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联结中印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之间的对话就可以不只囿于政治议题,而是聚焦于文化。只有这样,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以及她的人民才会呈现出本真的样子。”
  电影可以为中印人民提供一个好的机会,让大家在轻松而亲密的氛围里,听到彼此,见到彼此。
  不久前,我和老师去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有一天,我们打车从南锣鼓巷到德胜门,出租车司机是北京本地人,我们跟他有了一次特别有趣的聊天。我们说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是素食主义者,有些印度人也喝酒精饮料,而他似乎很难改变对印度固有的印象,大众媒体和市井八卦已经限制了他对印度的想象。
  这次谈话让我想起了此前我和一些印度朋友关于中国的对话。我问他们想象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最有意思的一个回答来自我的一个作家朋友,他博览群书,去过很多地方,但他表示:“当我试着想象中国,我仿佛看到一大团沙尘暴。”这两个例子表明,中印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仍存在巨大空缺。
  中国有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我觉得电影可以为中印人民提供这样一个好的机会,让大家在轻松而亲密的氛围里,听到彼此,见到彼此。过去几年,中印媒体都在讨论印度电影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包括《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调音师》等。这些电影不但票房大卖,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中国学者。他们通过这些电影,研究印度电影产业以及电影里所展现的印度各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态。
  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喜爱由来已久。1955年10月,中国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印度电影节,包括《流浪者》《两亩地》等三部印度电影在中国的20个城市同步放映。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影院就放映了印度和德国共同出品的电影《佛祖得道》(又名《亚洲之光》)以及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印度电影《世界之光》。从此之后,经过90年的发展,中印之间的电影交流愈加深厚。
  中国大陆的电影从未引进到印度,这种说法严格意义上并不正确。中国著名影片《白毛女》早在1952年就作为电影节展映影片登上了印度的大屏幕,而在1977年,《白毛女》又一次参加了德里电影节。1987年,中国最有名的电影制片人之一谢晋,带领由5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第1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中国大陆电影《红粉》《变脸》《剃头匠》曾在印度國际电影节上获得金孔雀奖。
  但中国电影在印度大多只限于参加电影节,印度观众很难在家门口的影院看到中国电影,因此印度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影片,错过了那些呈现中国普通老百姓喜怒哀乐、生活与梦想的电影。2019年8月2日,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执导的《江湖儿女》在印度上映,几乎没有在印度的影迷中引起任何反响。当然,没有足够的市场推广是主要原因。影片上映的屏幕数量有限,而且只在印度极少数的大城市放映,这意味着该片只是针对艺术影片观众,是符合电影节口味的小众影片。
  1962年中印边境纠纷后,印度大众电影和媒体大多开始“黑化”中国,在此背景下,通过更多的电影,让印度人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尤为重要。印度电影和媒体对中国的描述,直接影响了印度普通民众对于中国的想象,而在他们的想象中,中国是一个“有侵略性、不值得信任”的国家。切丹·阿南德(ChetanAnand) 1964年执导的战争电影《正义》中,把中国描述成一个印度曾经信任但后来背信弃义的朋友。该电影代表当时大部分印度民众的心声,也宣布了“印度和中国亲如兄弟”时代的终结。如今,世界秩序动荡,我们应该将所谓的“《正义》综合症”,也就是对中国的不信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电影可以帮助政府加速这个过程。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超越种族、语言或者宗教的隔阂,让观众因电影中人物所呈现的人性而产生共鸣。我发现很多的中国人都可以哼唱几句电影《流浪者》的主题曲,尤其是第一句歌词“Aa wa laooon”。他们特别认可电影所传达的打破种姓阶级壁垒的理念。我很荣幸出席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北京的首映礼,以及2017年4月该片在北京大学百年礼堂的首映活动,我看到观众们随着电影情节欢笑、哭泣。在这两个场合,当电影结束时,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一直持续到演职人员表播放结束。
  当我还是一名研究中国的学生时,我就看过很多中国电影,后来成为一名教师,我也为学生们放映过很多中国影片。我相信印度观众可以感受到《小城之春》中的伤感,感受到《桥》中主人公对新中国的向往,感受到《黄土地》中的苍茫辽阔,看到《活着》中老徐一家的命运起伏,与《站台》中被孤立的年轻人感同身受,看《人在囧途之泰囧》时开怀大笑,体会到《我不是药神》中白血病患者的无助,也会为《流浪地球》所呈现的科幻场景所惊叹。这时候,中印之间的对话就可以不只囿于政治议题,而是聚焦于文化。只有这样,“沙尘暴”才会尘埃落定,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以及她的人民才会呈现出本真的样子。
  事实上,中印两国政府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设立了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而电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双方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8月分别召开了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2019年,在新德里和北京分别举办了中印电影周,以促进两国人文交流的发展,同时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未来还将举办金砖电影节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电影节,这些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
  但双方仍需不断扩大人文交流的规模,两国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中国驻印使领馆可以与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地方政府合作,在印度各个邦的首府举办中国电影周,并且与有中国研究项目的大学、学院、机构合作,尤其是在各个邦的首府或邻近地区,将中国电影推广到更广大的、更普通的印度民众中去,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电影。这有助于印度民众了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同时,照此方式,印方也可以在中国举办印度电影周。
  一些企业已经瞄准了印度和中国的电影市场潜力,再加上政府层面不断的努力,以及中印研究者的理论加持,我相信,两国人民一定可以跨越鸿沟,增强了解和互信。
  本文作者Madhurendra Jha为印度杜恩大学中国研究系副教授,也是德里中国研究所-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其研究领域包括汉语、中国文化电影及翻译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生活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两组均进行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宣肺止嗽散(主要药物:桔梗、陈皮、白芥子、炙痲黄、甜杏仁)治疗,每日3次口服,10天为l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
期刊
通过民间外交,中日两国不仅在1972年9月成功恢复邦交,更重要的是在两国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并使它发荣滋长,根深叶茂,长久地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正在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  从世界史角度来看,新中国的成立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在当时冷战大环境下,日本和西方媒体对此的报道十分冷淡。我不禁联想到,19
期刊
“习近半外交思想无疑已经成为了解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中国对地区乃至世界贡献的关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举行了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两位领导人漫步交谈,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一对一交流。双方的非正式会晤引领了大国外交的新潮流。习近平表示此次会晤非常令人难忘,同莫迪总理的交谈真诚而坦率。此次会晤让习近平
期刊
外交官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结合国外现实情况,主动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  1988年春天,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西200多公里的沙拉堡宫,下奥州电台的直播节目“斗智会”第一次迎来了中国嘉宾,而且是一位外交官員。在这档广受欢迎的智力竞赛节目中,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杨成绪与主持人罗泽玛丽伊索普“激烈交锋”。他们精彩地回答了抛给彼此的问题,引起现场近300名观众的阵阵欢笑和掌声。  节目播出后,奥地利全
期刊
无论从增进中印双边关系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角度,还是从维持两国同其他国家良好关系的角度,推动“中印+”合作模式都势在必行。  2018年7月,在前往南非参加第十次金砖峰会之前,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对非洲国家进行了访问。  习近平访问了卢旺达,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该国。两国签署了15项合作协议,包括长66公里的穿过茶叶产区和朝圣圣地的公路、通往卢旺达在建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以及一
期刊
【摘 要】目的:探析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84例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恐惧、焦虑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院时间缩短;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关键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54例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窝沟封闭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保护漆治疗,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领面龋、龋齿发生率及龋均值。结果 经过1年随访之后,对两组患儿的领面龋、龋齿与龋均值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中可看出,
期刊
“通过‘中印+’模式推动中印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两国的利益捆绑,有助于消除印度对中国的疑虑,提高其对中国与印度邻国合作的接受度。”  “‘中印+’正逐渐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务实合作的重要渠道。不过,考虑到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外界对‘中印+’模式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存在质疑。”  “中印+"有助于提升两国对彼此政策的接受度和双方政策的融合度。  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代表,在国际和地区事
期刊
金奈会晤在“武汉精神”的基础上,深化并发展出了中印关系的“金奈愿景”。  2019年10月11-12日,习近平主席展开了对印度的访问。这是一场早就“预定”的行程。2018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首次非正式会晤,实际上确立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的年度沟通机制。在2018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印方就早早地宣布了中国领导人的这一访问行程。  武汉会晤是冷战后中印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期刊
“在安大使看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关系60余年,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威望是外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并多次帮我们化险为夷。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们这张中国面孔就是通行证。  1965年1月,时任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安惠侯,遭遇了外交生涯中第一次严峻考验。看着大使馆前缓缓降下的五星红旗,他心情沉重。  一年前,安惠侯与另外三名工作人员远赴布隆迪,肩负建立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