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渗透知识点的过程。笔者有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想谈三点心得体会,以就教于大家。
  
  一、量才施教,及时表扬、激发兴趣
  
  普通农村初中的学生与省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状况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方法滞后。有些学生居然连父母的姓名都不会写。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要想推行新课标确实困难重重。怎么办?不容乐观的学情,促使我和一些老师不得不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聚焦课堂,提升兴趣,循序渐进,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我认为给学生们上好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因此,每当接手一届新生,我都会对第一节语文课做好精心的准备。如“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为切入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发表各自的看法,把“讲堂”变成了“学堂”,师生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样,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经过争论,明白了初中语文课本厚,课文也长了,语文更美了。细心的学生还很快观察到新语文书开篇将过去的“说明”改换成“致同学”,多么亲切啊!能不交这位朋友吗?
  其次,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教材中的知识灵活处理,化难为易,尽量直观、形象些,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教学特有的长处:精彩的朗读,生动的语言描述,逼真的动作模拟或声音模拟,适合语文课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等,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常向学生介绍一点与作品有关的生动的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喜欢上语文课,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事可做了。在学生有了进步后,要抓住时机,多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自然会确定新的目标。
  
  二、传授方法,培养习惯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问:怎样才能学好中学语文呢?这是一个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注重的是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只有多读多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亦使学生终身受用。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数学公式和一些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东西。由此看来,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传授方法才是根本。实际上,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会了方法就掌握了根本,离开了老师,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就会自学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我这里说的传授方法,不是指传授中考各个题型的具体解法,而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思维训练,使其明白应当怎样去学习语文,从而热爱学习,掌握“双基”,这样无论什么样的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在讲授知识之余,教师应当常常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教师对自己学习道路上成功与失误的体会,也包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看到的学生的成功与失误。如:通过整理多音字,明确“记多不记少”的方法;通过检查预习,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通过每单元的作文修改,形成了作文评改“四步法”。在教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给学生总结了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先瞪大眼放声朗读文章,再眯起眼联想。所谓瞪大眼睛读,就是说先要认真读懂文章,明白课文所写内容;所谓眯起眼睛想,正如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常常后退几步眯起眼睛看,这样画中的总体印象就会摄入眼中,而次要成分就会被略去。眯起眼睛看文章,就是抽出文章精华要点,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把文章主旨概括出来,把文章装入胸中。这点尤其难,因为它的实质是将文章的内容条理化,把文章进行理性加工,这样我们的记忆就会条理化,科学化,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训练,我经常带领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写作特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文章主旨,感悟文章写法。虽然表面上显得有些费时,但实际上经过这样的加工过程,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记忆文章和把握文章写法,久而久之自然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是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要掌握好祖国的语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刚踏进中学的青少年学生。一个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好习惯不会凭空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可惜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习惯养成的教育,致使不少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每天将自己接触到的好词好句抄在本子上,并在早晚读课上经常诵读,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每天要求学生练写正楷字一面,以纠正书写潦草的不良习惯,并用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毅力,提高了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每单元选一篇课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日记接力赛”,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每日必做”约占一小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重视文本,重视双基
  
  有位名人说过:“其他课堂学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唯有语文课,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而是文本本身。”近年来有机会听了一些语文课和一些领导的讲座,自然让我获得不少收益与启示。但有的问题也是模糊不清。如,认为在教学字词句基础知识上花了时间,便是“传统型教学”,没有新意;“读读背背”只是机械训练,没有创造;而只要用了多媒体,便是现代化,只要组织了学生讨论,便是尊重了“主体”。于是乎,教学就出现了远离文本,抛弃文本的偏差。我也凑过这样的热闹,有过惨痛的教训。如今,教材选文皆是古今中外的典范性文章,文质兼美。作者们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人生体验,他们的感悟,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不仅有时空之隔,还有语言、文化之异,年龄阅历的天壤之别,要彻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我们的教学该怎么办呢?我以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带领学生认认真真地去读懂文章,指引学生去探究作者说了什么,是怎样一层层说下去的,他说这些话表露了哪些思想观点,含有怎样的感情,这些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先把文章理清楚,这才是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即通过人与人(师生)的对话来达成人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增长语感,接受熏陶,领会感情,总比教师的苦心讲授来得实惠。
  新教材,为体现“少做题”的原则,将以前课本中被高度重视的、极为繁复的双基训练一律简化为“读一读”,“写一写”,也同样意在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上下工夫。关键是我们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去解决教学中的“双基”问题,而不丢弃“双基”。我们更应重视“双基”教学,并在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加以精心设计或者说再度创造。如:可以引导学生组词写片断小作文,可以口头运用词语说一段话,可以将读音、释义抄录在卡片上,多读几遍,多写几遍,甚至抽些来听写,让学生在用中学,用中记。
  当然,语文教学的策略很多,但无论怎样运用与操作,都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语文底蕴,良好的专业思想和技能,还要求有永不满足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有民主的教学思想和人格魅力,也要求有对生活、对语言的敏感触觉,把握和调节教育行为的机智。总之,在教学中我已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走下讲台,放下架子,来到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参与他们的讨论,那就会教得舒心,让学生学得开心,考得理想。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一、余弦定理  首先,以锐角三角形为对象推导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统计事业发展广州市统计局1996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深化统计改革为主题,抓住统计工作的主要环节,团结全市各级统计人员,全面、及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种类占到4/5,而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在内才只有22种。在周期表中若把金属比作沙漠,非金属比作绿洲,随着周期数的递增,可看出沙漠在不断地侵吞着绿洲。金属和非金属无明显的界限,在梯子线附近的元素往往具有两性,不过从汉字方面还可看出其性质略倾向于金属还是非金属。  从原子结构上看,金属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4,但也有大于4的,如锑、铋等。小于4的也未必都是金属,如氢、氦。金属单质只有还原
利用课余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活动,并写成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一、中学生怎样写好地理小作品    中学生地理作品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形式,第一类是在野外考察活动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成书面报告或专题性的小论文、游记。第二类是结合本地区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环保、资源规划等进行专题调查与分析,提出看法或方案的专题性论文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结合实例,结合课文插图,了解人类在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和近现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人地巨系统的不同认识,行为表观以及产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大批闽粤地区的平民百姓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在那里,他们人生地疏.言语不通,为了谋生,只得聚居在一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华人生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