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核心构建主线,知识探究精设环节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是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 教学的重点是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指导学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性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从判定到性质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学中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精设教学环节,下面开展教学探讨.
  紧扣核心内容,构建教学主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内容在初中几何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是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拓展,是研究相似多边形的基础,同时其研究方法对于后续的知识探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核心,树立教学目标,依托核心目标来构建教学主线.
  本章节的教学核心及目标主要有三点,涵盖知识内容和数学素养,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包括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属于探索性内容,其中涉及知识探究的方法,需要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探究能力,并从整体上认识知识结构.
  (3)情感与态度. 教学中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构建,感知知识来源,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上述教学核心及目标中涉及知识学习、方法掌握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基于三个核心来设计教学环节,构建系统的教学主线,如图1所示.
  教学设计共分四个阶段,即“类比引入”“探究发现”“归纳构建”“应用强化”,引导学生经历性质的引入、发现、总结和强化等历程. 教学中应贯彻主线的核心内容,按照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思维切换,从旧知中发展新知,推动新知的应用强化,基于该主线开展的教学设计才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课堂教学才更高效.
  类比引入新知,探究发现问题
  “类比迁移,探究发现”是性质教学最为有效的方式,在类比迁移的过程中可使学生深入体会知识间的关联,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的问题则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后续的性质定理构建.
  参考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教学,我们先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了概括,然后开展判定方法的探究,最后变换角度对其性质加以推导. 从中可知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是:概括图形定义——推导判定定理——归纳图形性质,因此因相似三角形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探究.
  教学中可以给出如下问题:如图2所示,△ABC∽△A′B′C′,根据相似性质,大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关注图中的形状大小,对应角和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对旧知的回顾,也是本节课研究的需要,虽问题看似简单,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后续的探究作基础.
  “探究发现”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探究需要联系其周长和面积,在此基础上探究对应边的性质. 因此教学中需要基于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相似三角形周长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如下问题:对于图中的相似三角形△ABC和△A′B′C′,如果=k,那么△ABC和△A′B′C′的周长比值为何值?
  教学引导:首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然后根据=k来推导其他对应线段的比值,最后基于线段比值完成周长比值的转化,得出三角形周长的比值等于相似比. 完成求解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面积比的结论该如何求证.
  其次,引导学生结合上述的知识,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的其他要素,包括中线、高、角平分线,并基于此来设计探究问题.
  问题1:在三角形中,除了角和边外,还包含有哪些线段呢?
  问题2:如图3所示,已知△ABC∽△A′B′C′,AD和A′D′分别是底边BC,B′C′上的垂线,试分析的比值.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来求证问题2中相似三角形中的高的比值与相似比之间的关联,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类比引入,探究发现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完成相似三角形中的性质探究,环节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不仅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拓展平台,这是探究教学的优势所在.
  归纳构建新知,应用强化性质
  归纳总结和解题应用可以完成新知的构建和强化,也是性质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两个环节中需要完成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全面归纳,并严谨论证,同时借助变式题型来强化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完成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渡.
  1. 归纳构建新知
  上述环节完成了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探究,学生已经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该环节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即可,包括相似三角形中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值. 对于其中的面积问题则可以借助网格划分来直观认识,如图4所示,给出图中所示的三个三角形,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图像特性可以直观认识所总结的性质,将相似三角形特殊线段的对应性质上升到一般线段上,即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概括性质的过程中需要渗透合理性和逻辑性,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以关联知识为基础进行引导概括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由特殊问题为切入点,然后深入一般问题,符合学生认识新知的过程. 在概括中还需重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渗透,让学生感悟思想方法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应用强化性质
  完成性质概括后有必要利用拓展性的问题来强化理解,性质中提到了线段具有一般性,因此可以设置一些规律探究问题,同时结合动手操作进行拓展探究,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1:在图5所示的△ABC中,BC=25,BC上的高線为20,将AB和AC分为了n等份,然后按图连线作矩形,使得矩形的边B1C1,B2C2,B3C3…相对的边分别位于BC,B1C1,B1C1…上. 如果n=5,分析所有矩形的面积;当分为n等份时,用含有n的代数式来表示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
  教学指导:引导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分析等分点上的线段长,然后结合面积公式求解,最后进行一般性总结,构建关于n的面积函数.
  问题2:准备一张等腰三角形纸板,设底边长15 cm,底边上的高为22.5 cm,然后沿着底边以此往上裁剪出高度为3 cm的矩形纸条,如图6,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正方形,分析其是第几张?
  教学指导:该问题的操作性很强,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思考其中所含有的相似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纸条的高度来以此推导其中相似三角形的底边长,利用底边长最终确定结果.
  归纳概括、应用强化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性质生成和知识应用的延续,这也是素质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教学内容来看,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固定的,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变式方向却是可变的,因此利用变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获得同步延伸.
  写在最后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素质教学的宗旨. 上述性质教学中,基于教学核心设计了教学主线,根据教学主线开展了探究设计,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技巧作为教学起点,精心引导设问,重视知识生成的每一个细节. 活动中渗透了知识探究的技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开展课堂探究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基于性质定理开展拓展应用,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提升学生性质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的必要的综合能力. 它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僅包含数学知识技能,还包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倾力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学力. “自学·议论·引导”在发展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学·议论·引导”;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能力  
[摘 要]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大脑当中有丰富的表象. 表象就是学生感知之后在大脑当中留下的形象,形象往往来自体验. 体验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生活中的体验,二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体验学习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都是面向教师的,因此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必然是对应在一起的. 具体的体验教学设计,可以从知识体系角度研究入手,思考学生建构概念需要哪些
嘟嘟:  你好!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性格像男生,非常直爽,从小就有很多男生好朋友。可是自从上了六年级,爸爸妈妈就特别不愿意我和男生在一起玩,像看贼一样看着我,一有男生往家里打电话,他们就问这问那,像查户口似的,想不通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武鸣 苦恼的茵茵  茵茵:  你好!通过你的描述,我觉得:目前,你的爸爸、妈妈像老鹰保护鹰宝宝一样,担心“危险来袭”,所以才会“像看贼一样”看着你。其实,这是
存在性问题与证明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解析几何考查的一种热点题型,以判断满足条件的点、直线、参数是否存在,证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等量或不等量)为主要呈现方式,多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  (1)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  (2)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3)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和有关证明题.  解决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结合相关的图形进行分析
从图纸一张、白地一片到方圆166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从区区350万的启动资金到总资产近亿;  从10个班400名学生37位教师到小学初中完备、66个班3000多名学生近400位教职员工;  招收的是普通学生,培养出近100%的学生合格率,小学90%、初中60%的优秀率;  这就是泰州实验学校(泰州外国语学校)——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国有民营学校创办6年来所完成的轨迹。这个轨迹在许多媒体报道、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利用基本函数的导数、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理科)的求导法则进行导数运算,是高考对导数考查的基本要求;而曲线的切线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求不高,试题的设置基本停留在“已知切点求斜率”的难度上. 寻找切点是关键的地方.
[摘 要] 用心选取合适的教学节奏,多点儿耐心等待,获得老师信任的A班学生,也会勇敢地展示自我. A班每个学生的个体能量是微弱的,但通过交流互助,学会“抱团取暖”,是可以突破原有困境的.  [关键词] 公开课;学困生;分层;教学理念  2017年4月13日上午,笔者来到南通市跃龙中学,参加该校承办的长三角分层递进教学联盟、南通市分层走班课改联盟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分层递进教学研究所指导
[摘 要] 以生为本的课堂不仅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更需要从思维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思维生长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思维课堂的达成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习惯的养成,最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 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 文章以“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认为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多元学习方式,强化数学文化熏陶,开展实践活动,并增设提问环节.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普遍共识. 比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牛津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的每一单元最后都有Fun house环节,很多教师将此视为鸡肋。因为该部分无明确的知识目标,并认为对学生来说无难度可言,有的教师完全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带着学生快速地走个过场。  殊不知,Fun house对于激发英语初学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Look and read吸引着学生主动、独立地阅读,因为其中的humourous成分总能博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