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低段儿童学习特点,提升科学学科教学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启蒙课,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融入科学知识,激发其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本文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学习特点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集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教材内容上看,小学低年级教材设置相对简单,那么,如何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把科学课上得更“科学”呢?
  一、关于低年级學生科学学习特点的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创新上,我们从小学生、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实施了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学生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92%;教师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回收率100%;家长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86.2%。调查对象涵盖低段一二年级不同班级,样本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1、学生维度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梳理分析,主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映。在对不同类型事物的兴趣度调查中,31%的学生表示对动物感兴趣,30%的学生表示对植物有兴趣,25%的学生对有趣的现象感兴趣,还有10%的学生对高科技感兴趣,另有4%的学生表示对地球宇宙天体感兴趣。显然,动物、植物、有趣的生活现象排在前列,说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在对遇到问题时的反应方式的调查中,低年级学生遇到问题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促使他们产生较高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对于是否愿意主动思考、是否乐于动手尝试的调查显示,有59%的学生表示愿意做实验去验证,有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思考,有14%的学生表示愿意请教他人,有21%的学生表示自己思考解决。可见,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数学生乐于动手尝试,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
  2、教师维度的调查结果
  在教师调研中,主要从对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信息摄入与输出方式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并需要反复2-3遍的指导,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样,对低端学生摄入信息方式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对“文字 图片”类型的信息,喜爱度较高,特别是对含有大量插图的排版方式更为热衷;对于纯文字或纯图片排版,兴趣不高。低段学生在图片意义理解上易产生歧义;纯文字方式,因对低段学生识读能力要求太高,不易被理解和认知。所以说,在低端学生信息输入方式上,应选择“文字 图片”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可以通过拼音方式来提高识读能力,利用直观的图片方式,来激活其想象思维,促进思维可视化。
  3、家长维度的调查结果
  在家长调研中,主要从学生学习持久度、对学生评价需求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低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久度不能超过25分钟,当然,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在持久度上存在差异性。普遍认为,女生的学习持久度要高于男生。在对学习评价需求度的调查中显示,低段学生都希望获得积极的正面评价,因为低段学生认知单纯,表现真实,对教师有崇敬感,对教师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和依赖。也就是说,低段学生希望从正面评价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
  二、构建小学低段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对策
  1、设置分层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思维力不强,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强调分层、分级设置,树立学生达成的信心。在做教学内容设计时,要突出生活化、趣味化,以适应小学低段学生认知上的单纯。生活化的内容呈现,有助于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趣味化则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时,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的提出,直接引发了课程观的改革。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真阅读”的研究,即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立足留守儿童的视野,以此实践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对于当前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缘起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朗读属于每一个人。—董卿《朗读者》  这是朗读者第一期节目卷首语
铁路水电段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将10KV的高压电通过变压器转变为适合用户使用的380/220V的低压电.本文主要对水电段供电系统的保护,以及变压器的保护作一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利用网络技术等三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这门学科需要很强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质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作者从
结构物的抗震设计要求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用来实现,但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加之结构物的动力特征、所在场地、材料及结构内力的不确定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