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西湖今已昔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后,同学会相聚榕城。在纷繁的缝隙间,忽的眼睛一亮。
  西湖记忆,已如磐石稳稳沉淀于心底。我拿着书,在湖边小路边走边背诵的时光已经过去二十年。
  一起逛西湖的人,二十年间,又将何去?
  悄悄的溜去西湖吧,可惜心情已如八月的荷,躲过时光利剑,残留许多伤。低矮处有几块光滑平坦的超级大卵石,其中两块相对而置,偏僻处却又有一块似长条凳双人座,也有孤孤单单孑然独处的低矮小石凳。我坐在一块单人石椅子,对面却空了缺,然而这个空缺偏偏令我黯然的心境掠过一缕期望,对面从天而降缓缓坐下一个思念的人,盯着我默不作声,然后彼此站立、开怀大笑,笑得泪流满面,笑得湖水泛波澜,笑得天翻地覆,邂逅?重逢?生如浮萍,聚散依依。曾经亲密的同窗或师友,病灾的离世的出国的,奔劳如陀螺向上爬的,让时光这堵墙隔离而陌生的,此时都在哪呢?
  夏老师是气韵不凡的女博士,教西方文艺思潮,与她在一起能感受远离尘俗的书卷味。能够与她谈心是一种缘,她不乏对我的熏陶与濡染,可惜,现在的她却隐逸在我的视线之外。
  命运原是自己不能主宰的,不然怎能静默地等待外行人与内行人品头论足,喜欢与不喜欢。
  她心中脆弱的心弦隐匿好久了。一个女人年过三十五而处于深闺,内心的隐忧恰似灿然的黄菊淡褪的色彩,她,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曾经和一位油画家相恋五年,男的“下海”在深圳开画廊。他俩聚少离多,都有一颗脱俗的心,她把男友写的情书搁在书橱中陈列着,好像摆放经典“书籍”。她的男友留着长发看起来有些另类。因分居两地,各自不肯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市而未能走在一起,他俩谁也不让步,或者说让不了步,要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辞职到深圳是难做到的,她的本性就是浪漫而自尊高洁,更要有自己的事业,像母牛那样过着柴米油盐小日子有点难。
  她唯美、执着、脱俗超逸,认为两人应该是情人山坡看斜阳般的诗意,或者站在西湖边看游人碧波里荡舟的宁静,至于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之类,似乎与爱情无关。她本来就想与深圳的男友结婚,结婚后还是劳燕分飞,相对独立,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却不料男的说出让她心凉半截子的话……她惶惑怅惘一阵子,爱情本是命,是生存、是空气与阳光,怎能因分居两地而分开?
  她的心底可是忘不了曾经的“优越感”。身材苗条、容貌姣好、才高八斗、学历研究生……曾经有那么多男人倾慕她,可是,她统统不屑,与深圳男友相恋五年,到分手已经三十出头了。由于单身,单位分不到房子,只得蜗居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住的是学校的“木板屋”,我每次到她宿舍,每次都见她站在门口,她说:听我的脚步声就知道是我。现在,木板屋早已拆除,她就搬到食堂旁边的两层简易宿舍楼,虽然周围皆高楼四起,但不属于单身的她。
  她曾经到省里某刊物当编辑,经她“审视”过关的文章,文辞俱佳,那时的她还是三十几岁,有人给予“馈赠”房子车子票子,可是却不能给予女人所珍爱的一张纸(结婚证),心气高傲的她毅然“拒绝”了。在四十岁那年,她的“乳腺”出了大问题,长了良性肿瘤,一年住院七八次,虽是良性,但难根除,像母鸡腹腔内的蛋蛋,大大小小的一大串……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她说,生病倒好,起码不感到孤独,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病好得差不多了,当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墙壁时,感到跌入生活的无底洞中,有时屋子里安静得连蚊子的叫声都显得“刺耳”。医生说,女人不能忧郁,忧郁就容易乳腺出问题,不生孩子就多生“瘤子”,虽无科学依据,但是,一个女人心理情感淤积太多的缺憾,导致生理的病痛也难免。因为生病,她只得重新回到学校,减轻工作压力。在大学里评职称所需要的论文以及相关的“条件”,她却懒得去创造,因而,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一个样的职称——助教。灰色的日子就这么熬着,她的心中渐渐地只有“过日子”三个字了。
  据说,她到了四十几岁时(前几年)这才有点着急,好多同龄人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父母一直逼着她,兄弟姐妹也都早已成家,她鼓起勇气托人介绍对象,说是不谈条件,只要能在一起过日子就行了。相熟热心地把她的意愿传扬出去,连多么令人不屑的男人也不必鼓起勇气就向她“求婚”。某鳏夫“教授”,对她本来就垂涎三尺,这下子想夜夜做梦盼得美人暖被窝了。教授何许人呢?他上课时抱着十几二十本红楼梦和研究红楼梦的相关书籍到教室气喘吁吁称自己研究“红学”,有时又称研究“二十四史”,到福州鸟语林,为千年古榕现场赋诗:“大榕树啊大榕树,你这硕大无比的榕树啊,来吧,少男少女们,来吧,男女老少们……”就这么一位令大家笑得死去活来的教授,平常穿着沾满油污中山装,逢人就说我几几年就评上“副教授”,与“小夏”应该相匹配,副教授陪“助教”,哈,珠联璧合天生一对。偏偏他也属于老来离异单身的,住在学校木板房里,与夏老师是“近邻”。这件事在校园闹得人尽皆知,之后的戏剧色彩涂满校园,这一风波令夏老师痛心好久。
  房子、孩子、老公这些字眼暂时离她很远。
  二十年的光阴原来改写了不少人的命运。
  一生的精神漂泊者,爱情至上者,也许,在她生命的某一段时光里,她深深感受了爱情的滋润。错过了机会,就差不多错过了一生。究竟情为何物?何以不堪?夏老师自有自己的方式,心若禅莲,内心深处依旧红莲盛开。
  一位原来经常与我一道散步的还有林老师, 两年前到她家拜访,她已经搬离学校到闽江边某小区,一次意外的跌跤使她的生命之树几乎连根拔起,见面时,她坐在古老的藤椅上,见我,嘴角微动算是打招呼了。原来面如满月光彩四射的美人脸似老化的香蕉顶在脖子上,满脸斑驳,瘦削的肩骨突出,叫我不忍细看,鼻头发酸、竭力忍住泪,紧抿着嘴唇,借故蹲下来低着头为她按摩大腿。她的双手似婴儿害怕跌倒而紧紧抓住椅子扶手,好像抓住渐次微弱的命根子,我为她摩挲着僵硬而冰冷的手掌,想起两年前参加女作家培训时去看望她,为她按摩大腿,她还会说“谢——谢,去吃饭。”她曾推心置腹对我说:无论如何,做人在于问心无愧,在小县城生活一定要“低调”!越出名可能越倒霉。她一生的风华似一棵繁茂的木本花,灿烂绚丽。现在,我很想将此次看到她的情形从记忆中抹去,留驻过去的印象,可是,已经不可能了,我更不敢往后想下去。
  身心不能掰开,本来柴米油盐足以把唐诗宋词的心情腌成变了色变了味的咸萝卜。曾经与我坐在湖边的人却似水面飘零的树叶,和这多变的世界很“合拍”,有的生死茫茫,有的高处不胜寒,对面的石椅子还常常坐着我大学的同桌,她大龄未婚、目光如剑穿透所有男人的心,爱争论和孤傲清高,说话无论大小事,总该理论到别人缄默为止,最后叫人“礼让之”,她最爱骂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最能分享我思念孩子的“苦水”,彼此互看尚未面世的散文诗作,然后互相“讥笑”却又互相保密,临毕业,想起即将回到“现实”世界,直面嘈杂与繁琐,文学梦又得放在生活的“老虎凳”上,会崩溃吗?我们相惜而泣,湖水静静地倾听我们的呼吸,树上的风知趣地停止了摇曳,好静啊,叫大脑凝固不敢心跳的静……
  这么能交心和倾诉的好友,却不能度过一个“坎”而去了。她离世前几天,我去看望她,她竟然已经淡化生死,劝我“不要为名利劳累,写文章是一种福分”,她说:“能活着就好,就有期盼,有了期盼,就叫幸福”。难道左拥右抱肩上扛着头上顶着心里谋着的名和利,在生命本体面前原来如此不堪!
  沉淀在心底的记忆好似被水淹没的石头,即使长满一万层青苔,又怎能遮掩真正的真相。原来,能够长记性的人和事也很简单,是那么纯粹与自然,毫无伪饰与造作,浩淼的湖水依旧荡漾着碧波,二十年来的人和事,羁绊我心的人本是“真情”。 我用手掌的温热仅仅捂着石头的脸,传递着无边的眷恋。我怎能忘记和她们在西湖边上谈心的星夜,或者一道小跑漫步的清晨,一道高声谈笑或轻言细语的情形,除非海枯石烂。
  往昔的人和事是一本线装的书,我慢慢翻阅着,理出一些清晰的纹理来,另一个我高高地逃离,然后在默默注视着我,熟悉自己、正视自己原是困苦不堪的局,没想到留在心中的不是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大事记”,也不是可以往脸上贴金的光环,却是这般令我痛惜的人,她们终将离我而去,似水上的树叶漂流着,却把记忆印证在曾经涉及的足迹和气息。
  真情是沉淀在心底的莲花,不屈的是在岁月中渐渐增长的魂,心的罗盘,在岁月的流转中慢慢有了定向。
其他文献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不知不觉中冬至已经来临,这个传统而又重要的节日,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被先辈用“土圭测影”法确定了下来。是日,昼短夜长,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冬至如大年”,自古就有庆贺的习俗。如《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仪式亚于正旦(正月初一)。  2005年
期刊
先来说一件事,你自己先分析判断一下,看自己的洞察力怎么样?  有两个警察在街道上执勤,他们在等红灯的时候,其中的一位警察看到一辆崭新的宝马车停在他们的正前方,车里的司机深吸一口烟,然后把香烟从嘴里拿出来,把烟灰直接弹在车内,这可是一辆崭新的宝马车!  面对这样的现象,你认为这个人为什么会把烟灰直接弹在车内呢?也许有人会说这人肯定是个土豪,钱多的是,根本什么都不在乎,把烟灰弹在车里有什么,很正常嘛。
期刊
在中国的版图上,在闽西南大地上有一块红色土地,它是民国十七年(1928)正式从龙溪县的行政区划上脱离而立县,它是悠悠九龙江干流之上一颗耀眼的“北溪明珠”,县名叫作“华安”,它地处漳州、泉州、龙岩三市交界地带,全县山深林密、地势险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征战之地,古有百家兵战畬地——九龙山大唐兵寨遗址、明清土堡和新圩古港市;今有红色革命史迹——红军漳州战役五峰山战场遗址、红军洞、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
期刊
绿色华安  正是热火火的天气,大暑。出门前的准备工作中,同行伙伴们互相提醒,务必作好防暑工作,比如防晒的帽子,伞,浅色衣裳……但我有足够的底气:华安嘛,山区,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2%,并且是全国有名的茶都,漫山遍野茶树茶香染绿了空气和风声。这样的地方,再热也总是宜居的避暑的,对吧?何况华安素有“北溪明珠”之称,水质一流,取一瓢刚跳出山涧的北溪水,泡一壶刚晒出的铁观音,或在近千亩的竹种园里沐清风
期刊
风情这种东西,不在肌肤,在骨子里。  但凡有风情的女子,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个回眸一声叹息,都能搅得人心口不安,如石落水潭。  有的女子风情在于妖媚,在于泼辣放浪,在于敢爱敢恨;有的女子风情在于清柔如水,莺歌燕语。她不开口便罢了,一开口你的骨头便酥软了七分,没有招架的力量;有的女子风情在满腹诗书,口吐莲花,她的智慧是三月的春风,让你心情愉悦舒畅;还有一种女子风情在沉静安详,善解人意,她只聆听
期刊
高考快要到了,每年高考中,都有许多考砸的考生。考砸了,是一种意外,这样的事,自古有之。在古代,哪怕你是才子,考砸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宋代词坛,柳永可谓是大名鼎鼎。这位才高八斗、风流不羁的狂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父亲叔叔还有两个哥哥都是进士。在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柳永,特别热衷科举,年少轻狂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柳永的词富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所以上到达官贵人
期刊
西汉初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通过张骞两次出使,终于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从那以后,在这条通道上,东方的丝绸制品源源不断输往中亚、西亚,最终抵达遥远的欧洲。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约定俗成的统称。  在中国的版图上,西北的大漠孤烟直和东南的海上生明月
期刊
指点江山,才发现祖国山河之俊美,许许多多山川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各具形状。比如桂林的象鼻山,活脱脱就是一头大象在饮水; 平和灵通的卧佛山,不正是一座惟妙惟肖的佛祖像吗?在众多形状中,据说有一种山状如交椅,中间稍高,两侧山脉呈弧形走向,这就是传说中的交椅山。  在浙江金华市,有一座闻名遐尔的“交椅山”,此山状如交椅,处于三县交界,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
期刊
儿子的老师发来一份表格,要我认真填写,我打开一看,是参评省级书香家庭的方案。我根据自身的情况认真填写,里面需要填写的内容有“月均购书费用”“年均订阅报刊费用”、家庭成员“日均阅读时间”,这些都不难,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就行了。在我们家,我基本上是不看电视的,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捧起书,一本接一本;而我家先生,看得最多的还是电子书,他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让我都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至于我儿子,从小也养成了
期刊
季节的嬗变  幼儿园的老师给我读大班的孙子一道周末思考题:请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一段秋天的景物片,教孩子观察并表述季节的变化。  这道题确实有点难度。最后,我教孙子记住三句话:天高了,云淡了,树叶掉了。据说,后来老师对我孙子表述的评价是秋空上的云絮般淡淡的一句:还行吧。  我想,季节的变化怎是一个孩童能看懂理会的呢?世间的许多事物,别说孩童,就是似我等历尽沧桑之人,亦非真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  季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