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 “激趣”手段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發出来了。
  三、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③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因此,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教学观念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认知以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模式往往让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以此来提升教育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既是重点,更是难点。命题作文,是小学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小学命题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对命题作文教学要有比较辩证的认识  命题作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文章题目是他人出的,对这种命题作文,首先必须了解题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目标要求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现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评价发现学习法的教学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学习;应用效果  一、小学科学课堂环境下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紧贴《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宗旨,“能辨认一些周围的常见的动植物。能用感官对简单的生物在外形上进行观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战场,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英语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英语教师,尤其是作为农村英语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并获得发展。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词。  关键词: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学习效性  一、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农村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英语越来越不感兴趣  对七年级到九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作为一位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好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
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之一,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长期认真写字,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因此,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好,不仅是学生在校完成各项书面作业的需要,还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俗话说,字如其人,可见汉字书写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写不好字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提高;效率  一、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便会表现出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间接兴趣。但是对初中生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直接兴趣。也就是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所产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做演示实验,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过于不明显或者是实验现象瞬间结束,导致学生看不清晰。本文针对在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这一现象应用DIS技术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分析如何引用DIS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DIS;难点  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掌握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某一个知识点。这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