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 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性, 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渗透 人文教育
  1 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是把重心完全放在应付考试上, 而是教会学生们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的直接工具, 是一种比较现实和实践性的意识,不管任何时候语言都离不开它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从而凸显语文这门课程的人文性质, 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倡导人文教育理念。
  1.2 在教学过程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只是对文本本身进行简单得分析和讲解,只是了解了教学的表面, 并没有深入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终不能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是语言表达和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比如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们在字、词、句、段、篇五方面循序渐进的理解全文内容,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深意,之后将以上五方面反过来, 从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布局,有文章的寓意来感悟文章,达到人文教育的理念。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语文教育理念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现在的初中语文对知识技能的训
  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的训练,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比较重视, 他们一般都是受到统一的和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影响, 而忽视了人文就精神的培养, 比如对情感、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忽视, 这样就导致语文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了, 语文的人文教育越来越被忽视,削弱了人文属性,致使初中语文人文内涵和文化蕴涵的流失, 使语文成为了一种充满人性和文化蕴涵极为深厚的学科。
  2.2 语文课程教育人文思想流失严重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分数的高低是决定成功和失败, 而在教学评价中都是以成绩的优劣来进行评价的, 高考的升学率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直接保障。在初中语文的课程设置中,由于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和作文写作技巧的训练是高考必须掌握的, 所以学生的课程大部分都被语文教材占据, 并没有抽出时间去体验生活和了解生活常识,脱离了生活实践,整天把自己框在课堂里, 所以语文课程教育人文思想流失严重。
  3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
  3.1 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渗透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一方面,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对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劳动、需要创造、需要学习的这部分人性注重发展,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人性并发展出来,发展学生内心最纯洁最善良的人性, 传授学生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人性, 并将表达出来的人性传递下去,例如:《生命生命》这篇文章, 老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和体验, 让学生能够有美好的憧憬,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自己人生的问题,思考自己未来想上什么样的大学,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好自己的人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为祖国创造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初中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发展。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比如有的学生自生下来就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 有的能说会道,还有的学生的性格特长不但多元化,而且比较个性化。这就的需要老师去深入观察, 去发现, 将学生的这些个性培养出来,形成个性差异。
  3.2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而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尊严、需要与愿望等等, 教师只是一种以学生本身的主体作为基础外部影响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开拓大脑思维,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塑造情感和谐。在初中语文老师授课时,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民主、心情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理有一种安全感,能够踏踏实实的、自由自在地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才能够打开心扉, 开动脑筋、开拓思维,努力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促使课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与老师互相尊重,形成一种平等的意识, 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 不要强迫学生去接受某一权威结论, 而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自己的见解和探索,因此, 初中语文在授课时要彻底将传统地教学改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人文教育的发展, 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让学校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3 培养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成为学生的指路人, 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在传授知识,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去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 更有利益教学质量的提高。热爱每—位学生, 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的创新氛围。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将人文理念、民主平等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 让初中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 使初中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重新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热爱、信念和追求。让人们尽情地用心去感受生活,知道人生的可爱,享受人生的乐趣, 真正培养起人们热爱祖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情感和平等博爱的精神素养,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陶婷.初中语文教学更应渗透人文教育[J].江西教育,2013(18):26.
  [2] 李永红.对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1(24):47-48.
  [3] 刘双霞.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153-154.
其他文献
“先学后教,当堂测试”已是我实践了十几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兴起,洋思模式的成功更证明了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方法的正确性.我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的现象笔者谈些感想,认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至关重要。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审美情趣 赏心悦目中认识美 鉴赏中理解美 模仿中创造美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本容量的增大和升学竞争的激烈而步步严重。不少教师的教学,常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本文阐述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1.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
【摘要】由于现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重,建立小学语文课堂的时效性很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来探究如何建立课堂时效性,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基础,学生自主学习是必要条件,探究式教学是关键,辅助教学是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时效性;教师;学生  目前,社会中有很多人认为学生的负担很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备受限制,他们没有了原本的纯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却没有将知识完全融化。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