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So的顺应性研究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话语标记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话语真值含义,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明示导向作用的一类标记。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利用收集的语料,从语境动态性和顺应性角度出发,分析了话语标记语so在话语中的主要语用功能;最后探讨了so的顺应性特征,即so的使用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so;语用功能;顺应性
  
  1、引言
  
  话语标记语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话语真值含义,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明示导向作用的一类标记。如:well和oh;插入语I think以及连接成分so、all、after、if、you know等。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各异,国内外研究者使用了相应的不同的术语,如连接词(conjunctions)、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ions)、话语操作词(discourse operator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尽管其术语命名各异,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些词语虽然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却能为话语的理解和生成提供信息标记,并且常常以各种非常复杂的方式预示着所生成的话语如何与前面话语形成相互呼应的连续统一体。
  本文借助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语境动态性和顺应角度对话语标记语so主要语用功能及其顺应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人们更好的理解和生成话语。
  
  2、Verschueren顺应论的基本观点
  
  Verschueren(2000)从特殊的视角审视语言使用与理解,提出了颇具影响的顺应性理论。他认为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进行种种恰当的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以下三个属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是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的,也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或固定的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进行的;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一系列可供选择中做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Verschueren,2000:59-61)。根据(Verschueren,2000:66),顺应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突显四个部分。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是一套完整的语用研究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力和解释力,它能够动态性的解释各类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3、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分类
  
  话语标记语“so”主要用于句子或大于句子的结构之间,其意义是对上文所言发表评论。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远远超出常规意义上一个普通词汇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往往不能局限于语义含义,而是依附于一定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和语用条件下,话语标记语“so”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从笔者所收集到的例子来看,主要有以下语用功能。
  3.1话语结构功能
  黄衍(1987)认为,日常英语会话常常含有and you…,so you…,you see等套语,这些套语是一些常见的保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表达方式。So不但用于话轮末尾,也可用于话轮中间,将谈话转移到共同关心的话题上,起“话题转换”和“话轮结束”作用。
  a)表话题转换,即说话人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也就是结束前面的语篇并开始下面的语篇。如:
  (1) Forrest:I got your letter.
  Jenny:I was wondering about that.
  Forrest:So this is your house.
  Jenny:Yes,it is messy right now. I just got off work. (Forrest Gump)
  Forrest与Jenny见面时谈到了信件的事,但从Jenny的回答中Forrest感到有关信件的话题不宜再深谈,为了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他选择以so另起话题,通过这一策略性使用,Forrest成功实现了话题的转换,同时也避免了尴尬无语场景的出现。
  B)表话轮结束
  刘虹(2004)认为,说话者在话轮结束时会采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向说话者暗示自己的话已经说出,对方可以按此线索接过话轮,而so是其中的一个放弃话轮的信号词。如:
  A:What was your plan for this weekend?
  B:My husband and I were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 if the weather was nice,but if it was raining,we should stay at home.
  A:So you have to stay at home.
  B:Oh,bad luck!
  这里的so实质上是一个“话语结束”标志,它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结束和新的话轮的接替。
  3.2命题态度功能
  Fraser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对话语意义的评说,表明发话人的观点和态度。话语标记语不表明话语的主要信息,只是组织话语信息,表明发话者态度(李忠勇,2003)。话语标记语能传递和表达一定的情感,如表现出夸大、迟疑、讥讽、妥协、让步等,从而使话语带上感情意义,给听话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So作为话语标记语亦可表不满、讽刺、惊讶等情感意义,以促进双方情感互动。
  a)表不满或讽刺
  So作标记性话语表不满时,译为“如此看来、似乎”,如:
  (3)A:What about the cake? I have prepared it for a long time!
  B:Eh…
  A:So,you don’t like the cake I baked.
  很显然,说话者希望受话者认为自己付出努力所做的蛋糕味道不错,但对方违背了礼貌和量的原则,仅一个犹豫的Eh就表明其不喜欢的态度,所以说话者以so(如此看来,不不喜欢我做的蛋糕了)传达了这种回答的不满或讽刺情绪。
  b)表惊讶
  So作为标记性话语表惊讶时,意指“啊、哦”。如:
  (4) A:Look,the man over there is Mary’s boyfriend.
  B:So,that is the man she is in love with.
  这里的so是个叹词,常常单独使用,出现在句首,一般不依附于句子或语法成分,表达惊讶等情感功能,在此对话中指“啊!原来那人就是Mary的男友啊!”其言外之意是“自己以前见过此人,只是不知道是其男友而已。”就此来应答说话者的好奇,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互动。
  3.3信息短缺功能
  在话语交际中,当说话人对所说内容没有把握或不确定时,当说话人故意缺省一定的信息,或不愿意清楚的对某一情况进行陈述,抑或出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向对方解释清楚时,话语标记语so可表信息的迟疑、延缓、甚至短缺。如:
  (5)A:Take a taxi. You are going to be late.
  B:No. There are always traffic jams on Nanjing Road.
  A:So……
  B:So I’d rather take my bike.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股东获取公司信息的重要手段,股东质询权制度在上市公司中对保护股东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股东行使质询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法律救济方面都缺乏具体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本文围绕着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着国外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实践中股东如何有效行使质询权提供程序和实质上的可操作的建议,希望能对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产生一点作用。  关键词:股东质询权;上市公
期刊
21世纪的高校教育是尊重个性、各展所长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而21世纪的写作教育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写作教育理念,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实用性人才”。这就需要研究探讨怎样将写作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写作将写作教育仅仅当作一种技能技巧训练,将写作简单地看作是语言的应用与掌握。只注重学生文章写作技巧的提高,却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实际
期刊
摘 要:构式语法目前已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但是它的理论本身存在着定义上的不一致和不严谨性,由此引发了各种关于语言问题的的争议。本文对构式语法能否对语言作出全息的解释,能否挖掘语言现象后面的语言机制做出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构式语法;不一致性;语用与语义;语言机制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两大语言流派,两大学派在很多观点是完全对立的,而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苏轼的人生追求,文人画理论以及艺术创作谈三个方面来论述苏轼的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念念不住”“无意于佳”“意求”以及“美丑观”。  关键词:人生追求;文人画理论;诗画本一律;无意于佳;无法与有法;美丑观    一、苏轼的人生追求    北宋时期新党和旧党纷争剧烈,而处在这个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悲情人物,他处处受到迫害,一次次远贬他乡,可谓是“半身落魄已成翁”。但是苏轼却不是一个消
期刊
摘 要:该文根据全军后勤保障方式社会化改革的思想,在军以上机关院校、科研院所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军以下作战部队如何借助地方资源优势进行保障改革,提出了实行保障过程和保障范围“半社会化”的概念,并对其意义和实现方式進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兵;场站;饮食;保障    随着军队后勤改革的逐渐深入,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饮食保障社会化正在我军非作战部队推广得如火如荼,而对
期刊
摘 要:中国与古朝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商末周初。在古朝鲜文化中,受中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儒教和佛教方面。本文主要从发展史的角度介绍了佛教东传以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以及佛教在古朝鲜本土化的过程及由此引起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佛教;古朝鲜;交流;禅宗    中国与朝鲜半岛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至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古有箕子去国的故事,在中
期刊
摘 要:“同罪异罚”是古代刑法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宗法制和等级制在法律上的体现。同罪异罚是“准五服以制罪”,以及“八议”“官当”的具体落实体现,它贯之以等级名分观念,对维护中国的传统法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它的意识根源于何?本文就此做了思考,粗浅的谈了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字:同罪异罚;礼治;宗法制    同罪异罚,就是中国古代对实施相同犯罪的人,因其特殊身份而施以不同刑罚的一种制度。中国自周朝
期刊
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搞好两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能协调教与学两个环节,调动两个积极性,使二者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两课;实际;教学原则;教学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认识活动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教学目的——学以致用的要求。两课既是智育课,又是德育课:既要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懂得做人的
期刊
摘 要:“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女性开始用一种崭新的眼光审视自我、追寻自我并超越自我。本文以“五四”女性作品为依托,对女性冲破家庭牢笼进行自我角色的追寻与超越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自我;追寻;超越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才开始对“人”这个名词开始关注和尊重。他们除了清算几千年来的人性压抑以外,还把女性从黑暗的地狱里拯救出来,奏响了妇女解放的序曲。这诚如李大钊所言:“二十世纪是被压迫阶
期刊
摘 要:作者提出当前小学生在说和写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哪些方面解决,加强口语训练,增加阅读量和适当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说;写;衔接    现代小学生喜欢张扬个性,平时爱与人交流,尤其是同学间聊天,更是“说不尽道不完”。按常理,会“说”应该也会“写”,可事实不尽如人意,学生会写作文的很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从客观上来看,“说”和“写”确实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