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L-谷氨酸噬菌体广谱抗性菌的选育途径

来源 :发酵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噬菌体业已成为味精行业的一大公害。为消除噬菌体污染,人们进行了不懈努力。传统的方法是以生产菌本身(目前国内普通使用 T<sub>6-13</sub>或其衍生株)为亲株,通过诱变或融合处理选育噬菌体抗性株,这类菌株虽具有噬菌体抗性,但因其细胞外层结构已不可避免地遭受损伤,导致产酸和提取性状恶化,难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我们认
其他文献
前言在L—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噬菌体污染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每年都要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在发酵过程中噬菌体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常规的方法就是倒罐、清洗、各种方法消毒灭菌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味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细结晶及粉状味精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少,这就势必造成精制后道母液的增多,因此,如何有效
末次味精母液中约含有20~30%的谷氨酸(Glu),2~10%焦谷氨酸(Pyro-Glu),由于含杂质较多色泽较深,故不宜再进行浓缩结晶。本文所介绍采用的回收方法是通过将焦谷氨酸钠(Pyro-Na-Glu)转化成
加强工矿企业仓贮物资管理是提高生产经营的重要一环。工矿企业平时备有大量的物料和未出厂的产品,这是生产经营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没有适当的贮备就无法组织生产经营,若过量
从江苏省淮阴市清江味精厂采集到的土壤、废水中分离得到三株噬菌体,经血清学分型,区分为三种血清型。对三株噬菌体进行热失活、pH稳定性、一级生长曲线试验和电镜观察,发现
谷氨酸发酵过程在密闭的大罐中进行,人们欲控制发酵过程的优化运行,必须了解过程的运行状态.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可能通过各种检测控制手段做到"情况明、过程稳、生产优".现在国
一、前言在抗菌素、氨基酸及柠檬酸等发酵工业生产中,生产菌一般都是好氧菌,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入大量的无菌空气以满足菌体生长,繁殖和代谢的需要,因此空气除菌程度的好坏就
我厂1975年与新疆科学分院化学研究所一起开始利用甜菜糖蜜代替粮食生产味精,1977年大批量投入生产,当时采用T<sub>6-13</sub>菌和B<sub>9</sub>菌,产酸一般在5%左右,转化率一
1988年,我厂发酵生产发生了历年未有过的困扰。染菌率为26%;倒罐率高达6.9%。 1989年,针对发酵生产频繁染菌的严峻局面,我厂停产一段时间,对原空气系统进行了较彻底的改造。198
宁波市科委受浙江省科委的委托,于1990年12月28日在宁波市主持召开了“谷氨酸中高糖发酵高产稳产工艺”技术鉴定会,有关专家、教授组成了鉴定委员会,上海工微所名誉所长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