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交椅山”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点江山,才发现祖国山河之俊美,许许多多山川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各具形状。比如桂林的象鼻山,活脱脱就是一头大象在饮水; 平和灵通的卧佛山,不正是一座惟妙惟肖的佛祖像吗?在众多形状中,据说有一种山状如交椅,中间稍高,两侧山脉呈弧形走向,这就是传说中的交椅山。
  在浙江金华市,有一座闻名遐尔的“交椅山”,此山状如交椅,处于三县交界,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前的三个多月,中央派出一支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的国民党后方挺进,其中,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就是先遣队的一个支队,挺进师相中交椅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里驻扎并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红军,壮大队伍,非常好地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毛泽东主席给交椅山极高的评价,夸它是“安邦定国之椅”。
  无独有偶,在漳州郭坑镇,也有一处“交椅山”,这座山,又叫“鼎寨山”。站在峰顶俯瞰鼎寨山,它的形状恰似一把交椅,脚下高耸的主峰好比交椅靠背,两侧山峰呈弧形相拥,就如交椅的左右扶手,山腰中的天然平台,正是椅座。当地人遂称之为“交椅山”。站在这个坐板上,鸟瞰山下:东有“海滨邹鲁”龙海市、东南有“鱼米花果之乡”龙文区、西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芗城区、西边是千年古县“闽南宝地”长泰,秀丽景色尽收眼底。远眺正前方是漳州的主山——天宝山:遥望三峰峻峭,高大雄秀,周围百余里,排闼十二峰,迤逦南来,经过乌石、油车到望高山、紫芝山……
  鼎寨山这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也曾受到开漳圣王陈政的青睐。当年,陈政受命率兵三千六百多人、战将一百二十三员“前往七闽与百粤交界,相视山原,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开疆拓土的使命非同寻常的庄严,绝对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当时的闽南,称为“蛮荒之地”,山深林密,毒蛇猛兽横行、瘟疫蚊虫肆虐,不过,这仅仅是自然环境之苦,更艰辛的是,他肩负着“靖寇患”的责任。“寇”是当时未经教化的南方蛮獠,他们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以采集或渔猎经济为主,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无法保持稳定的生活环境,需要经常迁徙,为此也经常侵犯山下从事稳定农业生产的汉族移民的利益,和汉族人民发生严重的冲突,常有流血事件发生。如何降服那些野蛮且凶残的蛮獠?陈政为寻得良策绞尽脑汁,甚是烦恼。有一日,陈将军在巡视时偶尔到鼎寨山,他被这独特的地形震撼了,站在平台上,眼下是福建省最大的冲积扇平原:漳州平原。站在此地居然可全览平原。连声赞好!立马决定把这个地方当成指挥作战的军营指挥部。当夜陈将军命令士兵在鼎寨驻扎歇息。这在一夜里,陈将军在睡梦中见到一位手提佛尘的道士对他讲:“制服蛮獠,蜀相诸葛可为师”。道士讲完飘然而去。陈将军一个激凌,翻身下床,查阅史书,书中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深入南中,平定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装神弄鬼,巧服蛮獠”,陈将军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每次临战,他都要选拔精兵强将,自己和将帅带上凶神恶煞般的铁面具,而参战士兵则一律以锅底黑灰涂面,这样一支队伍突然出现在作乱的蛮獠面前,使众蛮獠大惊失色,手足无措,或奔逃或束手就擒。不费一兵一卒就收获大量作乱的蛮獠,首战告捷,大快军心。陈将军感恩道士的指点,即快马加鞭,奏请唐高宗,在鼎寨山的平台上,设立“龙泰观”。龙泰观坐东向西,由门楼、两廊、天井、正堂和两侧厢房组成,均为抬梁式木结构,梭形石柱。龙泰观内供奉太上老君、吕祖、三官、释迦牟尼佛、文昌星君、关公武财神。道观设立后,周边百姓经常上山祈福,香火鼎盛,观内道士努力传播汉族国学文化,教导蛮獠下山学习躬耕技术,蛮獠受道士感化,逐渐学会与山下民众和谐相处,陈将军趁机在山下建立“唐化里”。唐化里就是为收复的“蛮獠”传授唐朝先进农业技术,使民众懂得开垦农田,种植桑麻,发展贸易,不再过刀耕火种四处流亡的生活。同时,在发展生产的时候,也能补充军需,休整军队。一时间,在龙海、长泰路上数十个“唐化里”,旌旗猎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龙泰观为促进当时社会安定团结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龙泰观建立之后,香火一直兴盛不衰。因为它的存在,更多的文人墨客把目光停驻在交椅山。朱熹在江南讲学时,交椅山下的芦州(即现在的郭坑村),有位学士叫郭解,崇拜朱熹的学识,多次邀约朱熹携弟子上山讲学,在交椅山平台上,朱熹与弟子谈经论学,意气风发,平台上开阔的视野,激起朱熹无限兴趣,他曾在《太极图说解》中作如下描述:“鼎寨地脉,钟灵毓秀,形如交椅,帝王之座,可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
  正因为地形特殊,鼎寨在明朝里再一次吸引了一位名人的目光,他就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明朝名臣刘伯温。刘伯温是一个风水大师,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人们常说“上有诸葛亮,下有刘半仙”,是指刘伯温能成功预测,才智谋略堪比诸葛亮。当年,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非常信任器重刘伯温,因为刘伯温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有了刘伯温的出谋划策,明太祖轻易地聚拢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最后一统江山。明朝洪武年间,因为奸臣当道,天下曾一度不太平,明太祖御赐刘伯温先斩后奏天龙宝剑遍行天下查访民隐,为民除害,顺便寻找伏羲玉八卦的下落。据说伏羲玉八卦是绝妙之卦,内藏天机,得之可安邦定国。刘伯温出宫殿,下江南,一路体恤民间疾苦,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有一日,刘伯温顺漳江之水到达漳州府。时值夏季,又逢到大旱,漳州大地烈日炎炎,稻禾干枯,怨声载道。到漳不到三日,随行部下也与当地群众一样,犯了一种“热瘴病”,得这种病的人先是浑身奇痒无比,接着胳膊大腿都长出又红又肿的脓包,刘伯温看到民众苦不堪言,也心急如焚。他四处寻找草药,走着走着竟走到鼎寨山下,正当他口干舌燥要坐下休息的时候,忽见山下稻田中飞出一群白鹭,扇动着洁白的翅膀往山上飞去。白鹭在闽南一带被称为吉祥鸟,刘伯温预感有好事将要来临,他一鼓作气随着白鹭飞行的方向登上鼎寨山。山中景致先是一番“曲径通幽”,接着“幡然开阔”,到了山顶,他惊叹此处为“圣地仙山”,这其中的玄机皆因鼎寨的风水,在刘伯温这样的风水名家的眼里,鼎寨的风水近乎完美。按照古代风水学说,叫作“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这样的风水就是最好的。而鼎寨的地势刚好符合这个学说,鼎寨四面环山:左边即东方,其势如青龙,生气勃勃;南边为朱雀,平展如画;右边驯服如白虎,巍然回环。形似交椅山的神韵,更让精通风水的刘伯温深知这就是漳州的龙眼所在,于是连赞神山。   龙泰观的道士得知鼎鼎大名的刘伯温造访,又惊又喜,他们赶紧为刘伯温一行生火做饭,并摘来山上的鼎寨禅茶熬汤招待。说来也怪,随行喝了茶之后,自觉身上的痛痒减轻不少,道士让他们用茶汤擦洗患处,脓包的红肿很快消除。看来鼎寨禅茶是治疗“热瘴病”的良药!刘伯温赶紧与道士一起采摘鼎寨禅茶给山下的民众送去,大家用了禅茶之后进一步验证了禅茶的奇妙功效,一时间,患病的民众纷纷上山求茶,刘伯温趁机发动大家在山上广植禅茶,如今,满山遍野的禅茶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这种茶,叶片碧绿、形状俊俏,叶面有一层白色绒毛。冲泡之后,茶汤清亮,色如玛瑙,饮用起来,不仅清香宜人,还有淡淡余甘。说来也奇,禅茶只有种在鼎寨山上才有这种曼妙的味道,村民移植下山种出来的茶不仅味道不同,治病的效果也差多了。“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当下得真趣,鼎寨一禅茶。”禅茶引起了刘伯温的极大兴趣,他决定在龙泰观里做短暂逗留。住在龙泰观的日子,每当晴天,刘伯温总是天未亮就登上鼎寨山顶,站在“观日石”上看“鼎寨日出”:只见交椅山左侧,一轮红日徐徐升起,它红得那么鲜艳,圆得那么可爱。每当看到这些,刘伯温总是禅意大发:“世间一切纷争,都如蝼蚁之咬,不足一提,唯有日出日落,才是亘古不变的伟大。”也许是鼎寨美好的红日,或者是龙泰观清静的日子,让刘伯温有了远离喧嚣,回归故乡,隐居青田的想法,据说,刘伯温在龙泰观住了半个月后班师回朝,并向明太祖告老归隐。刘伯温走后,龙泰观依据他曾经的提议更名为龙泰禅院,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龙泰禅院,典雅而静穆,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看去玲珑别致,禅院内供奉: 孔圣人、释迦牟尼佛、太上老君、吕祖、天官、地官、水官、文昌星君、天聋、地哑、关公武财神、周仓、关平、观世音菩萨。晨钟暮鼓迎来送去熙熙攘攘来朝的多福香客。使这里笼罩着神秘而虔诚的氛围,禅院旁边,是漫山遍野碧绿的禅茶,禅院的一侧,有院中的道士在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制作成鼎寨禅茶,他们默默地采摘,默默地加工,偶尔对来往的香客微微一笑,又低头忙碌手中的事。与外边的熙攘喧嚣相比,龙泰禅院已是清幽的桃花源。这里弥漫着禅茶的清香,伴着轻柔的禅音,美到动人心。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聆听禅院住持云阳子道长用醇澈而谦恭的话语开导人生: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躁的诱惑。一颗平常心去淡然,一颗安静心去喜悦,平静地守候这个世界。人生如果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繁华落尽是平淡,喧嚣之后,依旧安详。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持一份豁达,怀一份包容,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脚步。在短暂的来去间,要学会离别,承受擦肩,面对无常,接受我们用心守候,却不能一直拥有的太多的失去……
  一瞬间,我静静地享受着片刻的精神洗礼,涤净所有的狂妄与偏执,让心灵有了慰藉般的喜悦:不知是茶醉还是禅音醉。
其他文献
今岁春初,首晤大沽滩古渡口。  汀水至杭川境内,其势渐雄,其流愈曲。百折千回,浩浩向南矣。沿江寻去,古渡逾六十之数。  大沽滩古渡属中都镇辖区,陆路不畅之往昔,为庐丰与中都间必行通道。汀江至此,两山钳夹,回旋急转,滔滔滚滚,如锅炽沸。出口处崖断潭深,水声轰然,浪箭迸射,形同黄河壶口,为汀水一途令船工闻而怵然之险滩。  史载,杭川汀江之渡,大抵为“义渡”。乡民捐资出粮,以供渡夫。船夫摆渡,既便利行人
期刊
与上坪土楼群的不期而遇,是在今年的夏天。  三伏天的夏日,气候是燥热的,没有一丝丝的凉风,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顶着烈日,驱车前往上坪探幽土楼群。车子在铺着钢筋水泥的山道上爬行。不多久,车子嘎然停在了村门口。我们下了车,穿过村寨,走了一段鹅卵石的小路,终于到达了上坪土楼群。它们由齐云楼、昇平楼、日新楼构成,统称“万历三楼”。上坪土楼群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不仅是我国纪年最早的土楼群落,还是福
期刊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更是把他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他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大人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他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是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五岁的曾子城(后改名曾国藩)开始学习认字,当时家里还聘请了启蒙老师教他《千字文》,七岁时跟父亲学习,九岁读完了四书五经,十岁已能吟
期刊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不知不觉中冬至已经来临,这个传统而又重要的节日,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被先辈用“土圭测影”法确定了下来。是日,昼短夜长,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冬至如大年”,自古就有庆贺的习俗。如《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仪式亚于正旦(正月初一)。  2005年
期刊
先来说一件事,你自己先分析判断一下,看自己的洞察力怎么样?  有两个警察在街道上执勤,他们在等红灯的时候,其中的一位警察看到一辆崭新的宝马车停在他们的正前方,车里的司机深吸一口烟,然后把香烟从嘴里拿出来,把烟灰直接弹在车内,这可是一辆崭新的宝马车!  面对这样的现象,你认为这个人为什么会把烟灰直接弹在车内呢?也许有人会说这人肯定是个土豪,钱多的是,根本什么都不在乎,把烟灰弹在车里有什么,很正常嘛。
期刊
在中国的版图上,在闽西南大地上有一块红色土地,它是民国十七年(1928)正式从龙溪县的行政区划上脱离而立县,它是悠悠九龙江干流之上一颗耀眼的“北溪明珠”,县名叫作“华安”,它地处漳州、泉州、龙岩三市交界地带,全县山深林密、地势险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征战之地,古有百家兵战畬地——九龙山大唐兵寨遗址、明清土堡和新圩古港市;今有红色革命史迹——红军漳州战役五峰山战场遗址、红军洞、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
期刊
绿色华安  正是热火火的天气,大暑。出门前的准备工作中,同行伙伴们互相提醒,务必作好防暑工作,比如防晒的帽子,伞,浅色衣裳……但我有足够的底气:华安嘛,山区,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2%,并且是全国有名的茶都,漫山遍野茶树茶香染绿了空气和风声。这样的地方,再热也总是宜居的避暑的,对吧?何况华安素有“北溪明珠”之称,水质一流,取一瓢刚跳出山涧的北溪水,泡一壶刚晒出的铁观音,或在近千亩的竹种园里沐清风
期刊
风情这种东西,不在肌肤,在骨子里。  但凡有风情的女子,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个回眸一声叹息,都能搅得人心口不安,如石落水潭。  有的女子风情在于妖媚,在于泼辣放浪,在于敢爱敢恨;有的女子风情在于清柔如水,莺歌燕语。她不开口便罢了,一开口你的骨头便酥软了七分,没有招架的力量;有的女子风情在满腹诗书,口吐莲花,她的智慧是三月的春风,让你心情愉悦舒畅;还有一种女子风情在沉静安详,善解人意,她只聆听
期刊
高考快要到了,每年高考中,都有许多考砸的考生。考砸了,是一种意外,这样的事,自古有之。在古代,哪怕你是才子,考砸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宋代词坛,柳永可谓是大名鼎鼎。这位才高八斗、风流不羁的狂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父亲叔叔还有两个哥哥都是进士。在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柳永,特别热衷科举,年少轻狂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柳永的词富有真情实感,通俗易唱,所以上到达官贵人
期刊
西汉初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通过张骞两次出使,终于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从那以后,在这条通道上,东方的丝绸制品源源不断输往中亚、西亚,最终抵达遥远的欧洲。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约定俗成的统称。  在中国的版图上,西北的大漠孤烟直和东南的海上生明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