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学科,而礼仪是思想道德中基础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礼仪,师生礼仪以及面向社会时所使用的礼仪,故而为了学生可以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一学科,并将所学所知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心理以及生理状况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思想与法治课堂;小学道德品质;礼仪
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思想道德品质与礼仪的形成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便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授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知礼仪,并将课堂所学真正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一、 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并不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学之时不能仅仅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讲解,而是要在课前所要讲授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解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将趣味性的礼仪知识进行层层递进式展示,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我们不乱扔》一课中的学习以及使用文明礼貌行为,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文明行为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使用,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大家喜不喜欢干干净净的环境呀?”待得到肯定回复之后可以接着问学生“那我们该怎么做呀,是不是该不随地乱扔垃圾爱护我们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文明行为,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文明行为视频,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学习与掌握,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二、 采用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之中不仅没有办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进步,故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创新,融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可以从实际案例分析中学有所得,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自己该将所学的文化礼仪用于何处,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运用,相比于枯燥的讲授式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显得更为生动、直观,让学生可以更充分的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专注于课堂听讲,礼仪讲授便也可以顺利完成。因此在讲授课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熊小弟丢了什么》的小故事,并将画面定格在大象问小熊丢了什么的界面,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引导着学生向礼仪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这种不讲礼貌的行为是错误的,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讲礼貌行为,进而完成课堂知识的深化。
三、 组织相关活动深化礼仪常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真正得以应用的具体方法,也是学生得以迅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充分注意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情况以及感兴趣点创建多元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知识深化的目的。故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例如在跟随爸爸妈妈去亲戚家做客之时该怎么做,在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之时该如何邀请,告别之时又该说些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融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将所学所得真正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并有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
四、 小结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之下很难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故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小事引发礼仪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化,还可以通过学生所感兴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礼仪知识的学习,而且礼仪学习只有将知识与实践具体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成为场景中的某个小角色,切实体验该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而教师作为課堂的引领者则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或者纠正,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罗俊.激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速读(上旬),2018(12):184.
[2]王永平.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232.
[3]邓家强.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建设[J].数码设计(上),2018(9):242.
[4]张其会.巧用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制》课堂充满魅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56-157.
作者简介:
王越,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安腰庄小学。
关键词:思想与法治课堂;小学道德品质;礼仪
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思想道德品质与礼仪的形成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便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授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知礼仪,并将课堂所学真正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一、 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并不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学之时不能仅仅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讲解,而是要在课前所要讲授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解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将趣味性的礼仪知识进行层层递进式展示,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我们不乱扔》一课中的学习以及使用文明礼貌行为,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文明行为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使用,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大家喜不喜欢干干净净的环境呀?”待得到肯定回复之后可以接着问学生“那我们该怎么做呀,是不是该不随地乱扔垃圾爱护我们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文明行为,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文明行为视频,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学习与掌握,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二、 采用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之中不仅没有办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进步,故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创新,融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可以从实际案例分析中学有所得,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自己该将所学的文化礼仪用于何处,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运用,相比于枯燥的讲授式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显得更为生动、直观,让学生可以更充分的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专注于课堂听讲,礼仪讲授便也可以顺利完成。因此在讲授课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熊小弟丢了什么》的小故事,并将画面定格在大象问小熊丢了什么的界面,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引导着学生向礼仪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这种不讲礼貌的行为是错误的,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讲礼貌行为,进而完成课堂知识的深化。
三、 组织相关活动深化礼仪常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真正得以应用的具体方法,也是学生得以迅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充分注意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情况以及感兴趣点创建多元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知识深化的目的。故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例如在跟随爸爸妈妈去亲戚家做客之时该怎么做,在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之时该如何邀请,告别之时又该说些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融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将所学所得真正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并有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
四、 小结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之下很难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故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小事引发礼仪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化,还可以通过学生所感兴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礼仪知识的学习,而且礼仪学习只有将知识与实践具体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成为场景中的某个小角色,切实体验该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而教师作为課堂的引领者则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或者纠正,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罗俊.激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速读(上旬),2018(12):184.
[2]王永平.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232.
[3]邓家强.论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建设[J].数码设计(上),2018(9):242.
[4]张其会.巧用信息技术让《道德与法制》课堂充满魅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56-157.
作者简介:
王越,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安腰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