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质管理及其水质监测技术探析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影响社会发展。对水质管理和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水质管理进行四方面的探讨,并对当前水质监测技术的构成和核心进行了分析,以保证水资源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水质管理;水质监测;净化;核心
  一、引言
  所有的生命存活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生长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全球都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当今发展理念是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做好供水水质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水质的安全卫生。本文,笔者就水源安全管理及水质监测技术的完善做了讨论。
  二、水质管理
  1.水源管理
  为保证水质达标,首先要科学卫生地监管水源,确保水源不受污染。现如今,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为了保证水源卫生安全,提升质量,都有成体系的保护部门。不过,为使水源质量更好,各地饮用水供应部门都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强化水源保护观念,使供水职工对水源质量给予充分的认识,要深知水源质量的关键,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关键性,提升责任感,严格遵守工作条例,认真工作,切勿大意。②供水员工与管理层领导的关系要和谐,及时沟通,明确分工,对于自己负责的任务要明确,主动保护水源,技术部门也要准备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及时补救,进一步减小污染程度。③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如知晓水质质量与污染程度的联系,不同季节水源水质的变化,及其与水文条件的关系,以上的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水质的好坏,因此,管理部门和供水职工要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④每个城市的政府领导要严格督察供水部门的设备更换情况,定期清洗净水仪器,如有损坏,及时更换新的设备,不断完善净水技术,学习先进技术,确保整个供水系统井然有序,将污染最小化。对于已被污染的水源要严格处理,层层把关,确保净化好的水源不再被污染。
  2.净化管理
  净化水源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含量,使其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要更好地实施这一过程,水质供应部门要有合格的净化仪器,采用国内外超前的净化技术,确保水源水质完全达标。纵观整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实施过程,要想做到饮用水完全达标,水源的生产、供应、产销过程要紧密联系,不能断开节奏,防止中途污染,所以,净化部门在整个供水过程中不能懈怠,要科学有效地净化。在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下面两点:
  ①科学加入混凝剂。净化水源时要定期加入相应的混凝剂,由于加入的量和添加方法都会影响水源质量,所以,务必选择科学的药剂、合理的投入量及正确的投入方法。②科学加入消毒剂。要选择最佳的消毒剂并选定合适的投入量。如今,我国几乎所有自来水公司选择的消毒剂是氯及氯的化合物,不过最近时期,有些自来水公司选择NO2来取代氯的化合物,该消毒剂能更好地起到消毒作用,是以后净化水方面选择消毒剂的方向。
  3.化验管理
  评价水源的质量主要靠的是检测化验技术,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测试人员要有担当、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现在,几乎所有正规自来水公司都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具备齐全的分析测试仪器,各负其责。分析测试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操作要熟练,尽职尽责,细心谨慎,用真实的数据反映问题,严格把关水质质量,通过遇到的问题来指导相关部门改进。
  三、水质监测技术
  1.水质监测系统的构成
  水质监测系统能够一直监管所管辖的水源区域,可以远距离观察水源情况,公司员工就可以对所有水源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可以有效预测未来几天的污染情况,可以科学解决两个区域产生的矛盾,此外,也可以对于工厂污水的排放情况实施监测控制。
  水质监测都是远距离水源的控制,是很复杂的网络体系,监测中心主要采用卫星监控及移动电话两个途径进行监管,时时管理小区域水源和相关数据,对于所管辖的小区域水源,监管中心还可电话联系,方便快捷地管理。整个监测系统是一个全自动化的操作体系,所管辖的子站也是独立的自动监测系统,分为六个环节:采样环节、水质监测设备环节、PLC控制环节、收集数据环节、处理数据环节和远程监测系统环节等,该分类依据主要是下面3种:①小区域水源子站包括很多小型的分析测试仪器。②固定式子站是先前的监管体系组成方法,所有监测设备要集中放在一辆车上,固定起来。③流动式子站是根据实际情况移动相关设备,方便监测。
  2.水质监测的核心
  ①采样环节。采样设备主要由抽水泵、电路、发电设備和科学安装组成。实际操作时要切实掌握当地的天气地势、水质情况和河床淤泥沉积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采样方案,使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能同时工作,源源不断地采出水样。②水样处理环节。将新采集的水样进行预处理,自动净化杂质,所有监测技术都是自动化的,监测时能自动供应水源,同时清洗泥沙,过滤掉杂质,配备的清洗管道可以二次清洗杂质,整个过程中,要控制水质初步质量、压力及流量都在所有设备的监测范围之内。③分析测试环节。要分析水源的很多指标,酸碱性、COD、温度、浊度等指标,需要用到很多的分析测试仪器,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小结
  为了能更放心安全地饮用自来水,要严格把关水源质量,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完善各部门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管理水源净化、消毒、输送环节,尽量提高水质,使其达到国家标准。本文重点介绍、分析了管理水源的措施,给出了水质监测方法,总结了最佳的技术,希望相关人员能从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维,纪枚,苏亚楠. 水质评价研究进展及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3)
  [2]李森,丁贤荣,潘进,曲东方,王升阳.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技.2012(03)
  [3]李名升,张建辉,梁念,林兰钰,李茜,温香彩.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 2012(05)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利用网络技术等三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这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质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作者从
结构物的抗震设计要求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用来实现,但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加之结构物的动力特征、所在场地、材料及结构内力的不确定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启蒙课,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融入科学知识,激发其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本文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学习特点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集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教材内容上看,小学低年级教材设置相对简单,那么,如何针对低年级儿童特
以中国省、地、县、乡镇四级行政地名中的建筑类地名为研究对象,并用GIS技术对建筑类行政地名进行分析,输出所需专题地图。研究得出:全国共有建筑类行政地名5464个;含有21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