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要四反对”做好班主任工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领路人。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处处充满艰辛和挑战,尤其是在教改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更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否则班主任工作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时应及时替换陈旧的理念,代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操作性极强的、科学的新理念。每位班主任应时刻铭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班主任工作也像哲理一样,没有现成的、既定的方法可照抄照搬,只能因校情、地情、班情而定。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深认识到这项工作,简单中透着复杂,苦累中收获着快乐。综合诸多因素,班主任应时时围绕“勤、情、和、爱”开展班级工作,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绩斐然。
  一、要“以勤为先、率先垂范”,反对“事无巨细、包办代替”。
  班主任在工作时,应想在学生之前,忧在学生之前,以勤为先,率先垂范,处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过程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如:“开学前三周”、“放学前三周”、“期中后两周”这三个阶段是关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对症下药,以勤为先,“走在学生之前,走在学生之后”,努力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融入其中,事必躬亲,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体会到这是一种人格魅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自己的行动中效法、模仿,如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水到渠成,根本用不着“反复重复”、“啰唆强调”。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则应大胆放开手脚,任命班委,让其自主管理班内事务。坚决反对抓住不放,继续沿用“关键”阶段的方法,包办代替,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导致班主任工作重上加重,繁而又繁,千头万绪,乱上加乱。
  二、要“以情感人、晓之以理”,反对“高高在上、责难谩骂”。
  当代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广,知识储备量大,思维敏捷,行为超前,法律意识强,任性,好强。因此班主任要分析、揣摩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走进学生,置身其中,仔细倾听,耐心品味,细细咀嚼,找出错误,指出不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让正确的行动在情感深处打动学生,让文明的语言在心灵深处感染学生。值得强调的是“走进”,班主任不仅和学生在空间距离上要走进,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切实重视与学生的沟通,本着“你的心事我愿意倾听”的态度,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善于引导,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感动学生。坚决反对事无大小,事无轻重,便横加指责,责难谩骂,大道理一大堆,大批判长时间进行,这样势必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并产生鸿沟。这样班主任怎能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怎能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怎能很好地驾驭班级,预见并防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呢?
  三、要“和谐管理、民主管理”,反对搞“一言堂”。
  当今社会,文明、和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在工作中注重运用和谐、民主的管理方法。每一个规章的制定,每一个表彰的形成,每一个活动的开展,都应是民主的结晶。班主任应特别注意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班内的任何一项活动,都由学生集体讨论形成,因为他们是班规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班集体的凝聚力、文明之风便形成,班主任的威信自然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文明的班集体形成了。若班主任处处凌驾于学生之上,显示自己的威严、威风,无视学生、无视班级,自己说了算,搞“一言堂”,便会严重远离学生,脱离班集体,如此自然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学生逆反情绪、扭曲的性格就会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一定是一盘散沙,凝聚力荡然无存,文明和谐的班级怎能形成?
  四、要“热爱生命、尊重人格”的教育,反对一味“名次教育、升学教育”。
  近年来,学生自残的比例明显上升,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的溺爱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之外,还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热爱生命,尊重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教育已刻不容缓。因此,班主任要有正确的观念,明白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要确实把它当做自己的职责来做,时刻告诫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班主任应以热爱之心、尊重之心、关怀之心走进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只有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学生才会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总之,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构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时研究学生的心理,随时调整方法、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才会卓有成效,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唐诗三百首》法译本
摘 要: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众多,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历史教师要利用学科特色,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远离父母,极容易产生
摘 要: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指出了其对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外语教学 启示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Ellis,1985)。具体来说,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
摘 要: 情感与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也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体育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促进人们的情感发展,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状态,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人们的审美感受,同时,情感的发展又进而推动人们更好、更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态 情绪 健康情感    “拥有一种积极进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文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激活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增强阅读能力 五个方面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已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教师先介绍作者、文章出处、写作目的,然后朗读课文,接着
摘 要: 自从“情境教学”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某些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或缺乏目的性,或缺乏启发性,或缺乏延续性。本文明确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点原则,并以作者常用的,以身边生活、社会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而创设的问题情境为例,解析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原则 身边生活 社会实际 工业生产    一
摘 要: 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习的正确观念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培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学习方法,对广大数学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数学课程 学习观念 心理培养 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数学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对有志于以后继续深造攻读学位的学生来讲,该课程是必考科目;其次,对于那些
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特别是增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表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实际能力是为了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这些实际能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
一  课改是好事,益师益生,利国利民,模式化教学是课改的重要成果。近十多年来,多个地区、多所名校推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化教学的好处不一而足,主要体现在摒弃陈旧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以生为主,先学后教,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模式化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阻碍。由于教学模式这一“模”字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被质疑和诟病。不可否认,
摘 要: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