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淡定”一词走进大众视野,并以不可扭转之势风靡人们的语言世界。因其深受大众的认可和高使用率进入现代汉语的流行语库,成为年轻人潮流个性、释放开怀的口头语。本文拟对流行词“淡定”的词语演进、词义发展、相关问题、流行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打拼 流行 社会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学者于丹在2012年发表《论语》今读感悟的一句话。一时间使“淡定”一词流传甚广,成为媒体与大众关注的热点,成为当下热词。比如:
1.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强大的“淡定哥”?(大洋网, 2015年6月11日)
2.“知足,是多么难得的品质。淡定,是多么高深的境界。”(中国知名主持人何炅)
3.经历过那样的2008,还有什么事情能影响我的心情?镇定、淡定,做什么都要镇定,看什么都要淡定。(奥运冠军刘翔)
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淡定”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及此前的版本、《辞海》等工具书均没有收录该词。因此,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淡定”是当代社会一个新生的词语。其实不然,最早见于唐代,当时就已经有关于“淡定”一词的文字记录了。例如,岂虬龙窟宅,灵仟福祐,怀清伫俊,抱逸寻幽者乎?跻颢气而莹襟情,疏玄流而屏喧浊。忘归淡定,盍赋诗云……(《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之三)
因此我们不难得知,“淡定”一词并不是新生词语,它早已存在于汉语的历史演进中,只是它在后来的语言运用频率有限,现在,“淡定”因其自身魅力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风靡于当代人口头语言表达艺术中,逐渐被普通话吸收。
“淡定”一词因其读音上“淡”和“定”两字声母相同,韵母相配,使其口语表达顺口悦耳,便于人们记忆,这也给该词的传播广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在流行的过程中,人们在运用时根据自身沟通需要不断赋予它新义项,增加了“淡定”一词语言运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
1.淡定,不是写在腚上,而是写在脸上。(《读者》,2009年第12期)
2.面对美挑衅,终于理解中国外交部为何如此淡定。(未来网,2012年7月)
3.我什么都不会,但是我依旧很淡定。(网友“淡然一生”)
在当代语言流行趋势中,“淡定”词义褒贬性也在发生着改变。追溯到唐代有关“淡定”一词的史料,它的涵义表达的只是人们的一种坦然的精神状态,一般指的是褒义。从当下流行趋势看,“淡定”传承了它原有的含义,并随着传播过程,逐渐发展为兼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比如:
1.中年人经岁月练就的淡定的处事风格,是很多年轻人所不及的。有些东西,只有岁月才能给你。(《故事会》2012)
2.广州枪杀案 ,凶手作案之后淡定回家睡觉。(人民网, 2014 年 12 月 )
上述例句中,前两句中,“淡定”指的是冷静,淡然的,肯定含义。后两句中,“淡定”指的是贬性含义,指的是顽固,无所谓的否定,贬斥的意义。
通过“淡定”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该词褒贬两类感情色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是有规律的。该词的贬性含义主要运用于口语交流中,用于自嘲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该词褒义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较多应用,但书面语中,“淡定”一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褒义出现。比如:
1.是一种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的生活态度,是历练一种涵养一种淡定一种从容。(《淡定》)
2.他做着坏事装着好人,真够淡定的。(百度贴吧)
冲破历史的围笼,再次勇立语言的潮头,“淡定”一词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词逐渐风靡,流行开来,也和当下特殊的社会因素有关。社会的飞跃发展使得人们生活速度变快,加之报刊、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极容易陷入暴躁的心理状态。而此时,“淡定”的出现,正对应了人们这种焦躁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可以得到心灵的释放,精神上的缓解。它甚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现象起了应有的消减作用。可以说,“淡定”的词义文化正迎合了当代特殊的时代特点,与当今社会文化和人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接受。追溯中国的历史渊源,“淡定”所具有的理性意义和华夏民族一贯传承的沉稳雅正的君子文化也有其对接性。可以说,“淡定”一词的发展,正体现了汉语词汇时代性和包容性。
正如上文,“淡定”自身的词性词义特点和必要的社会因素为其流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淡定”词语自身,也在流行风靡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汉语言在不同历史时代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劲松.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1999(03).
[2]张恒君.“淡定”考释[J].辞书研究,2013(02).
[3]陈尚君,校订.孙望,辑录.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01).
(作者简介:康睿,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打拼 流行 社会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学者于丹在2012年发表《论语》今读感悟的一句话。一时间使“淡定”一词流传甚广,成为媒体与大众关注的热点,成为当下热词。比如:
1.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强大的“淡定哥”?(大洋网, 2015年6月11日)
2.“知足,是多么难得的品质。淡定,是多么高深的境界。”(中国知名主持人何炅)
3.经历过那样的2008,还有什么事情能影响我的心情?镇定、淡定,做什么都要镇定,看什么都要淡定。(奥运冠军刘翔)
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淡定”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及此前的版本、《辞海》等工具书均没有收录该词。因此,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淡定”是当代社会一个新生的词语。其实不然,最早见于唐代,当时就已经有关于“淡定”一词的文字记录了。例如,岂虬龙窟宅,灵仟福祐,怀清伫俊,抱逸寻幽者乎?跻颢气而莹襟情,疏玄流而屏喧浊。忘归淡定,盍赋诗云……(《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卷之三)
因此我们不难得知,“淡定”一词并不是新生词语,它早已存在于汉语的历史演进中,只是它在后来的语言运用频率有限,现在,“淡定”因其自身魅力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逐渐风靡于当代人口头语言表达艺术中,逐渐被普通话吸收。
“淡定”一词因其读音上“淡”和“定”两字声母相同,韵母相配,使其口语表达顺口悦耳,便于人们记忆,这也给该词的传播广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在流行的过程中,人们在运用时根据自身沟通需要不断赋予它新义项,增加了“淡定”一词语言运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
1.淡定,不是写在腚上,而是写在脸上。(《读者》,2009年第12期)
2.面对美挑衅,终于理解中国外交部为何如此淡定。(未来网,2012年7月)
3.我什么都不会,但是我依旧很淡定。(网友“淡然一生”)
在当代语言流行趋势中,“淡定”词义褒贬性也在发生着改变。追溯到唐代有关“淡定”一词的史料,它的涵义表达的只是人们的一种坦然的精神状态,一般指的是褒义。从当下流行趋势看,“淡定”传承了它原有的含义,并随着传播过程,逐渐发展为兼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比如:
1.中年人经岁月练就的淡定的处事风格,是很多年轻人所不及的。有些东西,只有岁月才能给你。(《故事会》2012)
2.广州枪杀案 ,凶手作案之后淡定回家睡觉。(人民网, 2014 年 12 月 )
上述例句中,前两句中,“淡定”指的是冷静,淡然的,肯定含义。后两句中,“淡定”指的是贬性含义,指的是顽固,无所谓的否定,贬斥的意义。
通过“淡定”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该词褒贬两类感情色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是有规律的。该词的贬性含义主要运用于口语交流中,用于自嘲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该词褒义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较多应用,但书面语中,“淡定”一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褒义出现。比如:
1.是一种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的生活态度,是历练一种涵养一种淡定一种从容。(《淡定》)
2.他做着坏事装着好人,真够淡定的。(百度贴吧)
冲破历史的围笼,再次勇立语言的潮头,“淡定”一词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词逐渐风靡,流行开来,也和当下特殊的社会因素有关。社会的飞跃发展使得人们生活速度变快,加之报刊、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极容易陷入暴躁的心理状态。而此时,“淡定”的出现,正对应了人们这种焦躁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可以得到心灵的释放,精神上的缓解。它甚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现象起了应有的消减作用。可以说,“淡定”的词义文化正迎合了当代特殊的时代特点,与当今社会文化和人性文化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接受。追溯中国的历史渊源,“淡定”所具有的理性意义和华夏民族一贯传承的沉稳雅正的君子文化也有其对接性。可以说,“淡定”一词的发展,正体现了汉语词汇时代性和包容性。
正如上文,“淡定”自身的词性词义特点和必要的社会因素为其流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淡定”词语自身,也在流行风靡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汉语言在不同历史时代中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劲松.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1999(03).
[2]张恒君.“淡定”考释[J].辞书研究,2013(02).
[3]陈尚君,校订.孙望,辑录.全唐诗补编·全唐诗补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01).
(作者简介:康睿,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