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准地转模型中副热带环流对潜热加热的定常响应I.基本性质及特征分析

来源 :大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线性理论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其简单明了,解释了如Ross-by波形成等重要的环流现象.近年,有研究(Chen et al.,2001)运用定常线性准地转模型研究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在相似加热强迫下,其结果与理论研究和GCM的研究不同.本文运用该模型系统研究了由季风降水产生的潜热加热所激发的副热带定常波的结构特征,以理解其结果与GCM不一致的原因.研究表明基本流对热强迫的定常波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1)当基本流为东风或为零时,定常波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第一斜压结构,波动振幅随东风的增大而减小;(2)当基本流为西风时,呈现向上的传播特征,振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存在一个临界风速Uc(约3 m/s),此时,波动振幅最强;基本流的平流作用具有非对称性,西风时平流作用远远强于东风.由此揭示了该线性模型解的本质:加热在热源区所激发的经向地转涡度输送必须能够平衡加热的位涡制造和纬向位涡平流;基本流的经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使得气旋和反气旋中心偏向热源中心北侧,并进一步发现当基本流为夏季亚洲季风区纬向平均的纬向风场时,线性模型的解中位于中低层的反气旋中心显著抬升,而不出现在地面上,与完整的大气环流模式的结果接近.说明即使在线性模式中,洋面副高的形成也不能完全用季风潜热加热来解释;另外,静力稳定度对热强迫的副热带环流的影响也很重要,使热源的强迫作用放大.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高的学科。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探究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以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灵活的运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数学语言。在
眼下素质教育为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和活力,但素质教育课堂实践至今仍众说纷纭,见地不一。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运用系统观点,建立高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角度出发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出一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一个好教学设计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同教师有不同的
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阅读文章如入高山大川,引人处常在山之起伏,水之潆洄;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不生动,其症结就在于平铺直叙,只满足于叙事,而忽视构思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那么如何进行教师创新
我从事教育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注重品学较差的学生,对待这些品学较差的学生,我像对待重病的孩子一样,精心治疗和护理。因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