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手操作与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一个知识点为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中有一个知识点:6个相连的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经折叠能否围成正方体的问题。这个知识点在教学时,笔者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经过自己动手后,学生们很容易找出哪个是经折叠围成的正方体,而且不容易忘记。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为什么呢?因为数学教师都知道动手操作是学生的“软肋”,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得到相应培养。
其他文献
我把周末写周记作业改为写“悄悄话”,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心声。刚开始的几周,学生都是写些无关紧要的事,慢慢地他们在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和真诚后,才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记得有个孩子写过一篇《邱老师,我为你打抱不平》的文字,描述了支教的英语教师邱老师对班上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无可奈何甚至被他们捉弄的课堂情景,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这篇“悄悄话”中,我了解到学生上英语课的真实情况。于是,我一方面与这位支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杜老师执教高一语文课,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有一次,刚走进教室,一个女生就神色慌张地向他反映,有人在她的语文教科书里塞进了一条虫子,现在被她抖落在课桌上。杜老师走过去一看,果然有一条大绿虫在书桌上蠕动,破裂的肚子还流出黏糊糊的东西。他问是谁干的?女生嗫嚅着说:“好像是后排的丁建。”他问丁建:“是你吗?”丁建立刻瞪着眼睛大嚷起来:“谁说是我干的?难道你看到了吗?窗户开着,外面有树,谁敢保证不是树上
在解分式方程时通常都是先把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然后求整式方程的解,求解后还要进行验根。那么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解分式方程为什么必须要验根呢?增根是如何产生的?增根是分式方程所特有的吗?  分式方程的根与增根  能够使分式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分式方程的根;增根是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若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十几年的执教生涯,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令我刻骨铭心,又常常在不经意间涌上心来。    一  刚走上讲台,激情绽放。为了美化教室环境,我特意从家里带上几株太阳花,告诉孩子们,只要有阳光的普照,无论有无根须,土地是否肥沃,太阳花都能顽强地生长。孩子们一听,既惊奇又充满了企盼,他们天天小心翼翼地给太阳花浇水,并把它们搬到太阳底下。十来天后,太阳花灰褐的茎上长出了第一片淡绿的卵形叶瓣,再过个把月,就开出了
[目的]探讨初产妇无痛分娩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自由组和传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无痛分娩椎管内麻醉,待进入第二产程后
从懵懂学书到“好为人师”,几近四十个春秋,其间许多往事渐渐模糊,怎么也清晰不起来,唯有那油墨的清香却总是萦绕在脑际,难以忘怀。  我的中小学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那时没有几门功课,薄薄的两三册课本透着淡淡的幽香,老师还没开讲,我就把书翻完了。作业不多,平时也没有什么考试。语文老师给了我一项额外的任务:每天早餐后,有一节朗读课,老师会拿来一张报纸,让我向全班同学朗读他选好的文章。后来,就让我自己从报
教学实践说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思维被启活,学生想象力被培养,课堂效率被提高。多媒体的介入改变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课堂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益处很多,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大小比较”这课时,因为内容简单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设计播放一段《猴妈妈
捧着2009年第6期《江西教育》(B版),看着那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难忘讲台情》,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和《江西教育》的邂逅。  那是到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中途休息时,我来到校长办公室,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杂志。“《江西教育》的确办得不错,值得一读呢!”我还没看清杂志名,校长就介绍道。“是吗?这杂志我真还没读过呢。那您借给我看看吧!”  回到家里,我打开目录浏览起来,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题目:《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