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鉴定意见审查与采信的原则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医学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之一,在案件审理中,经法官审查后予以采信,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由于法医学鉴定意见属于科学证据的一种,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经验性,在审查采信时应重点对其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等原则进行审查,为案件审理提供准确客观的证据,以保证办案质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通过网络发送了一封电子信件,从此打开了互联网领域之门.到了1994年我国通过专线接入了国际网络,然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大网络公司在我国的相继建立,再到进入21世纪后淘宝网、支付宝、微信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就像水电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侵权业已成为日渐高发的侵权行为之一.“避风港规则”作为网络服务商防控法律风险的重要制度而备受关注,网络服务商在适用该规则时处于中间“调停者”的地位,在实践过程中仍
民办高校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民办高等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分类管理下的民办高校必须建立监事制度,新修订的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必要性.在分析民办高校监事制度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私立高校监事制度设立经验,从由谁监督、监督谁、怎么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办高校监事制度的设想,以期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高校与学生间的法律纠纷案件凸显,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亟需提高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层面.本文通过整理近十年高校与学生之间民事法律案例和小部分行政诉讼,剖析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纠纷现状,提出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法治化对策.
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尝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行政法律体系,形成了以“控权论”“平衡论”和“规制论”为代表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基本构建起以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的现代政府体制框架.随着全面依法治国逐渐深入,公权力的行使者法治意识和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公权力逐步实现良性制约,私权利逐渐得到有效保护.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借此回顾我国行政法波澜壮阔的发展路程,有利于行政法治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对2015年以来审结的非学术类学位授予纠纷类案检索分析可以发现,原被告双方分别坚持“国家行政”与“大学自治”的立场,对上位法中学位标准条款进行不同解释.大多数法院通过对现有法律的体系性解释,在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的合法性上达成司法共识,体现出对大学学术自治原则的尊让,但仍有少数法官对此表达出比较复杂的司法审查立场.在《学位条例》修订时应当确立学位授予学术标准和非学术标准并行的双标准制,同时坚持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严格限制高校在上位法规定以外附加非学术评价条件或作扩大解释.
犯罪行为人的追诉时效是各国都加以规定的重要刑事法律制度,我国也不例外.但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该如何适用追诉时效,我国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共同犯罪的法律性质入手,分析了共同犯罪中追诉时效的起算、各共同犯罪人追诉期限的计算、共同犯罪中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等问题.针对学界主张“统一说”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应当区分各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形,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期限.
股东除名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特有法律现象,但在我国相关立法上还是空白.我国司法机关对此的保守解释引来了理论界的激烈讨论,较多研究偏重实务问题.本文围绕分歧较多的股东除名概念、分类和理论支撑进行探讨,总结了股东除名概念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股东除名的具体分类.在概括股东除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社团自治、社团可分解、股东忠实义务和公司契约等理论角度探讨了股东除名的权利来源和理论基础.
在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易产生民事合同纠纷和借贷纠纷,为筹集创业资金而卷入诈骗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大学生不熟悉创业法规政策,因创业资金引发纠纷而进入诉讼的情形比较常见;违背契约精神,不当利用项目获批财物也成为导致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虽未进入社会,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理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有必要对其进行帮助和正确引导.创业初期应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创业大学生普及创业优惠政策,对常见的法律风险予以提示.大学生创业资金有限,全程陪伴式的法律
近几年,我国民宿业发展突飞猛进,对民宿法律概念和性质界定模糊已经成为阻碍民宿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亟需明确“民宿”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属性.民宿具有商业性、小规模性、非标准性、社会性四个特性,在法律层面将民宿认定为经营场所,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