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方法的学习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化在小学数学中运用非常广泛,就数学的学习,就是把书本知识、教师的思考和学生的实践转化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而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组合、变式和变化等等,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转化方法 学习 转化思想 渗透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由原来的“双基”变为现在的“四基”。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课堂教学中若能及时地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经验,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学生就能够较快的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转化方法的学习、转化思想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学习转化方法、渗透转化思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中几种基本的转化方法的学习及其转化思想的渗透
  1.数与数的转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2.式与式的转化。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例如:在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我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算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二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4+4+4+4+3,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4+4+4+4+3=4×5-1=4×4+3=3×6 1……
  这样做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感受到因为转化而让加法和乘法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3.形与形的转化。在整个小学阶段,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比其它知识更难掌握。因此,教学这些内容时,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在引导学生比较之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转化方法,渗透转化思想,由难变易。
  4.数与形的转化
  “数”与“形”是一对矛盾,数形结合是连接“数”与“形”的“桥”,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和“形”的相互转化,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即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直观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让学生想想、画画,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沟通,协同作用,启迪解题思路,为学习道路扫清障碍。如: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计算,〔(25+〇)×2-11〕÷9=5求〇=?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解方程,一些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加减乘除,不知该先算哪个。我启发学生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画出枝形图来,学生从图中清楚地看到逆向计算就很快能得出结果。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和运算时,把数转换成图形,可以增强直观感,减少计算上的坡度。
  5.知识与知识的转化。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策略。对问题进行转换时,既可转换已知条件,也可转换问题的结论;既可以公式之间进行转化,也可以概念之间进行转化。在教学比的知识后,联系分数与比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二、在课堂中如何实现转化方法的学习与转化思想的渗透
  1.在教学新知识时渗透转化思想。课堂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新知识的教学往往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其中进行转化方法的学习及转化思想的渗透尤为重要。
  2.在数学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它们均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的,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中能较明显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学这些内容,一般是将要学习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会的图形,在引导学生比较之后得出将要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随着教学的步步深入,转化思想也渐渐浸入学生们的头脑中。
  3.在数学练习题中挖掘转化思想。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后,书中有一练习题,“求出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于转化思想,即:把四边形和正六边形都转化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和。即连接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内角和就等于两个180度,即360度。而正六边形通过连接对角线转化成了四个三角形,则内角和是四个180度,即720度。教师在处理习题时,不能仅仅教给学生解题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收获其数学思想,用知识里蕴含的“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三、教师本身的转化思想及转化意识
  1.数学教师本身的转化思想和转化意识
  我们常常谈论的是教师要如何如何的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那么教师自己有转化的思想吗?教师自己会多少转化的方法,会在解决问题时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转化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然而教师本身如果就缺乏转化的意识,也就无从谈起对学生的培养与渗透了,因此在教师本身也必须着力学习数学的转化方法,努力培养自己的转化意识,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体现转化的思想,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应该有一个宽阔的转化意识,充分发掘每一个转化的过程,夯实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单元结束后的“整理与练习”中,再次提升转化思想,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关注转化思想,进行必要的沟通与整合
  2.转化教学的着意与教学的无痕
  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隐蔽的,它渗透在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分析、验证、归纳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所掌握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的,才能灵活应用,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得以提高。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和思想的渗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教给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就会自己学习一些新知识。学会质疑问题,学生就会自己独立扫清学习路上的拦路石,学会多种验算方法,学生就会验证自己的发现,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转化方法的学习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是多么的重要。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2年第21期《小学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读写算》2011年第63期论《转化与化归思想》作者:陈丽洪
  [3]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课标教材网教材培训,沙坪坝区南开小学黄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学年,我将“小学生数学书面作业评语”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尝试,我发现用写评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能够改变学生对作业不上心,写好写坏不在乎的现状。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
期刊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做起,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乐此不疲,兴趣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原动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胆地
期刊
内容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数学的教育目标是“以数学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现在
摘要:现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有着很多不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很多的手段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局限,因此,很多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偏颇,为了能够适应发展的时代模式,对于教育的评价来说往往过于拘泥于成绩,单一方面的评价对于纸笔的检测要求比较高,但是不能够充分反映相关的情况。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改进,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善于归纳,让学生学习的条理清楚,分门别类,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拖钩刨工作机构由不同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可以分为如下几组:基础元件(安装所有零部件的支承板)、可更换元件(垫、盖、转动柄、刨屑厚度限制器和刨煤机在输送机上的支承)
摘要: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准确严密的数学品质,而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 类比思想 形式类比  高等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和思想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尤其是对相关内容进行类比
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培养兴趣,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  有人说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
期刊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要真正把
期刊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形成和积累的过程性知识”。数学活动经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第二,是经验的。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第三,是活动的。主要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探究活动。那么,日常的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再不只是教好数学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数学、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数学工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某一数学知识印象,促进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合
期刊