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时光》:守护吉祥的童年时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祥时光》是一部有温度的儿童小说,用散文式的笔法讲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在阅读中,我们能够走进吉祥这个男孩温厚、丰盈的童年时代,目睹他的成长经历,感触作者独一无二的童年记忆。
  翻看《吉祥时光》的后记,作者张之路写到:“大人物的回忆是属于‘历史’的,小人物的回忆则是属于‘文学’的。”故乡与童年往往是一个人记忆的起点,孩提时代一去不复返,童年记忆便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创作的源泉,难怪说文艺来自于回忆。所以吉祥的故事是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始的,那是一个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距离感的年代,可是展现在眼前的吉祥,却是一个亲近可感的男孩儿形象,他像每一个孩子一样从幼稚园升入小学,身边有来来往往的邻居与校园里的小伙伴。尽管那是一段我们陌生的、甚至印着些特殊标签的时代,可是作家的描摹却是生活化的,在真实质朴的文字中展示出一个普通男孩儿的贪玩淘气和安然成长。这一幕幕往事轻巧、亲切、清丽,是作者心中最为动人的光景。尽管世界繁复变幻,社会飞速运转,而吉祥却在家与周边的这方小土地上逍遥自得,简单快乐。
  但在《吉祥时光》中真正动人心弦的也不仅仅是细水流长的欢快岁月,还有更多立体与复杂的童年感受。吉祥有属于自己的烦恼,他渴望早一点达到少先队员的标准,因此隐瞒真实年龄;为了争得荣誉,吉祥与两个朋友一起搞小动作欺骗“选举”,最终被识破也失去了名额。而正是这样一个自尊、好强甚至会撒谎做错事的小男孩更能引起读者共鸣,他生性敏感,盼望长大,会为了不能加入少先队而伤心,这就是一个真实饱满的儿童形象。他的快乐和难过都来去匆匆,他的童年岁月里交织着的是形形色色的矛盾与各不相同的感受。
  张之路笔下这个简单的男孩、这个普通的家庭,还有这段朴素的时光,也蕴涵着闪闪发光的一面。吉祥的家庭比较拮据,为了房子不被没收,父亲向郑大爷借钱奔波上海才保住唯一的“空架子”。故而,吉祥的童年没有多少五彩缤纷的玩具,他偷拿过老先生家的木制小树,而老大小姐不仅没有计较,还送了吉祥更多的自制玩具。这种成年人对于孩子童心的呵护是令人感动的,贫穷生活没有消磨掉人性中可贵的善良。吉祥担心玛丽挨打,请求母亲去帮忙,母亲便立刻带着吉祥去了玛丽家,用一种善意的画鞋样的方式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在这样一个小院子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消解了那个大时代下国家间的敌视。贫穷和物质的匮乏并不意味着道德与美好品质的缺失,所以那个时代的童年也不代表空洞虚无,这正是作者想要传达出的精神。包括吉祥父亲与老李的关系,对二人的描写里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和赞颂,仅仅从吉祥的眼中,从他幼稚的表达中,从对于窗台上的“好儿”幼稚的发问里,便看出了吉祥一家为人处世的厚道、纯朴。这些美好的品质深深印在男孩儿心里,伴随终生,这是小人物身上不渺小的部分。
  即使童年是属于一个人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记忆,但每个人的童年又是融入进历史潮流之中的。吉祥也不例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城市面临过和平解放,名称也经历了从“北平”到“北京”的转变。吉祥曾经身穿用降落伞缝制的衣服上学,换做今日,已经不会有孩子能有如此体验。当降落伞象征着抗日英雄的时候,吉祥会觉得威风无比,仿佛自己身上也承载着祖国的兴衰,这与吉祥所生活的那段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北京是屡屡出现的写作对象或写作背景,无论是有意刻画还是无意烘托,在我们传统的乡土环境下,北京总是承载着人们精神故乡的寄托。吉祥的童年时光在北京度过,北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作者描摹的背景图像。大乘巷、东观音寺、西直门、什刹海、护国寺……这些熟悉的地名也一遍遍地在小说中出现,吉祥看到的西直门自然与今天北京城中的西直门大相径庭,那时没有摩天大楼与车水马龙,更多的是古朴与厚重之气。
  张之路写过极其富有故事性、想象力的科幻小说,也能营造出十分热闹幽默的氛围和风格,可是在记录与回忆童年的时候,却能如此细腻隽永。小男孩吉祥的成长故事属于张之路回忆中的童年歲月,是作者带着更加丰厚的经历,又重新在审美回忆的森林中细细采撷与打磨的成果。人们面对朝代更替、历史变革或是文化动荡,可能是理智的、激昂的、甚至疼痛的,但是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再去回首童年往事,一切都显得纯粹与珍贵。所以,吉祥的童年淡远又真切,是渺小与宏大的互相交织,是从未缺失过的美好的企盼,是作家精心守护着的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体验。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至要莫若读书。是的,一个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明理的孩子,是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孩子,也一定是一个纯净而向上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算不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也一定是大家心目中好孩子的代表。换而言之,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但坏孩子一定不喜欢读书。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经常都说,希望孩子先成人,再成才。那要怎样成人?我认为,在这个知识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读书才是最直接
期刊
语文课堂,以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进行文本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抓住课文题目,精心设计主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能更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根据课文题目的不同类型,主问题的设计也各有差异。  一、设计指向内容理解的主问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以这类标题设计课堂学习的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林冲
期刊
50分的中考作文是“半壁江山”,而初三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得30多分,情况令人担忧。其中原因一是作文布置随意化,匆匆安排个题目让写生写,没指导,缺乏整体性的关联,上次作文与下次作文的联系很少。长期进行这样无针对,无专题,无覆盖的三无训练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思考,采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不同形式的作文复习策略,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學生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真情打动“童心”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重和依恋之情。例如,教师给学生面批作业时,有的学生会悄悄地摩挲教师的手臂和手背,有的学生会拉拉教师的头发,有的学
期刊
阅读与写作是最为重要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偏好阅读教学,而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难以提升。其实,仿写教材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教材中的好多篇章文质兼美,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是最新鲜有力的范文。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不妨有意地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和风细雨的浸润中提升写作能力。  那么仿写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可以模仿篇章结构  比如,
期刊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把微日记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发展写作思维,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在写微日记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把所见、所闻、感受和体验作为微日记的内容,用简短优美的语言进行记录,养成写微日记的好习惯,树立写作自信心。把微日记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创新了教学形式,
期刊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却视为苦差事,总感觉没有东西写,无从下手,其实作文并不难,难在不懂得读书罢了。  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书籍;一种是无字之书——生活。黄庭坚有“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黄所指的书当是书籍。古往今来,在事业上有大成就者,没有不酷爱读书的——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毛泽东一生读书不辍,即使晚年视力不济,仍透过放大镜阅读…
期刊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识字,也是教学难点,更是提升他们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根本,并且严重影响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教好语文低年级的识字课,怎样教给学生使用正确、高效、快速的识字方法,给学生们打好牢固的基础,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更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出了些对于提升识字质量方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此与大家分享。 
期刊
教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在“三尺讲台、一块黑板”的天地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近日,通过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学习,又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习总书记对“好教师”提出的四条具体要求,他的讲话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的目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做到如下四点: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学生的引航
期刊
寓言故事,是通过一则故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指导学生学会智慧地与人交往和做事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生活、学习。寓言的寓意把握,是寓言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真正内化,而不是走过场,停留在标签式的教学表面;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将道理告诉学生,把教学化为简单的结果呈现。那么,寓言故事怎样进行寓意教学呢?可以采用分步递进的方法,可以让寓意教学水到渠成,这不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