和抢救作一报告如下。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8例,女4例,年龄9~62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挤压伤6例,殴打伤3例。临床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