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受众关注。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
【关键词】电视新闻;社会责任;舆论导向
1.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彰显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心
正确的导向来源于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所编发的新闻报导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鲜活的报道手段,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穿于自己所采编的新闻之中。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虚怀若谷,深入研究电视新闻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们的新闻队伍只有人人具备了思想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肩负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和义务。新闻节目在编排时始终应该坚持大力宣传党的主张,使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另一方面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特别是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基本制度的宣传上,广播电视开设了大量专栏和系列报道,让中央的精神通过广播电视神形兼备、直观形象的方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广播电视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从而形成为全局服务的向心力、凝聚力。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活动报道中我们都看到了现代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社会责任心。电视媒体作为历史活动和事件的瞭望者、记录者、报告者,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步,及时、准确、客观、忠实地报道了这些历史瞬间。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提倡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和解答实践中的新课题,疏导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准确把握舆论宣传的“度”。在掌握好报道时机和数量的前提下,坚持事实准确,以理服人;坚持两点论,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使新闻舆论的监督工作始终在正确而又适度的报道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舆论导向作用是新闻媒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媒体在其发表、刊登、播发新闻的同时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即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及评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传达给了群众,而群众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接受着媒体的引导。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或者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每个观众所想所感必定不同,有人甚至会有不当言论或者消极负面想发。这时编辑所要做的工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证完整展现新闻事实,又要不指导观众的舆论想法。要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将大众舆论向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面对社会负面新闻或者重大灾难时,新闻媒体要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来看待新闻事件,既要保证新闻事实的传播,更要加以人文关怀。呼吁政府、社会和人民加以关注,落实现代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当今世界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主宰的时代,茶余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已经是中国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作为一名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独特的优势。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采编播发的新闻报道吸引人民群众。要想达到以上宣传效果,电视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时效性强的优势,在第一时间把重特大新闻事件展现给观众。其次,强势媒体必须抓住强势新闻事件,突出主干、拓展新闻背景、拓展相关信息。将整个新闻事件从其突发的那一刻起开始报道,向前后两个方向拓展报道空间,将整个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全方位地交待给观众,循循善诱,用事实说话以引导观众,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这种舆论引导作用。第三、充分利用电视这一新兴媒体以高科技术手段为依托的优势,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性新闻事件、不可预见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直观、直接地感受事件现场氛围。第四、由于以鲜活的画面为背景,电视新闻语言更加灵活,观众了解新闻事件的角度和切入点更加丰富,对新闻事件的表现由过去平面媒体的单一形式,转化为了现在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更广泛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增强了可视性。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电视新闻是随着人类电视影像及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迥然不同的传媒特点占据了媒体之优,成为强势媒体的一员。人们在习惯了平面媒体的文字图片和广播新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信息接受模式后,一种以直观鲜活的画面为主要载体的传媒形式——电视传媒带给人们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革命。首先,电视将影像通过画面、声音效果将电视新闻直接传送到了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之中。其次,电视新闻以其直观的画面、更强的现场感受及同步的文字解说让人们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它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媒体的视听觉效果,新闻事件本身越具感染力、震憾力,电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会是同样的效果。电视传媒的这种优势,让电视新闻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强势媒体的地位。对于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其现实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电视的优势,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强势媒体的作用,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电视,其时效性和普遍性在受众中有很大影响力。新闻编辑的职责就是巩固电视新闻节目权威性和真实性。只有新闻编辑的深厚学识和努力创新方可带来新闻媒体形式及内容的创新,也只有运作上不断创新,才能从本质上优化节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不断的推陈出新,使节目效益、质量得以提高。通过民生新闻、观众互动等节目形式,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百姓疑难。电视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挥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其他媒体不具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发展。在履行职责时,既要充当政府喉舌,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又要担任百姓声音,向上级部门反映民间问题。要坚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务求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形式。
【参考文献】
[1]杨化平.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注意要点[J].才智,2011(10).
[2]周岩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再定位[J].新闻爱好者,2011(06).
【关键词】电视新闻;社会责任;舆论导向
1.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彰显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心
正确的导向来源于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所编发的新闻报导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鲜活的报道手段,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穿于自己所采编的新闻之中。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虚怀若谷,深入研究电视新闻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们的新闻队伍只有人人具备了思想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肩负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和义务。新闻节目在编排时始终应该坚持大力宣传党的主张,使党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另一方面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特别是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基本制度的宣传上,广播电视开设了大量专栏和系列报道,让中央的精神通过广播电视神形兼备、直观形象的方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广播电视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及时准确地传达出来,从而形成为全局服务的向心力、凝聚力。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活动报道中我们都看到了现代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社会责任心。电视媒体作为历史活动和事件的瞭望者、记录者、报告者,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步,及时、准确、客观、忠实地报道了这些历史瞬间。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提倡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和解答实践中的新课题,疏导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准确把握舆论宣传的“度”。在掌握好报道时机和数量的前提下,坚持事实准确,以理服人;坚持两点论,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使新闻舆论的监督工作始终在正确而又适度的报道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舆论导向作用是新闻媒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媒体在其发表、刊登、播发新闻的同时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即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及评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传达给了群众,而群众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接受着媒体的引导。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或者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每个观众所想所感必定不同,有人甚至会有不当言论或者消极负面想发。这时编辑所要做的工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证完整展现新闻事实,又要不指导观众的舆论想法。要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将大众舆论向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面对社会负面新闻或者重大灾难时,新闻媒体要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来看待新闻事件,既要保证新闻事实的传播,更要加以人文关怀。呼吁政府、社会和人民加以关注,落实现代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当今世界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主宰的时代,茶余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已经是中国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作为一名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独特的优势。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采编播发的新闻报道吸引人民群众。要想达到以上宣传效果,电视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时效性强的优势,在第一时间把重特大新闻事件展现给观众。其次,强势媒体必须抓住强势新闻事件,突出主干、拓展新闻背景、拓展相关信息。将整个新闻事件从其突发的那一刻起开始报道,向前后两个方向拓展报道空间,将整个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结束全方位地交待给观众,循循善诱,用事实说话以引导观众,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这种舆论引导作用。第三、充分利用电视这一新兴媒体以高科技术手段为依托的优势,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性新闻事件、不可预见的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让观众直观、直接地感受事件现场氛围。第四、由于以鲜活的画面为背景,电视新闻语言更加灵活,观众了解新闻事件的角度和切入点更加丰富,对新闻事件的表现由过去平面媒体的单一形式,转化为了现在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更广泛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增强了可视性。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电视新闻是随着人类电视影像及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其迥然不同的传媒特点占据了媒体之优,成为强势媒体的一员。人们在习惯了平面媒体的文字图片和广播新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信息接受模式后,一种以直观鲜活的画面为主要载体的传媒形式——电视传媒带给人们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革命。首先,电视将影像通过画面、声音效果将电视新闻直接传送到了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家庭之中。其次,电视新闻以其直观的画面、更强的现场感受及同步的文字解说让人们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它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媒体的视听觉效果,新闻事件本身越具感染力、震憾力,电视新闻传达给观众的会是同样的效果。电视传媒的这种优势,让电视新闻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强势媒体的地位。对于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其现实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电视的优势,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强势媒体的作用,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电视,其时效性和普遍性在受众中有很大影响力。新闻编辑的职责就是巩固电视新闻节目权威性和真实性。只有新闻编辑的深厚学识和努力创新方可带来新闻媒体形式及内容的创新,也只有运作上不断创新,才能从本质上优化节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不断的推陈出新,使节目效益、质量得以提高。通过民生新闻、观众互动等节目形式,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百姓疑难。电视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挥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其他媒体不具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发展。在履行职责时,既要充当政府喉舌,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又要担任百姓声音,向上级部门反映民间问题。要坚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务求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报道形式。
【参考文献】
[1]杨化平.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注意要点[J].才智,2011(10).
[2]周岩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再定位[J].新闻爱好者,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