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交往,意义非凡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p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通过定期和持续的大规模人文交流,才能消除中印之间的不信任。
  1950年,印度与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虽然印度独立不久,新中国刚成立,两国彼此之间却并不陌生。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有关中印关系的讨论和阐述,都从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开始。中印的友谊和交往在1950年之前早已存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两个文明古国一直和平共处。
  佛教和贸易是传统中印关系中的重要因素,相关论述已有很多。但关于印度被殖民统治时期的两国关系,研究却不多,相关话题也鲜被人谈起。在这个时期,中印关系实际是退步了。彼时在华东部分地区,英国人在其部分租界内使用印度籍士兵和巡捕保护其财产和设施。这让普通中国民众开始对印度产生罅隙。
  之后,两国人民在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关系的变化,在1946年由V.森达拉姆导演的印度电影《柯棣华大夫的不朽之旅》中得到了很好展现。
  但是,当时受苏联影响,中国将1947年印度的独立视为“虚假和欺诈”,而印度的领导阶层则被看作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傀儡”。1950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印度承认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随后,两国开始了近十年良好交往,这一时期通常也被称为“中印亲如兄弟”时期。1954年,时任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访华。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两国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同一时期,中印还开展了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在此期间,一些印度学者前往中国学习,他们后来成为该国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先驱。这其中最杰出的学者包括德里大学的Vidya Prakash Dutt教授,在其领导下,德里大学于1964年设立了中国研究项目。
  1962至1978年是中印对抗和敌对时期。1965年的印巴战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敌对情绪。1979年,时任印度外交部长的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希望开启“破冰”之旅。然而,他到达北京后不久,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就爆发了,这次访问被迫提前终止。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双方的敌对气氛开始逐步缓和。通过开展两国教育部协调的双边文化交流项目,教育交流开始萌芽,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印双方人文交流的开始。这样的交流一直持续至今,且力度大增。
  随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实施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稳定器”作用,这是印度乐于见到的。在戈尔巴乔夫时期(1985-1991年),印度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对印度而言,苏联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意味着冷战即将结束。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采取了开拓性的措施,在双方边境问题尚未解决的前提下,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的重大突破。
  从1989年至今,尽管两国关系并不是一帆顺风,但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开启了中印在各个层面上加强互动的新时代。众所周知,最显著的发展就是经济关系。中印两国对各自的国内政策都进行了较大调整,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在政治领域,双边高层互访频繁。然而,还是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双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来说,是西藏问题;对印度来说,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让两国民众一直对彼此抱有恐惧、忧虑和怀疑。一些媒体的谎报、耸人听闻和夸大其词更是加剧了这些成见。只有通过定期和持续的大规模人文交流,才能消除这种不信任。
  如果客观评估当今的印中关系,无疑是充满积极信号的。领导人每年都会进行高层互访。过去两年里,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分别在武汉和金奈举行了非正式峰会。中印举行了数次联合军事演习,这在十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双方智库和官员经常举行会议。贸易额和交易量与日俱增。在两国都已实行了经济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中印年度贸易总额仅为2亿美元。如今,中印年度贸易额已近1000亿美元。超过2 3万名印度学生在中国学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获得了政府奖学金,大部分都是自费留学。大量的印度学生都渴望学习中文,而中国许多年轻学者也正在研究印度。宝莱坞、瑜伽和甘地在中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被越多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
  只有加强人文交流,才能消除双方一些长期存在的不信任。兩国政府和领导层都已经意识到,双方还需携手开展更多的合作。同时,尽管双方都付出了长期诚挚的努力,但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仍遥遥无期。谈判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互谅互让。一些媒体以及社交媒体报道妨碍了两国相互在对方民众心目中建立正面形象。印度新闻频道的激增以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包括某些印方媒体刻意描绘了充满敌意的中国,以及某些中方媒体刻画了不友好且狡诈的印度。在印度,用方言播出的新闻频道受众很广,这些受众除此之外完全没有别的信息获得渠道。民族主义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沙文主义和仇外心理。从长远来看,它将损害世界和平。
  众所周知,中印双方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两国可以互惠合作的领域广泛,包括农业、卫生、教育、环境等,不一而足。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仅被视作双边关系的次要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双边贸易额的大规模增长促进了两国的人文交流。如果上述领域的合作得以加强,双边的人文交流必然也会得到极大促进。
  无法否认,总体上中国和印度视彼此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如前所述,改善中印关系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两国经济合作的范围显著扩大。许多观察家认为,如果不是两者间牢固、强劲的经济联系,2017年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将会演变为军事冲突。经济联系也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文化和教育合作。然而,要进一步提升人文交流,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很难预测中印关系未来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两国关系取决于整体国际形势。而美国、俄罗斯和日本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疫情过后的世界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印度和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本文作者Sreemati Chakrabarti为位于德里的印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前系主任。
其他文献
“通过‘中印+’模式推动中印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两国的利益捆绑,有助于消除印度对中国的疑虑,提高其对中国与印度邻国合作的接受度。”  “‘中印+’正逐渐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务实合作的重要渠道。不过,考虑到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外界对‘中印+’模式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存在质疑。”  “中印+"有助于提升两国对彼此政策的接受度和双方政策的融合度。  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代表,在国际和地区事
期刊
金奈会晤在“武汉精神”的基础上,深化并发展出了中印关系的“金奈愿景”。  2019年10月11-12日,习近平主席展开了对印度的访问。这是一场早就“预定”的行程。2018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首次非正式会晤,实际上确立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的年度沟通机制。在2018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印方就早早地宣布了中国领导人的这一访问行程。  武汉会晤是冷战后中印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期刊
“在安大使看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关系60余年,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威望是外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并多次帮我们化险为夷。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们这张中国面孔就是通行证。  1965年1月,时任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惠侯,遭遇了外交生涯中第一次严峻考验。看着大使馆前缓缓降下的五星红旗,他心情沉重。  一年前,安惠侯与另外三名工作人员远赴布隆迪,肩负建立使
期刊
“中印之间的对话就可以不只囿于政治议题,而是聚焦于文化。只有这样,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以及她的人民才会呈现出本真的样子。”  电影可以为中印人民提供一个好的机会,让大家在轻松而亲密的氛围里,听到彼此,见到彼此。  不久前,我和老师去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有一天,我们打车从南锣鼓巷到德胜门,出租车司机是北京本地人,我们跟他有了一次特别有趣的聊天。我们说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是素食主义者,有些印度人也喝
期刊
2020年4月1日,中印迎来建交7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建交70年历程,中印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重温70年前两国建交初心,发扬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1950  4月1日中印建交。印度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亲如兄弟)在印度成为时代流行语和两国交往史上的佳话。  1954  周恩来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
期刊
“通过几次外交努力,中苏关系逐步改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以及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合作都逐步启动。高玉生说,‘中苏关系回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推动我们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  外交工作要“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做好我们自己的功课,随时准备应对变化。  1984年12月24日,一辆产自东德的绿色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途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最终到达目的地苏联首都莫斯科,耗时5天
期刊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2018年5月至7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凯度集团合作开展了第6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这次调查覆盖全球22个国家,包括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在这次调查中,
期刊
怎样增强中印互信?对中国人来讲,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印度的历史文化;对印度人来讲,要从被过滤的英语信息中解脱出来。  1950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开国者的领导下,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今天我们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依然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大事。因为中印两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这种重要性与时俱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认
期刊
印中两国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应更加努力把握机遇,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  印度和中国和平共处了几千年。20世纪40年代末期,两国都希望建立友好关系,双方关系进入了“中印亲如兄弟”的时期。尽管两国有交好的初心,但之后双边关系发展却跌宕起伏,削弱了两国之间的有效合作。双边关系的起伏反映出两国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两国关系逐渐演变为着重管控分歧,避免分歧恶化,而不是利用潜在的合作空间来实现更大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无论是用“中印对抗”还是“中印联合”来描述两国关系,可能都缺乏远见。现在是重新定义双边关系的最佳时机。  2020年4月1日是中印两国建交70周年纪念日。两国应该遵从“在后人的敬重中成长(Postera crescam laude)”这句格言,两国关系前景可期。  持续发展的两大经济体  印度历史可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蓬勃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