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情感的大门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切实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的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故事,然后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第二,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第三,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第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第五,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一写作文。
   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你也将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河北迁安市马兰庄镇后裴庄小学)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达成共识,那就是都要重视朗读。身为一个在农村小学任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耳闻着孩子们拖长着声音唱戏般的朗读,心里总是纠结不安。目前,在农村小学,唱读是让众多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唱读时由于学生在字与字之间都额外的拖长了音,导致阅读时无法思考,谈不上语感,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低年级的孩子数读较多,中年级的孩子大多
期刊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在新“课标”中,更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抒写。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见缝插针式创设“课堂练笔”形式的随堂练习,小练笔可以贯穿在每一篇课文中,无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笔者所在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项宝贵经验。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  
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一再强调“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确实,幼儿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认知活动的开始,只有让幼儿对认知的对象形成强烈的期待与接受的冲动,他们才会进入一种渴望的情感传达与交流状态并希望积极的投入其中。阅读作为人类最原始、最直接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方式,是认知世界的基础。因此,我们只有努力重视幼儿在认知中对所要认识的对象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启动幼儿的
期刊
期刊
“春华秋实”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我们是否也想过: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我们在课改的试验田里,素质教育的土壤里洒下了无数革故鼎新的种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