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面对纸张涨价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成本攀升、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纸张涨价成为必然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各种纸张价格都在上涨,其中生活用纸涨了10%,包装用纸涨了30%,新闻纸的涨幅大概在20%左右。去年4月至今,每吨新闻纸已从4400元涨到5600元(不含运输及物流成本)。从行业普遍的预期看,新闻纸涨价还没有“见顶”,今年可能会涨到5800元/吨~6000元/吨。
  据行业人士分析,国内新闻纸涨价,主要是因为其原料多来自进口废纸,而废纸的涨价幅度比新闻纸还要大。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废纸累计进口平均价格为179.2美元/吨,上涨27.9%。到了今年年初,美国废纸的价格已经涨到240美元/吨以上,国内废旧报纸的收购价格也直线上升,从而逼涨了新闻纸价。
  此外,近年来各地为了环保达标,关停并转了一部分小造纸厂,大型纸厂环保投入增加推动了生产成本上涨,而各地都市类报纸纷纷扩版追求厚报,新生都市类报纸不断增加,纸张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纸张涨价,强烈冲击着厚报经营模式
  
  新闻纸的涨价给都市生活类厚报,特别是以免费发行、订报赠送礼品等方式切入市场的新生报刊,增加了巨大的成本投入和经营负担,严重冲击了都市报厚报经营策略、低价位亏本发行模式。都市报不计成本与代价的低价发行手段、低价位广告市场争夺等竞争措施,受到了成本的压力与拷问,对资金链的依赖与要求达到空前高度。
  报纸纸张成本大幅增加。目前新闻纸涨价的“刚性”已传导到下游。据中国报业协会估计,2008年全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80万吨,预期新闻纸年度上涨将达1500元左右,整个报业的成本,保守估计将增加57亿元。以《大河报》为例,年度用纸量大约4万吨,全年直接投入将增加6000万元。
  报纸发行价格与直接成本严重倒挂。纸张价格包括废纸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报纸零售价有时与废纸价格严重倒挂。以《大河报》为例,全年定价为144元,按2007年度平均版数日均64版、一年350期约65公斤、废报纸回收价2.2元/公斤来计算,一年单卖这些废报纸的收入就是143元,基本等同于报纸的订阅价格。况且废报纸的价格仍在持续上涨,有些废品站收购价格已达到2.4元/公斤以上。
  一线投递与零售,捂报惜售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广告效果。对于多以四开为主的都市报而言,在广告经营旺季以及广告投放比较集中的周二至周五,大多数报纸都在100版上下,当天的报纸直接卖废品就能卖到1元左右,而零售大多在0.5元~0.7元。这之间的利润差额直接导致部分零售商与发行员,抽去读者不在意的部分专刊然后出售或投递,或者直接把报纸藏起来“卖废”。有一家都市报正常的广告扩版与专刊,经常出现客户看不到的现象,包括出版的奥运专刊,每期都有大量的读者基本看不到。过去也偶尔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那只是在报纸的版数特别多的时候,只是极个别的摊贩这样做,但现在随着纸价持续暴涨,受利益驱动,捂报卖废竟成普遍之势。读者看不到广告,连部分客户也看不到自己的广告,广告效果大打折扣,客户意见很大。
  强烈冲击广告版面单版成本。新闻纸涨价之后,对广告经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单版广告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大河报》为例,参照6月份最新纸张市场价格5850元一吨,比上年同期每吨增加1550元,全省发行的报纸平均单版广告成本增加6000多元。这对于广告扩版、活动策划中出版的低价位集合式专刊,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压力。
  
  应对纸张涨价的思路
  
  从报纸生产流程上看,纸张属于原材料环节。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高后,要保持终端销售既定的产品利润目标,理论上只有三个环节可以实现。
  采购环节:强化纸张战略储备意识,规模采购建立科学库存。纸张乃是“报纸产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当今背景下,这一点更是凸显无疑。如果在4400元/吨左右建立强大库存,就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和纸张迅速上涨的成本压力,降低规模成本,减弱短期内纸张涨价所带来的成本推动风险。
  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大资金投入加大纸张库存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纸张成本推动压力。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大河报》的纸张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仅仅300万元,核算价格仅仅在每吨4800元,比现行市场价格每吨降低近1000元。
  生产环节:厚报瘦身结构调整,控制出版成本。厚报经营时代,为了稀释大幅度增加的广告版面,大量开辟行业专刊、不断进行广告扩版,客观上造就了都市报的厚报现实。但是,随着报纸纸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尤其在纸张成本年度涨幅高达30%左右的背景下,报纸扩版就必须把成本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兼顾广告占版率和扩版收益。
  于是,厚报瘦身便成为不得不进行的选择:把不太紧要、读者关注度低的报纸版面压缩,或者整合广告效益差的行业性专刊,在不影响广告正常刊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出版版面,即可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报纸成本的目的。近年来,郑州报业市场几家报纸竞相改版,调整结构整合版面规避成本,如《河南商报》裁掉了“旧事周刊”,《大河报》的“E空间周刊”、“大河财富周刊”分别压缩了8个版面,就是典型的例子。
  销售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弥补成本上涨压力。对于都市报而言,面临国外免费报纸发行模式以及网络的冲击,报纸的发行亏损、广告弥补策略不会轻易改变。但在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前,都市报厚报经营模式所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发行价格调整已是箭在弦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闻纸价格上涨,从去年年底开始,不断有报纸纷纷提高零售价格或准备提价。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率先将其在深圳的零售价上涨1倍,提高到2元/份,随后《经济观察报》将零售价从2元提高到3元;今年3月,南京市的三份都市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集体将每份定价由原来的0.5元上调为0.7元,涨幅达40%;《成都商报》则是局部调整,将周四、周五的报纸零售价格调整为1元/份。
  从目前来看,以发行价格调整应对纸张成本提高的难题,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南京集体涨价方式,大家同时进行,读者无奈也必须接受,互不影响市场稳定;其二,强势媒体自行提价,如《南方都市报》,发行量大、市场影响力接近主导地位,一时的损失不会对报纸竞争优势形成很大冲击;其三,局部调整模式,如《成都商报》,订阅价格不变,版面较多的周四、周五提高零售价。
  河南市场将以何种方式提价,提价多少,自有报纸以怎样的提价方式才能保持固有的市场份额,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报纸,广告价格调整历来是以发行量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和客户需求的大幅度上升为依据来确定的。以纸张成本提高为原由调高广告价格,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仅仅依靠价格调整来弥补发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是很困难的。例如,一份年用纸量4万吨左右、年广告收入4亿~5亿元的都市报,由于纸张成本提高而增加的成本高达6000万元,广告需大幅度调价12%~15%,似乎很不现实。尤其是在面临地产宏观调控、地产广告充满变数,油价高启汽车广告投放减缓,分类广告被网络分流以及电子媒体冲击等诸多压力的背景下,报纸广告可以提价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还会加大风险。
  今年以来,许多报纸都进行了广告价格调整,但大多是局部的。在发行成本高启的背景下,《大河报》的价格调整最具代表性。自8月1日后,《大河报》实施新的广告价格,主要是调整结构,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全省性新闻版面基本保持不变,只对个别版位区间的广告报价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面向中低端市场的省会地方版,调整经营策略,改变以往以打压对手为主的定价策略,把广告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价格水平,相当于变相提高价格,幅度接近2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随着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方向也正向着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时遇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语文,模式 ,少教多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要解决学生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当前,我们基础教
报刊市场的竞争,使报社的发行投入成倍增长,面对我国报刊零售市场的对外放开,报刊发行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报刊发行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要改革,就必须首先打破邮发垄断,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发行体制,走多渠道发行之路,用营销手段,努力开拓市场,最终实现以自办发行为主、以多元化经济为特点的公司化、市场化发行实体。    打破邮发垄断,走多渠道发行的路    报业市场的竞争已成了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了“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从这段话中可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点意义,指出了在高职教育中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论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法,以及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展望等。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 教师队伍 教师建设 教师队伍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决定的,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育,教化之本者在学校。”这句话,肯定了学校的目标是育人。作为人民老师,更应该明白其理而为之奋斗。孙中册先生又说:“做人的大事就是要知
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有意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的动机,增强自信心、主动性,实现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